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瑟江舞板凳龍現場熱鬧非凡。
福州新聞網3月3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劉琳/文 楊勇/攝)昨晚7時,印尼鋼鐵商翁祖進帶著他組織的中黎板凳龍隊,整裝待發,120米長巨龍上的360多個燈籠都是他帶著人精心安裝的。當晚7時25分,4條閃著金光的巨龍在明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瑟江古渡前來回騰躍,參與舉龍共舞的是來自世界30個國家的瑟江人。
舞板凳龍是福清特有的海絲主題非物質文化遺產,源于漢代,由“舞龍求雨”的宗教活動演變而來。相傳,在很久以前,遇上了大旱,東海的一條水龍不顧一切躍出水面,于是下了一場大雨,但是水龍違反了天條,被剁成一段一段,撒向人間。人們把龍體放在板凳上連接起來,不分晝夜奔走相告,希望它能活下來,舞板凳龍習俗由此產生。福清舞板凳龍習俗悠久,盛興于龍高半島,其中以三山鎮的瑟江村最負盛名。
瑟江村是著名的海絲古村,元代瑟江渡已開通到南洋和日本的航線,至今瑟江村人在世界80多個國家打拼。自元代開始,每年正月十六舞板凳龍,成了凝聚海內外親人的重要紐帶。這時,大量瑟江人回鄉祭祖,用激情狂舞板凳龍,為家鄉祈福。
昨日,瑟江元春、仁泰、西朋、中黎四大片區各組織了一支舞龍隊。每只板凳龍分為龍頭、龍身、龍尾3個部分,整條龍由一排排龍燈搭接而成。吉時一到,龍燈出游,舞者要先跳過用稻草燃燒的火堆,以求舞龍順利,然后拜謁宗祠內的先祖畫像,再按照預定的路線在全村穿行,最后在指定地方打龍圍。舞龍過程中,往往有人乘機揪拔龍須,以求添丁發甲、財源滾滾、黃榜高中、耕海豐收。
村支書翁祖瑜說:“瑟江人每年正月十六都要舞板凳龍,海外瑟江人將它視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不僅僅因為這是老家的記憶,更因為這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今年,有來自印尼、日本、馬來西亞、英國、意大利、比利時、法國等30個國家的瑟江籍華人華僑來參加舞龍,很多人是帶著兒孫一起來的,還為弘揚中華文化捐贈了50萬元。”翁祖進說:“中華文化是我們走遍世界、安身立命的法寶。”
裙擺
“共享經濟”項目落戶蘇通園區 衣二三運營中心投入使用
水果熟著吃 養人
國培計劃結業 哈十七中學將陽光教育推廣到全國
除夕的泉城“靜悄悄”
30國華人華僑昨夜共舞“海絲龍”
你被“堵”了嗎?國慶期間寶雞交通狀況平穩有序
通山縣扶貧辦組織黨員回鄉走訪
市地志辦領導到市衛生計生委調研推動二輪修志工作
我市企業知識產權工作取得新突破
廣東電網公司接管金楓電力公司
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脫貧路上的溫暖與感動
年味猶存
藍山警方摧毀特大販賣假煙團伙
山東省第二屆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將于本周末開幕
《青島市特色鎮和美麗鄉村規劃技術導則》出臺 指標體系“精準定義”美麗鄉村
污水橫流影響正常生活 誰來管?
岳武高速東延段計劃下半年開建
徐州市領導調研市區黑臭水體水系貫通工程和易淹易澇片區
寧波有了避災電子地圖 江北先試點 70個避災點全部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