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網訊 8月7日迎來“立秋”。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此時的天氣情況如何呢?據市氣象臺預計,7日,多云,有分散(雷)陣雨,25℃~34℃;8日至9日,多云,局部有(雷)陣雨,26℃~35℃。展望10日至11日,受南海熱帶系統影響,有一次明顯的風雨過程,需密切留意。
“立秋”科普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時間在農歷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歷8月7日至9日之間)。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
立秋節氣預示著炎熱的夏季即將過去,秋天就要來臨。然而,當立秋到來時,我國很多地方仍然處在炎熱的夏季之中。秋天的氣候還沒有到來。
劃分氣候季節要根據“候平均溫度”,即當地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時節。按這個標準,在我國除了那些緯度偏北和海拔較高的地方以外,立秋時多未入秋,仍然處于炎夏之中,即使在東北的大部分地區,這時也還感受不到涼風陣陣,看不到黃葉飄飄。因而,我國醫學將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為“長夏”。
對于地處華南沿海地區的茂名來說,常年8月暑氣未消,還有“秋老虎”的余威。養生保健要注意防暑除濕,也應當開始做好保養陽氣的準備。茂名市中醫院醫務科副科長、腫瘤一科副主任、治未病科副主任、茂名市醫學會副秘書長熊霸提醒廣大市民,養生應順乎節氣,立秋后,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凡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精神情志,皆以“養”和“收”為原則,起居宜“早睡早起”,飲食需“少辛多酸”,鍛煉宜輕松平緩,精神需安神養氣。
飲食調養:“少辛多酸”慎進補
立秋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獲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立秋時節為人體最適宜進補的時候,人們可以根據這一節氣的特點,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但不能“亂補”。
立秋進補的原則是“少辛多酸”,盡量少吃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干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適當多食酸味水果和蔬菜以助養肝。要適當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熱、利濕的食物或藥物,可使體內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另具調理脾胃功能,為中、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礎。與肉食相比,葉類、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的淡補功效更為突出,如茄子、鮮藕、綠豆芽、絲瓜、黃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濕的功效。中醫養生還提倡立秋后每天早晨喝粥,粥利于健脾,可助脾胃滋陰,平衡健旺的陽氣。
立秋之后還要謹記“秋瓜壞肚”。不論西瓜或香瓜、菜瓜,都不能任意多吃,否則會損傷脾胃陽氣。夏令大量食瓜雖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勢必更助濕邪,損傷脾陽,腹瀉、下痢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
起居調養:“早睡早起”忌貪涼
立秋時節,暑熱未盡,雖有涼風時至,但天氣變化無常,早晚溫差大,白天仍然炎熱。此節氣中多加強夜里的睡眠時間很有道理,正好借此以補償夏日的睡眠不足。秋季早睡,完全符合“養收之道”的養生原則。一般來說,秋季以晚9點至10點入睡,早晨5點至6點起床比較合適。睡前可吃些養心陰的食物,如冰糖百合蓮子羹、小米紅棗粥、藕粉或桂圓肉水等,有益健康;睡前用溫水泡腳,可助睡眠。
同時,入秋之后,晝夜溫差大,而人體免疫力極大降低。長時間吹空調、風扇,或是在比較涼的夜間睡涼席,都可能導致局部酸疼、腹瀉等問題。而關節炎、頸椎病、肩周炎、椎間盤突出等疾病,很容易因受涼而復發。
運動調養:輕松平緩不過度
立秋后,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好時期。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宜選擇輕松平緩的項目。尤其是老年人、兒童和體質虛弱者,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
登山是立秋之后戶外運動的不錯選擇。登山能增強人體的呼吸和血液循環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臟收縮力增大,對哮喘等疾病還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并能降低血糖,增加貧血患者的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爬山時溫度變化較為明顯,可使人的體溫調節機制不斷處于緊張狀態,從而提高人體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此外,立秋后郊游登山能使人吸收空氣中更多的負氧離子,對人的神經系統具有良好的營養和調節安撫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有骨關節炎的患者不宜進行此項運動。對年老體弱者,也不可一味強調登山的保健效果。高血壓、冠心病等患者更要量力而行,以防不測。同時,入秋后可逐漸進行一些步行、太極拳、洗冷水浴等耐寒鍛煉,有助于提高人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提高心血管系統的功能。
精神調養:安神養氣莫悲秋
秋風秋雨使人愁,這并不完全是審美和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著一定的生理原因。大腦底部的松果體,能分泌褪黑激素,它能誘人睡眠,使人意志消沉,抑郁不歡。夏日,由于陽光充足,這種褪黑激素分泌較少。入秋后,日照時間減少,強度減弱,這種激素分泌增多,情緒自然就容易消極,精神也容易萎靡不振。此外,在低溫條件下,人的新陳代謝和生理機能處于受抑狀態,易導致內分泌功能紊亂,從而進一步導致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現心慌心悸、失眠多夢等癥狀。
要克服悲秋情緒,在精神調養上,應培養樂觀豁達的胸襟,保持心情舒暢,因勢利導,宣泄積郁之情。要少一些懷舊情緒,多想想美好的未來,多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以豐富自己的業余生活。宜安養神氣,寧神定志,忌抑郁惱怒,保持愉快的心情,以使肺氣清肅,保養肝臟。對呼吸系統來說,大笑能使肺擴張,人在笑中還會不自覺地進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暢。人在開懷大笑時,可吸收更多的氧氣進入身體,隨著流暢的血液行遍全身,讓身體的每個細胞都能獲得充足的氧氣。
茂名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馮小飛
深新早點|今年第2號臺風“三巴”生成 將活到過年 可能會影響你的出行
討薪不成被棄高速 小伙舉報老板無證駕駛
交警朋友圈找失主 失主冒嚴寒表謝意
中牟縣汽車產業集聚區入選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何平率隊深入一線開展“送清涼”慰問活動
今日立秋 養生以“養”和“收”為原則
溫州首個鄉賢聯誼會成立 七都一封家書引來兩億元投資
湘潭市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全面啟動
拒不還錢躲起賴賬 失信人被查控系統挖出來
滿園春色關不住 曲江“花花世界”因你而美麗!
被小區保安稱“長得漂亮像貼廣告的” 她倆求道歉未果怒而報警,可結果……
筑牢網絡空間安全屏障
楓林街道大水坪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舉行入住儀式
住建部:因地制宜地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
澧縣強化巡察“利劍”震懾作用
長春92號汽油23日24時下調0.10元
元旦小長假前期霧霾后期降溫
衡水市民政局推進民生工程增進群眾福祉
卓志元兩個弟弟深情追憶三哥 遺憾沒留下一張照片
醫生勸患者不要住院 ——九江市第三人民醫院“親友故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