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平陽萬洋眾創城利用“三生融合”搭建企業生態圈。
205個村居散布著382個村級工業園,占地面積占已投產工業用地的70%,平均容積率只有0.78,僅貢獻了27%的工業產值和4.3%的稅收,地均總產值僅有32億元/平方公里,不及鎮級以上工業園一半。這些數字就是順德村級工業園“散小弱差”現狀的體現。為此順德區委、區政府下定決心,堅決推進村級工業園改造升級,再造一個新順德。
為了更好的推進村級工業園改造升級,近日“美麗文明鄉村中國行”媒體采訪團,來到了與順德產業結構相似(中小企業數量多)的浙江省溫州市。而溫州平陽萬洋眾創城、瑞安閣巷高新技術裝備小微園通過“土地集約+業態融合”等方式,將星羅棋布的中小企業集聚于現代化產業園區,進行科學、高效管理,從而大幅度優化企業生存環境,降低企業發展成本,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三生融合”搭建企業生態圈
數十棟標準廠房整齊排列,一座現代化的產業新城在溫州市平陽縣變成了現實。作為浙江省目前規模最大、綜合配套最全的小微園項目,溫州平陽萬洋眾創城的出現,將中小微企業生產環境“臟亂差”局面一掃而光。
按照“人—技術—產業”融合發展思路,平陽萬洋眾創城打造成集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現代新型制造業集聚平臺,以機械制造、汽摩配件為主導產業,呈現出高質量發展的生機與活力。
可得(浙江)電子有限公司為奔馳、寶馬等名車提供零配件,該公司搬進這個萬洋眾創城不到一年,廠房面積擴展到4000平方米,年產值從不到800萬元提升到3500萬元。
“溫州小微企業用地需求普遍在1—5畝,而招拍掛工業用地一般在15畝以上。”作為萬洋眾創城的營運方,萬洋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建明表示,由于土地供需矛盾,企業難以擁有自有廠房,導致企業既不敢投入設備擴大生產,又缺乏抵押物進行融資,從而制約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而一般標準廠房,難以適應各類小微企業多元化的需求。
為此,萬洋集團在打造平陽萬洋眾創城時,按不同企業需求,對整棟廠房進行分割出讓,辦理土地使用權證和房屋所有權證,以便用于抵押貸款。即購買廠房的企業,連設備都可按揭,首付三成購買設備,剩下七成可分3年向銀行按揭。
目前,萬洋眾創城一層廠房高7.5米,相比一般標準廠房5米層高,更適合放置大型機械和提高空間利用率。而這樣對工業廠房產權進行分割的處理方式,為提升溫州實體經濟競爭力搭建了平臺。
此外,萬洋眾創城內有很大發展潛力的企業,它們還可享受首付兩成購買設備,甚至得到萬洋集團的股權投資。
除了考慮到企業生產外,平陽萬洋眾創城還集中建設了“高大上”的員工公寓、食堂等一應俱全的生活配套,生活與生產的統一配套與專業服務,高度智能化的園區管理,為中小企業解決了后顧之憂。謝榆去年將工廠搬到了萬洋眾創城,目前企業經營面積擴大了700平方米,但綜合營運成本降低近8%。“連最頭疼的招工難,園區都幫我解決了。”
“平陽萬洋眾創城項目用地866.9畝,總投資約30億元。我們實現工業廠房高層化、專業化,容積率高達2.5。”吳建明指出,目前,萬洋眾創城引進中小微企業450多家,提供就業崗位約3萬個,年產值超80億元。
建設企業“拆建疏導平臺”成必然
萬洋集團眾創城獨一無二的開發與運營方式,得到浙江省政府高度認可。目前,該集團在全國各地推廣建設的眾創城項目,開發完畢后(截至到今年),將解決至少2萬家企業發展需求。
與溫州產業結構相似的順德,在把村級工業園改造升級作為當地“頭號工程”后,更不想錯過這個合作伙伴,目前龍江鎮作為第一個喝“頭啖湯”的鎮街,去年年底與萬洋集團簽訂了合作協議。
根據雙方簽署的《廣東順德(龍江)萬洋眾創城項目投資框架協議書》,該項目總用地約500畝,計劃總投資25億元人民幣,項目畝均固定資產投資額將不少于500萬元,將打造成為集制造研發、電子商務、倉儲物流、生產生活配套、金融服務和智慧園區管理為一體的制造業眾創平臺。其中,萬洋集團將向龍江鎮政府提供其園區建設方面的經驗借鑒,推薦信息化管理運營系統方案,制定園區規劃、建設、運營方面的政策建議。
