征文比賽頒獎現場。
核心提示
今年6月,第四屆中國越劇藝術節紹興執委會向社會各界發出了“新時代越劇藝術發展”征文啟事,探尋越劇發展之路。這一活動受到了廣大越劇愛好者的支持,參與者或從越劇與其他領域的融合發展、越劇發展的前景和方向暢談自己的思考,或講述了越劇藝術與自身生活密切融合的動人故事。言之諄諄,意之殷殷,飽含著“越迷”對越劇真摯的感情和深切的期待?,F將部分征文獲獎作品摘登如下。
搞好越劇校園傳承
張 淼(北京大學學生):
在北大,我有幸參加了校園傳承版昆曲《牡丹亭》的學習演出活動。借重白先勇先生的巨大影響力,這一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我也有了極大的收獲。在感悟、贊嘆昆曲的同時,我不禁想起了自己鐘愛的越劇。能不能讓越劇步入高校,也來開展校園傳承活動呢?
校園,特別是高校校園,是需要越劇、歡迎越劇的。越劇委婉動人的唱腔對于剛剛離開家庭、獨立面對人生挑戰的大學生們,能起到寄托情感、撫慰心靈的獨特作用。
戲曲理論研究也是高校文科的一個研究方向。戲曲校園傳承活動能使高校師生更深入地了解戲曲、研究戲曲。越劇產生年代不算久遠,資料相對完整,和高校緊密合作,越劇理論研究自然事半功倍,也能對整個戲曲研究發揮促進作用。
不僅是校園需要越劇,從某種意義上說,越劇更需要校園。觀眾群的老化與萎縮,優秀編劇人才和優秀劇本的稀缺,仍然是限制越劇發展、興旺的重要因素。越劇進入校園,通過開展校園傳承活動,能有效地改善越劇的生存環境,為越劇爭取發展空間,為越劇贏得未來。
和昆曲相比,越劇開展校園傳承活動更具有優勢,可選劇目更多,唱詞、曲調更接地氣,也擁有更廣泛的群眾基礎。
重鑄越劇電影輝煌
陳 翔(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傳播學在讀研究生):
越劇電影曾擁有過受大眾追捧的輝煌時期?!读鹤!酚^影人次為9000多萬,票房達到了當時《白毛女》《上甘嶺》等熱門大片的觀影人次;1962年《紅樓夢》在香港連續放映38天400余場,近40萬觀眾擠進影院只為感受越劇之美。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多元娛樂方式的涌入,戲曲電影在整個電影市場中慢慢被擠向邊緣。
究其原因,一是商業價值缺失。當下娛樂方式愈加豐富,逼真的聲響、炫目的畫面、不可思議的特技等不斷刺激人們的視聽感受,而很多戲曲電影拍攝完畢,“然后就沒有然后了”,難以進入正常的市場發行、放映。
其二,戲曲電影從舞臺時空過渡到電影時空存在藝術缺失。戲曲電影不能完整展現戲曲藝術,無法表現虛化寫意的戲曲特點。戲曲藝術的虛擬性與電影藝術的寫實性存在矛盾,使兩者難以完美融合。
其三,戲曲電影的分發渠道及宣傳策略沒能引起足夠重視。大部分戲曲電影的重心放在拍攝制作上,很少關注宣傳和播映的流程。
越劇電影要想發展,或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首先是要面對市場,堅持傳播效果大于保存影像意識;其次要創新戲曲與電影的融合方式,平衡寫意性和寫實性;再次要與時俱進,更新、豐富播映的分發渠道,注重整合資源,加大宣傳力度,借商業院線、視頻網站、新媒體等各類平臺為戲曲電影所用。
讓口述史紀錄片與越劇結合
王東昇(中國傳媒大學廣播電視藝術學在讀博士生):
口述史紀錄片或許能打開越劇歷史書寫的新視角。中國戲曲史研究一直缺少較為深厚的學科積累和豐富的史料支撐。自王國維始,我國才有了真正嚴格意義上的戲曲史學。因此,口述史在地方戲曲史研究中的地位顯得格外重要。就研究內容而言,越劇口述史應當著重關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越劇本身的發展歷史;二是與越劇相關的事物以及傳承人的歷史。
口述史紀錄片還能成為越劇傳承保護的新方法。越劇藝術源于民間,是一種活在舞臺上、藝術形式不斷新陳代謝的藝術。它蘊含著表演、舞蹈、音樂、武術、美術、語言等眾多藝術門類的審美特征,是中國藝術傳統美學意識的集大成者。因此,對于作為地方戲曲口述史中心內容的地方戲曲的歷史,僅僅以語言口述和文字整理記錄是很不充分的,需要結合更多視聽媒介進行記錄和傳播。
可以說,口述史紀錄片與越劇的結合,不僅能豐富口述史紀錄片的創作題材,更使得地方越劇藝術與文化擁有新的傳播手段。我們相信,口述史紀錄片與越劇的結合,可以為越劇的傳承與傳播提供全新的途徑以及更為持久的動力。
越劇英譯:任重而道遠
顧秀麗(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外國語分院副教授)?
