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滿茶園好風光,摘茶姑娘滿山崗……”8月16日晚7時,天色剛暗下來,在武義縣壺山腳的仿古戲臺上,該縣白洋街道文化站藝術團正上演以本地采茶姑娘生活為題材的山茶歌舞,引得數千市民前來納涼看戲。
這是武義“壺山之夏”納涼文化節舉辦的第15晚。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該縣從民間選拔、培訓22支草根文藝團隊,自8月2日起在壺山公園仿古戲臺上輪番表演22場。昆曲雜技、民間舞蹈、畬族歌舞等非遺節目共計270多個,紛紛登臺亮相。
金英是白洋街道文化站藝術團的團長。一臺節目結束,她趕忙換服裝,準備下一場演出。雖然累得大汗淋漓,但她臉上始終掛著笑容:“一年一度的節會,大家都鉚足了勁,要在全縣人民面前一展風采。”從小便是文藝愛好者的她,受當地濃厚文化氛圍的感染,與朋友一起組建了藝術社,如今成員有近30人。今年是他們首次參加納涼文化節。
在武義,文化禮堂、特色博物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已遍布城鄉,全縣有2000多支業余文藝團隊常年活躍在舞臺上。該縣文化館負責人介紹,在縣政府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壺山、湖畔公園仿古戲臺建成以后,民間藝術團參演熱情高漲,僅湖畔戲臺的年演出場次就達到200場左右。今年該縣又新建30座農村文化禮堂,為草根藝術家們提供了更多展示和交流的平臺。
武義通過承辦免費培訓,開設課程、提供場所,邀請國家一級演員、資深作曲家指導等,大力培養一批文藝骨干。“學成的這批骨干回到各自鄉鎮,又當起老師,可以為地方群眾編排節目。”縣文化館黨支部書記唐桓臻說,等8月納涼文化節結束后,縣里會組織表現突出的團隊送戲下鄉,既可以豐富當地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能加強文藝交流,挖掘地方文化積淀。
陶村是省級非遺武義草昆的發源地之一,當地一些戲迷自發組建了陶村昆曲延藝社。“這幾年,縣里常組織我們到杭州的藝校培訓,有梅花獎得主張琳、國家一級演員廖琪瑛手把手教我們唱腔和走臺步,大家的水平提高明顯。”成員何育美說,今年的納涼文化節上,他們恢復和編排了在陶村已絕唱40年的傳統昆曲《十五貫》,受到各界廣泛關注。
同為延藝社的一員,村民王美紅以開雜貨店為生,因為喜歡唱戲,于3年前才開始跟著前輩以及專業老師學習,如今已能唱不少曲目。她說,村里像自己一樣零基礎學習昆曲的有30多人。以前大家閑著沒事靠打牌消磨時間,現在一有空就去文化禮堂看演出,好不熱鬧。桃溪鎮中心小學還成立昆曲傳承基地,每周何育美都會給學生們上課。
銅山區集中開展 “防災減災”宣傳活動
我省2019年高考報名方案公布 報名時間為10月15日至24日
徐建培到我市調研醫改工作
市工會為職工帶來“套餐式”普惠型文化福利
征地拆遷助推項目建設
武義文化“清風”吹遍鄉村
寧波民生商品價格有所上漲
2018年度瓜渚清風小講壇系列第一課--定格時光之美
湄洲島公共自行車啟用
涉嫌截留、私分集體收入,中山一幼兒園正副園長三人被查處
疑似發生爆炸?安化集團辟謠︰閥門泄漏冒出二氧化氮氣體
“七夕”領證1280對新人秀恩愛 登記人數遠超平時
欽州市民政局“五公開”落實到辦文辦會工作制度
市政府召開第20次常務會議
小夫妻聚少離多感情差 法院耐心調解和平分手
我市將出現低溫雨雪天氣
安鄉一中召開學考二模考試總結會
洪澤區“四個到位”保障農業支持保護補貼有序發放
市旅發委組織集中觀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輔導視頻》并開展學習交流活動
新興街道劍亮掃黑除惡不手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