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為西夏陵區3號陵,展示了一座帝陵的完整形制。□資料照片
【新華社銀川9月11日電】從七年前啟動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以來,中國各級政府已投入7億多元對西夏陵開展文物保護、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等。截至目前,9座帝陵、40余個陪葬墓的搶救性加固工程已完成,新建的西夏博物館也已竣工并將于近期搬遷,西夏陵正全力沖刺2020年“申遺”。西夏陵是歷史上重要的少數民族政權西夏王國(公元1038年至公元1227年)的皇家陵園,也是西夏文明留存至今規模最大、等級最高、保存最完整的歷史文化遺存。
銀川市西夏陵區管理處副主任王昌豐說,在58平方公里的陵區內現存9座帝陵、271個陪葬墓、一處大型西夏建筑遺址和數十座磚瓦窯址。“無論從歷史學、考古學、建筑學或者文物保護方面來說,西夏陵都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
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夏陵于2011年11月啟動實施“申遺”,2012年即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去年底被列為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劃定的西夏陵申遺區約42平方公里。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最重要的就是保證文物遺址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為此,寧夏積極爭取、籌措資金搶救性加固9個帝陵和40余個陪葬墓。
王昌豐說,西夏陵屬于夯土遺址,面臨結構不穩定、風雨侵蝕、病害嚴重等問題。
對夯土遺址來說,地區不一樣、自然條件不一樣,存在的病理病害也完全不同,這在西夏陵表現得尤為明顯。據介紹,同一座帝陵,積水多的地方鹽害比較重、面向西北面的風雨侵蝕較重。因此,在開展保護時,專家需對不同區域、不同夯土遺址進行科研實驗,再根據實驗數據,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
文化遺產周邊的環境整治也是“申遺”的重要工作。王昌豐,過去說文物保護,現在是文化遺產保護,不光是概念的轉換,內涵也延伸了許多。“文化遺產地和文物本身密切關聯,文化遺產地是文物本體所承載的歷史信息的大載體,沒有遺產地的保護就無從談文物保護,遺產地的破壞也會造成文化遺產信息的丟失。”
西夏陵一直面臨周邊農場、農牧戶多的現實難題。借助“申遺”契機,西夏陵啟動了申遺區環境整治工作,目前已拆除了近10萬平方米現代建筑,農場、農戶都已遷出申遺區。
“等今年旅游旺季一過,我們就將搬遷博物館、游客服務中心和辦公場所,這些現代建筑也將陸續拆除,恢復文化遺產地的自然環境和風貌。”王昌豐說。
早在2015年底,寧夏就組織舉辦西夏陵突出普遍價值學術研討會,邀請30余位中國考古、歷史和文化遺產保護等領域專家對西夏陵的價值進行專題研討,就近年來西夏文明研究成果進行交流,為“申遺”提供智力支持和學術支撐。
王昌豐說,目前,西夏陵在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排名靠前,“申遺”工作一直有序開展,“非常有希望入選2020年的世界文化遺產國家申報項目。”
盡快掌握“技能” 更好履職盡責
今年我市計劃實施83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龍華區1046套人才安居房接受申請
我的童年與書相伴
一批國省干線農村公路樞紐場站開建
西夏陵全力沖刺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渝水二小開展“爭做新時代好隊員——集結在星星火炬旗幟下“主題系列活動
許家印馬云的足球俱樂部被ST 虧10億是小錢?
華容“治陋”工作聲名遠播 懷化市客人來考察學習
懷遠縣委書記汪若懷深入古城鎮走訪貧困群眾
岳陽市群策群力抗旱保民生
虞城縣衛計委開展“服務百姓健康行動”大型義診周活動
桐城市傾力構筑生態宜居之城
濠江區主動靠前精準服務全力推進項目落實
五堰街辦認真學習踐行《條例》
哈鍋中標神華榆林甲醇合成塔項目使該設備依賴進口成為歷史
貴陽將進行中考改革 即日起公眾可提出意見建議
【智博會】“穿越”時空、機器人導游……記者帶你提前探館重慶市大數據智能化展示中心
我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人員在全國考試中獲佳績
月湖邊的綠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