繅絲、拉絲綿、裹“蠶訊粽”……5月10日,海寧市周王廟鎮第四屆蠶俗文化旅游節在云龍村蠶俗文化園開幕。15項蠶俗活動圍繞著“品蠶俗文化、繪品質生活”的主題展示鄉村之美。同時,該鎮還發布了以“蠶鄉絲韻”為主題的鄉村研學旅游精品路線。
把民俗文化與旅游結合起來,是周王廟鎮實現鄉村振興的一大發展思路。一路向西,潮聲里的古鎮長安則以花卉產業為抓手,探索以產業聯動、跨界融合的方式推動現代農業發展,打造出了一番別樣的風景。本月初剛剛落幕的世界花園大會上,20多個國家、1000多位行業精英、11場主題論壇(會議)、60次主題分享齊聚長安,一周內就吸引了超過10萬名游客來訪。
從云龍蠶鄉的青枝綠葉,到花卉小鎮的姹紫嫣紅。“我們要在綠水青山的基礎之上,以大花園標準建設大景區,實現產業發展、生態和諧。”以“大花園”建設為總綱,海寧市委、市政府錨定新方位、擘畫新藍圖。
這是一條踐行“兩山”理論、具有海寧特色的生態創建之路。通過大力實施“五水共治”、“五氣共治”、三改一拆、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等工程,城鄉居民生活品質和人民群眾幸福指數得到顯著提升。自2012年以來,海寧連續獲嘉興生態市建設考核優秀,生態環境質量公眾滿意度也連續列嘉興首位。
海寧提出要建設品質之城,除了讓老百姓更加富足,也要讓環境更加優美、生活更加健康、公共服務更加優質。立夏過后,來海寧市洛塘河邊散步的市民越來越多。“早上和傍晚散步的居多,平時釣魚的居多,家門口就有美景。”住在洛塘河邊洛河小區的方女士,每天早晚都要在洛塘河邊走一個多小時。
這得益于海寧實施的“5分鐘健步圈、5公里公園圈”建設。近年來,該市重點實施水生植物種植和河邊岸坡綠化,采取河面添綠、河岸增綠、環城通綠措施,打通河道綠道瓶頸,做到“上下河連通、大小河暢通、內外河融通”,實現全城綠道串珠成鏈、連線成網,構建了全域河道綠網、美麗水網的水景觀,海寧市民初步實現了“臨水而居、逐水而娛、親水而行”。
健康美麗“大景區”是海寧高標準推進全域美的理念和目標。聚焦海寧中心城區,鵑湖的開發建設,東西山景觀環境的優化,“兩山夾一水”成為城市繁華喧囂中一道別樣的風景線。俯瞰海寧全域,百里錢塘蜿蜒如錦帶,一座座美麗鄉村如點綴其上的明珠熠熠閃爍。
隨著美麗縣城、美麗鎮區、美麗鄉村加快建設,海寧特色現代化治理體系也正逐步建立完善。據海寧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已通過評審的《海寧市域總體規劃綱要(2016-2035)》,按照各片區定位、發展特色和生態本底的不同,未來海寧將把市域空間風貌劃分為六大風貌區,分別為中心城市風貌區、古鎮田園風貌區、尖山新區風貌區、田園鄉村風貌區、小城市風貌區、特色鎮風貌區。
“我們將致力于打造杭州東部生態休閑大景區、后花園。全面推進以鹽官旅游度假區為核心的百里長廊文旅產業大平臺建設,用‘潮文化’打造世界一流生態旅游目的地。”該負責人說,圍繞“大花園”戰略,推動美麗城市、美麗城鎮、美麗鄉村、美麗田園交相輝映,建設具有詩畫江南韻味的“田園硤川、潮韻城鄉”。(嘉興日報)
左權縣志愿者服務聯合會深入全縣9個敬老院開展慰問
鄭家齊主持召開二三水廠取水口遷建項目專題調度會議
北京市2018年再退出五百家污染企業
"第一書記"在行動|田誠:把群眾期盼的事辦好
云東路(環城東路-大帝山立交)公交專用道改造工程道路監控系統采購項目競爭性磋商公告
海寧:“大花園”建設繪出鄉村振興新畫卷
肥城舉辦武術名家交流匯演活動,11地市武術名家齊聚一堂
今年鞍山造林4萬畝發展生態旅游產業
崧廈鎮吹響征地拆遷沖鋒號
迎新年環城公路自行車大賽明日開賽
調研綠桐1號新品種
推動老舊小區奔向電梯新生活,以更大擔當奮力開創番禺新局面
旺蒼縣扎實抓好二季度農業發展工作
雷陣雨午后準時“打卡” 小伙伴們周末出游最好安排在上午
不忘初心 堅守前行 用行動踐行誓言
市人大常委會舉辦退耕還林專題講座
喬屯開展春季親子運動會
崇明東平鎮城管中隊開展責任區管理主題宣傳
文字變表格 判決書“變臉”
玩益智游戲,學結核病防治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