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勇兵 向漢品
3月15日,吉首市馬頸坳鎮榔木村沐浴在春光中。
“咯咯咯——”
村子后山山腳下,在村民陳永宏的引導下,一群群土雞從草地里、灌木叢里、梨樹地里鉆了出來爭食苞谷粒。
今年46歲的陳永宏身著深色t恤衫,腳穿解放鞋,臉色微黑。用當地村民的話說,他現在已經是一名地道的農民了。
其實,返村創業前,陳永宏從事的工作與農民這個詞兒“八竿子打不著”。
完成學業后,他就搞起了貨車運輸,隨后又與朋友合伙在吉首市區搞起了一個二手車交易市場,一家人生活無憂、其樂融融。
然而,兩次回村,將他的創業目光引向了農村。
2014年夏天,陳永宏回村看望老人,發現屋前的幾坵稻田干裂,沒有種植任何作物。原來,很多村民都外出務工,傳統種植水稻的產出效益低,便荒廢了田地。
2015年夏天,陳永宏回村辦事,發現山坡上種滿了茶樹苗和鮮花,游客絡繹不絕。去了村委會,他才知曉,村里正在整合閑置土地發展茶葉種植、花卉觀賞、特色水果種植為主的生態觀光農業,整個村子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當年底,他邀請一名多年從事特色農業種養的朋友進村調查。朋友認為:村域生態環境好,水源干凈充足,土地資源多,適合養殖土雞和金魚。
后來,這名朋友成了陳永宏的種養顧問和技術員。
2016年初,他注冊成立了吉首市永宏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承包了40多畝土地發展元寶雞、土雞孵化養殖。
“因為有技術員,土雞養殖比較順利。”當年,他建起了土雞孵化車間、育雛室、養殖場,成功孵化出售2萬多羽雞苗,純收入達4萬余元。
2017年,陳永宏的養殖場又成功孵化出10萬多羽雞苗,純收入增加到10萬多元。另外,他家放養的6000多只土雞也已“成年”,不少母雞已經下蛋。
雞下蛋,蛋孵雞。陳永宏的養殖場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發展模式。
“這種良性循環發展的前提是生態和品質。”陳永宏養殖場的土雞采用放養,鉆山林,食蟲兒、苞谷,盡可能保持土雞的原生態生長方式。
另外,陳永宏以山后一天然溶洞為名,成功申注了“野人洞”商標,用作自家土雞和雞蛋的市場“標簽”。
看到陳永宏家的土雞和雞蛋漸漸成為州內部分酒店、餐飲店、農特產品銷售店的“香饃饃”,不少村民也想嘗試搞養殖。
2017年4月,陳永宏為村里的53戶建檔立卡戶免費分發5000余羽土雞苗,義務提供技術服務,并與村民簽訂成雞、雞蛋回收協議,讓村民吃下了“定心丸”。
“宏哥好樣的!開始以為他做不了多久就會回城,沒想到他決心這么大,我們跟著他也要好好干!”今年36歲的村民陳永良因駝背不能干重體力活,后被陳永宏安排在養殖場務工,每月能領到近2000元的工資,并跟著陳永宏搞起了土雞養殖。2017年,陳永良家如愿實現“脫貧摘帽”。
其實,陳永宏的養殖場每年都會吸收村里好幾名建檔立卡戶務工。
目前,10多戶村民成為了合作社社員,跟著陳永宏在生態養殖的道路上越走越寬。
然而,陳永宏的另外一個“拳頭產業”——金魚養殖,從一開始就不順利。
“2016年,購買的第一批金魚放進水泥池沒幾天就全部‘陣亡’了,6000元購魚款打了水漂。”后經多方取經和學習,陳永宏終于弄明白了事情的原因:新建水泥池堿性重,放置一段時間并多次消毒后方能養殖金魚。
隨后,他又購進了金魚苗,與朋友一起探索學習金魚養殖的竅門、技術。
“魚池換水有講究,分三次換,一次換三分之一水量……”如今,陳永宏家的魚池已發展至15個,養殖的金魚、錦鯉品種達到10多種,每年純收入兩萬元以上。
陳永宏養殖場前的20多畝田地都是他租賃的,建有幾個蔬菜大棚,種上了一片梨樹,蔬菜大棚免費送給村民種植蔬菜,梨園向村民自由開放。
“土地,養育了我們祖祖輩輩,我想盡己所能,開發出土地應有的價值。”
在陳永宏的返鄉創業規劃里,田地里要種上蔬菜果樹,池子里要養上觀賞魚,山地里要放養家雞,自家的所有農產品都要打上“生態休閑農業”標簽。
春日里,在汗水和智慧的澆灌下,陳永宏與鄉親們的“鄉村夢”正逐漸變為現實。
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辦法
e龍巖“隨手拍”7位熱心市民受表揚獎勵
經濟參考報:國企發力推進 “一帶一路”建設合作
聚焦:哈爾濱市運用大數據管控城市安全
羽下丹青更傳神 傾情美畫留人間
陳永宏的“鄉村夢”
文山州硯山縣一村會計挪用村集體資金被處分
城步持續開展禁漁執法行動
我市全力推動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成德間又增一快速通道 中金快速通道形成通車能力
黃漢洋到港南區開展“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加快特色小鎮建設”專題調研
安慶市教體局赴太湖、岳西開展慰問和調研駐村扶貧工作
共商鄉賢回歸之路 促進蓮都鄉村振興
陽春市:風雨無情人有情 萬眾同心抗洪災
瀘州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試點工作受省上通報表揚
政協甘肅省委員會農業和農村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火榮貴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2018年廈門市足球協會甲級聯賽將于下月舉行
青島市即墨區德馨瓏湖小學的學生在社區科普館進行VR體驗
鞍山網購族太前衛 踩著熱點事件購買商品
網傳黃瓜滅蟑,不可信!清理衛生死角,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