戲曲英譯是漢籍外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對外文化藝術交流的不斷深入,戲曲英譯的滯后問題日顯突出。據粗略統計,已經譯成英語的戲曲曲目約有幾十部,其中大部分是上演率較高的涉外節目如京劇《楊門女將》《白蛇傳》;昆曲《牡丹亭》《西廂記》等。而有中國第二大戲曲之稱的越劇,其英譯現狀卻是滯后中的滯后。據21世紀英文報記者調查和統計,在國內外演出中某些英譯字幕漏洞百出,錯誤率竟然高達15%,如將“敲木魚”譯成了“敲喪鐘”。
越劇起源于嵊州一帶流行的“落地唱書”,因此其唱詞中夾雜著大量的方言、修辭、韻律詩等,要盡可能準確到位地翻譯越劇唱詞,就要求翻譯工作者除了有必須具備的素養外,還必須了解紹興方言文化,以及對越劇以及其文化由衷的熱愛并熟悉。舉一個例子,經典傳統越劇《九斤姑娘》中九斤和石二的對話中,僅“格么儂聽懂”這句唱詞中就既有人稱代詞“儂”,語氣詞“格么”,方言詞“聽懂”,意思為“那么你(就)(仔細)聽著(哦)”。翻譯時再考慮到九斤姑娘活潑、俏皮的天性,所以這句話準確的譯文應為“ok,please listen to me carefully”。
隨著中國國際文化地位的提升,越劇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戲曲愛好者的目光。要想讓越劇得到外國觀眾真正的喜愛,認真嚴肅地對待它的英譯問題已經刻不容緩。
不斷改革創新,永葆越劇青春
錢未未(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計算所教授級高工)
我建議,可以通過把越劇唱段編進音樂教材,鼓勵劇團多下基層,與高校、大單位、大企業聯動,降低票價等手段,來振興越劇市場。
同時,越劇本身的建設也要加強。越劇演員要加強武功訓練。越劇最擅長的是唱,在這方面藝蓋群芳,沒有哪一個劇種可以與之媲美。但越劇的短板,尤其突出的是武功基礎欠缺。要是越劇演員都有文武兼備的功力,不僅能演公子小姐悲喜姻緣,也能演武生的戲,越劇的藝術魅力就邁上了一個新的高度。越劇還要開拓現代戲的題材。在鞏固《梁祝》《紅樓夢》等經典古裝戲的基礎上,排演一批富有當代激情、展現時代特色的現代戲,路就會越走越寬。
越劇的發展壯大是幾代越劇人努力拼搏出來的。現在整個戲曲界不景氣,但當你回顧越劇從一個縣城小歌班走到今天,我們相信,興時衰之隱,衰時旺之伏,興旺衰敗關鍵在于人的決策和奮斗。只要改革創新,越劇之花會開遍中華大地,越劇之美會美到地老天荒。
越劇要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鐘邦定(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民族宗教理論甘肅研究基地專職副秘書長)
作為中國戲劇藝術百花園中特別深受江浙滬民眾鐘情和廣受全國各地人民喜歡的越劇,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大背景下,與其他戲劇藝術領域一樣肩負著宏大的文化使命,需要承擔起一份崇高的文化藝術責任,以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日益增長的需要。
作為身在西北的江南人,我了解人在異鄉對鄉音的那種渴求。但在蘭州定居和經商的廣大江浙滬人士想觀賞越劇演出是非常困難的。浙江的越劇院(團)盡其可能以巡回演出方式,到“一帶一路”陸上絲綢之路上的西北來,這里的人民群眾需要浙江的越劇,越劇也需要更廣闊大地的滋養,以使越劇藝術在傳遞正能量、溫潤心靈、啟迪心智方面作出更大貢獻。
作為傳統文化的研究者,我堅信,包括越劇在內的戲劇藝術領域,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更好實施戲曲振興工程,更好挖掘整理優秀傳統劇目,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為增強國家軟實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越劇,為我打開全新世界