萬洋集團能在較短時間進入順德,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順德急需解決城市化和工業化之間矛盾(兩者都需要土地資源)。在很多順德村級工業園里,工業化水平還停留在以一層廠房為主的階段,“工業上樓”還是一句空談。
導致這一情況的根本原因在于,順德大部分村級工業園內企業固守傳統的組織模式、低效的生產流程、粗放的制造能力、低端的產品結構,在現今投資要素緊缺與經濟環境的雙重擠壓下,這些企業競爭優勢與市場地位進一步下降。例如中國家具主要制造基地的龍江鎮,目前家具行業無一家上市公司。
如何解決工業用地“產能低”,還與城市發展爭搶用地的矛盾?來過順德考察的吳建明指出,可以通過設置垂直化工廠方案來解決,即把原來0.5至1之間的容積率提升到3,這樣現有土地就能容納3倍以上企業。“反過來,我們安置原有企業只需耗費三分之一的土地,騰出來的土地可以支持城市化”。
“改造村級工業園避免不了大拆大建,在拆與建的空當期,我建議政府部門不要操之過急,因為培育產業很困難,但是毀滅它一天就可以。”吳建明坦言在處理拆建空當期矛盾時要建疏導平臺。“假設舉全區之力先騰出2000畝建疏導平臺,按照之前的容積率來推算,這個平臺可以解決原來占地1萬畝的企業,而且這個工作只要不急功近利,通過5—10年,順德就能很好地解決企業安置、產業發展問題。”
■手記
小微園招商“以稅收論英雄”
如果說溫州平陽萬洋眾創城考慮的是服務廣大中小微企業,與它相隔不到半小時車程的瑞安閣巷高新技術裝備小微園,則依靠給予領軍企業和高成長型企業稅收獎補、用地彈性出讓等優惠政策,吸引高科技企業進駐。
與溫州平陽萬洋眾創城一樣,瑞安閣巷高新技術裝備小微園的廠房建設也非常標準化,只是它們提高了招商品質,且成效顯著。目前,該園區已經引進3d打印、軍民融合等一批高科技企業,引進企業96家,已投產22家,即將投產25家,至今年底,預計實現產值超90億元,稅收超8億元。
“我們以稅收論英雄,通過放水養魚,打造政策洼地,園區給予領軍企業和高成長型企業稅收獎補、用地彈性出讓等優惠政策;對高稅收企業免除廠房租金;以低于成本價一半的價格將廠房出讓給企業,比如我們要求中科光電投產3年后年稅收達到2500萬元。”該園區相關負責人孫仕元指出,園區33幢標準廠房已被一搶而空,現在園區對入駐企業明確要求每1000平方米產值達到400萬元以上,稅收18萬元以上。“汽車配件3d打印項目已遠超該標準,預計每1000平方米產值超2000萬元,稅收超150萬元。”
值得關注的是,瑞安閣巷高新技術裝備小微園在“招大商”同時,還特別注重“軟環境”建設,打造產城融合模式,這個建設思路值得順德借鑒。
“我們這里原來是一片灘涂,經政府主導,采用epc承包模式引入央企設計、施工,僅用兩年建成。”孫仕元介紹說,營運方在小微園辦公樓內打造了逾萬平方米的眾創社區,幫助小微企業向云制造、“互聯網+”、智能化等方面創新轉型發展;同時開工建設醫院、中小學、幼兒園,可滿足近萬名員工入住需求的公寓即將投入使用;而且依托林垟濕地的自然肌理,按3a級以上景區標準建設730畝的休閑旅游觀光帶(涵蓋農業觀光、水上娛樂等)。
海上旅游安全警鐘 深圳相關景區、旅游平臺開展整改
唐山工人醫院離退休老干部“回家” 歡聚一堂慶重陽
南海有個中國最早的“大學城”,藏匿于這條800年古村中
高新區緊緊圍繞開放強市、產業立市總戰略 推進產業立園
狀元岙港區開通大麥嶼-溫州內支線
溫州樣本”如何為順德提供解決方案?
信息化扶貧培訓送到百姓“家門口”
泉城廣場停車場春節停車8036輛 近10%為河北車
【綠園區】中國航空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到綠園區考察項目
路橋峴頭林村美如畫
袁州創新驅動點燃工業發展新引擎
“陽光村務”讓群眾做“明白人”
龍游探索村(社)干部退出機制
鎮江市福利助殘基金會第三支基金“美悅匯助殘基金”成立
射洪縣召開2018年國土資源工作會暨土坯房整治工作會
畝均納稅銷售超千萬元 梁溪北部崛起“都市工業”新高地
溫馨提示:海口龍昆北路南大立交橋下發生事故 駕駛人擇道繞行
市質監局16項證照分離改革新舉措11月起全面實施
姚高員研究杭溫鐵路建設工作:以主人翁姿態投身攻堅 推動項目早日全線開工
市委市政府舉行2018年春節團拜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