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發現蛇類琥珀
對研究晚中生代蛇類的演化與全球分布有重要價值
緬甸曉蛇復原圖片
來自中國、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團隊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蛇類標本,并揭示出一個全新的物種。這一發現對研究晚中生代蛇類的演化與全球分布有著重要價值,相關論文于北京時間7月19日凌晨發表在《科學進展》(《科學》旗下子刊)上。
與其他脊椎動物化石相比,蛇化石極為罕見,此前人們從未在琥珀中發現過蛇類。論文作者之一、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白明認為,這或許是因為大多數蛇類骨骼質地不堅硬,能形成化石并保存下來非常不易。“我們在2016年年初陸續發現了這些蛇類琥珀,此后耗費了近一年的時間來重建骨骼的三維結構。這批標本中最重要的一件已經有些許腐爛并暴露出骨骼,這種情況反而對顯微ct等無損設備的成像十分有利。”
通過對ct數據的重建、分割和融合,科學家們最終無損得到了標本骨骼的高清三維形態。據論文作者之一、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描述,琥珀蛇保存了長約4.75厘米的連續顱后骨骼,包括97枚椎骨、肋骨和部分皮膚——其中,97枚椎骨中的前87節加上肋骨構成了軀干,剩余10節構成尾部。“標本的單一椎骨非常小,軀干椎體長約0.5毫米,尾椎長約0.35毫米。參照同時代的蛇類,如果標本完整,琥珀蛇的長度大約為9.5厘米。”
蛇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侏羅紀中期。到了晚白堊世早期(距今約1億至9500萬年),蛇類已經有了全球性分布,南歐、非洲、北美、中東和南美都曾發現過蛇類化石。“此次發現的標本有著明顯的腹下椎骨(前泄殖腔椎骨),一共87節(據推測應該有160節),標本的脊椎骨還有著特化的椎弧凹與椎弧凸——這是蛇類的重要特征,兩個結構互相鑲嵌形成球狀窩,使得蛇的每一節脊椎骨既能牢牢相扣又能靈活轉動。”論文作者之一、加拿大艾伯塔大學教授邁克爾·考德威爾(michael w. caldwell)介紹。
根據骨骼學特征,科學家將這件標本命名為緬甸曉蛇(xiaophismyanmarensis)。其中,屬名xiaophis中的“xiao”源自中文“曉”,旨在向發現該枚琥珀的賈曉女士致敬;ophis為希臘語中的蛇;種名myanmarensis則表明化石發現于緬甸。論文作者之一、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陳睿解釋:“‘曉’這個字有多層含義,不僅是收藏家的名字,也有破曉之意,暗示著這條蛇的原始。”
“緬甸曉蛇可以說是現在蛇類的祖先之一。”論文作者之一、美國中西大學教授蘭德爾·尼達姆(randall l. nydam)認為,緬甸曉蛇的顱后骨骼與其他白堊紀岡瓦納蛇類具有極高的相似性,例如在阿根廷發現的距今9000萬年的狡蛇和恐蛇。“早期蛇的系統發生分析表明,緬甸曉蛇位于岡瓦納基干類群中的狡蛇、恐蛇、古裂口蛇和現代蛇之間。”蘭德爾·尼達姆強調。
科學家還發現了另一件蛇類標本——琥珀中的蛇皮。該標本代表了一只大型蛇類的蛻皮,鱗片呈菱形或圓菱形,鱗片間的表皮上有深線,能觀察到圓形或環狀的花紋。研究人員推測,這張蛇皮的主人體長可能達到60厘米至70厘米,是當時緬甸琥珀森林中的大型掠食者。
此次發現的兩枚蛇類琥珀都富含昆蟲、昆蟲糞便和植物殘留物,指示出一個包含有淡水棲息地和潮濕溫暖的熱帶雨林的生態系統。科學家認為,作為首次在中生代森林環境中發現的蛇類,緬甸曉蛇表明古代蛇類曾生活在海洋邊緣的森林中,該地區有著更廣泛的生態多樣性。
曙光救援隊經費告急發起眾籌 短短8天眾籌愛心款超65萬元
重振輕工業 步履不停歇
中國共產黨鹽城市第七屆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決議
老二中學子著書謝母校
國家堅果類檢測重點實驗室將永久落戶臨滄
科學家首次發現蛇類琥珀
第十四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在臺北落幕 三峽電子音像出版社精品亮相
露地蔬菜+千畝藥材地基為宜君縣焦庵村脫貧增添新動能
這事真的是教育局搞的嗎
新田3個工業產業項目集中簽約
這條高速跑110碼為何被罰款?
1-7月恩陽區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執行情況
拒遷墳墓還要索賠70萬!奎山一村民阻撓魯南高鐵施工被拘!
考生可撥打電話提前預約 公交305路線開通高考專線車
三明市食品生產許可證換證公告(2017年11月02日至11月10日)
煙臺市統一戰線助力新舊動能轉換推進會議
我市230個辦稅事項“最多跑一次”
蓮湖區檢察院辦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 欠薪老板償清16萬元工資
西安秦嶺野生動物園開啟新春廟會 部分猛獸將走出園區巡游
市人大常委會開展全市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視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