郝成林(河南省作協會員、中學語文教師):?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河南人,我從小是聽高亢豪爽的豫劇長大的。直到高中時邂逅了越劇,我才真正體會到了何為“相識恨晚”,原來越劇竟然這么美。
我內心深處一直渴望能看到一場真正的現場演出。終于有一次,越劇明星版《梁祝》全國巡演團到鄭州演出,我第一次零距離看到美妙絕倫的越劇。在兩個小時的演出過程中,我的心始終無法平靜。演員們那俊美靚麗的扮相、委婉動聽的唱腔和恰到好處的表演將我帶入詩情畫意的境界之中。
這一切,再一次牢牢地抓住了我的心。從此以后,我“追越”的熱情日益高漲。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里,我了解到在我們縣城就有一個成立了10多年的群藝越劇團。于是,我如同孤雁歸群般加入了劇團,廣交戲迷朋友,不遺余力地參加了越劇藝術的南花北移活動。漸漸地,越劇和我的生活已經融為一體。
今年暑期,我到嵊州出差,專門去了一趟越劇小鎮采風,見到了劇場、工坊、藝術大學、工匠藝術村、影視娛樂。青瓦白墻的庭院,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建筑,讓我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時光,回到了那喃喃呢語的時代。在這里,我邂逅了悲壯與浪漫的《梁?!?欣賞了激越與勇敢的《穆桂英掛帥》,重溫了婉轉與曲折的《紅樓夢》……
在這里,我也讀懂了越劇人對越劇文化傳承和發揚的情懷。漸漸地,我感到自己醉了,醉倒在越劇的夢里。感謝越劇,幫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期待越劇團來淮安演出
李騰龍(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南城街中學退休教師):
我第一次聽到越劇是在1959年。當時我在城南民辦初級中學讀書,住在閘口東邊的肉類聯合加工廠。元旦那天晚上,廠里舉行聯歡晚會,我也擠進去看了。記得有個節目是越劇《十八里相送》,當時只覺得好聽,不知道叫什么戲,聽大人們一說,才知道叫越劇。那柔軟、悠長、輕快的唱腔,實在是讓我聽了還想聽。從此,我喜歡上了越劇。但是我們這里沒有越劇團,一年當中難得看到一兩次,讓人心心念念。
之后過了三四年,我上高中,聽說江南來了個越劇團,挺有名氣的,在人民劇場演出《紅樓夢》。星期天一大早我就到人民劇場買票,賣票口前面已經排了長長一隊人,一直站到廣場中央。等到戲票拿到手,沒吃早飯的我已經餓得前胸貼后背,腰都直不起來,一看還是張站票!
看越劇最大的好處就是不覺得累,心里輕松。再苦再悲,淚流滿面,心里都不覺得累。看黛玉焚書、寶玉哭靈,有幾個觀眾不流淚?但是悲而不痛,不讓人感到窒息喘不過氣來。這是一種美,越劇特有的美。
1978年,文藝的春天重新回來。記得當時我正忙著復習,準備參加高考,忽然傳來電影隊在鄉政府放映越劇影片《紅樓夢》的消息。我放下飯碗,直奔鄉政府而去。還記得戲中的賈寶玉和林黛玉分別是由徐玉蘭和王文娟扮演的,這兩位不愧是越劇藝術大師,瀟灑、嫻熟、靈動的表演技巧,柔軟、圓潤、悠美、輕松、甜蜜的唱腔,征服了在場的所有觀眾。沒有人大聲喧嘩,沒有人亂走亂動,這是我在大劇場也沒有見過的場面。
現在,淮安建了個規模宏大的長榮劇院,卻很少有劇團演出,實屬憾事。是演不起,還是沒人看,不得而知。如果哪一天有越劇團來淮安演出,我一定會去一飽眼福
潮州出臺文化科技創意產業園管理細則
以大情懷凝聚社區民族居民之心
淡水社區工作人員走街串巷講解“天網”
我市召開春季和清明期間森林防火工作部署會議
孫軼來興調研
多管齊下,期待越劇之花更絢爛
上饒市郊的這個小村 最美的帳篷營地
民權縣政協主席周明河到第五戰區督查脫貧攻堅問題整改落實情況
“6?18”落幕 福州對接819個項目總投資186.2億
全市法院系統“獵狐行動”成效顯著
編織城西港區最美畫卷
廣深多條熱門航線均已漲價
謝春華:“省運有我,有我更精彩”
市物價局組織召開全市價格行政執法 案卷評查會
實體經濟進一步回暖 四成企業用工明顯增加
[歲月留痕]年味
唐曙光局長一行調研天心區濕地公園建設
濟南出臺新規鼓勵市民舉報交通違法 最高獎勵10000元
全面實施在建工程 環境在線監測
雨山區企業勞動保障年度審查工作已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