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耀源被評為首屆四川省“十大綠色先鋒”。
緣分始于2008年,那年,劉耀源成為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資源環境學院的學生。在校園里,他學習了與環境相關的專業知識,還以環保志愿者身份參與環保志愿服務,向身邊的同學介紹環保小知識。
之后的十年,環保成為他人生繞不開的話題。想讓綠色成為城市最明亮的底色,他成為第五期全國青少年生態環保社團骨干、四川省首批“藍天綠水”環保義務監督員、阿拉善see環保基金會第六季創綠家成員……十年間,他累計主持環境保護公益項目20余項,主持和參與橫縱向環保科研項目6項,發表環境科學與工程核心期刊學術論文15篇。
如今,他是成都市錦江區綠氧生態環境保護中心組織理事長兼黨支部書記。今年,他被評為首屆四川省“十大綠色先鋒”。
社區換了新顏
在城市就能“記住鄉愁”
走進成都蓮桂西路社區9號院,居民們驚喜地發現以前的破舊院落已變得干凈整潔,處處洋溢著生機與活力。劉耀源介紹,綠氧生態環境保護中心先后對這里進行了公共花圃微更新和主題墻繪活動,并結合專業景觀打造及后期綠植培養維護手法改造,如今院內的生態文化景象正在慢慢呈現。
“在院內的主題墻繪活動中,居民們一筆一畫涂上去,有的填涂國寶熊貓,有的畫上幾許竹葉,共同讓家園舊貌換新顏。”劉耀源說,在社區環境的改造中,充分發動公眾參與,促進每位居民都參與到維護院落環境治理行動中來。
與此同時,為了讓小院更加有生態氣息,綠氧還對院內已有的院落微農耕進行規劃,為居民提供種植技巧及相關種植材料,讓居民能在大都市也有自己的一塊小菜園。
在劉耀源的引導下,目前,綠氧先后在多個社區里開展了社區文化營造、微景觀營造、垃圾分類、社區環保自組織培育等活動,未來社區居民“300米見綠、500米見園”正在成為現實。不少居民坦言,住在大城市里也能“記住鄉愁”了。
綠色融入生活
餐廚垃圾變肥沃土壤
如何將餐廚垃圾變成肥沃的土壤?劉耀源利用自己研發的蚯蚓技術,以廢制肥,打造可循環往復的餐廚垃圾處理機制。
“簡單來說,就是把蚯蚓當做一臺臺“凈化器”,讓它們吃下餐廚垃圾、腐殖爛葉等東西,排出的糞便就是營養豐富的肥料。”劉耀源介紹,得到的肥料將修復退化耕地土壤和改善城市綠化環境。
當前,綠氧分別在白鷺灣生態濕地和駙馬社區建立30平米餐廚垃圾生態處理實驗田和約30平米的蚯蚓堆肥基地田,在牛沙路社區建立社區蚯蚓堆肥試點裝置,建立起綠氧餐廚垃圾“收集-處理-回用”模式,同時,發展了1支社區環保志愿綠氧團隊和1支小學綠氧環保小衛士團隊。
“依托濕地培育蚯蚓,開展餐廚垃圾生態降解實驗,然后把這種方式推廣到社區,蚯蚓就能為千家萬戶處理餐廚垃圾。”劉耀源說,這樣不僅能用自然的方式降低廚房垃圾帶來的污染,同時還將綠色的生活方式融入到城市的細節中。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 見習記者楊金祝
原標題:“綠色先鋒”劉耀源:讓綠色成為城市最明亮的底色
我市國家三類城市語言文字規范化建設驗收收官
陽城農藝師元鎖勝退而不休
國辦:六方面保障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行
章丘首座智能星級公廁開放 人臉自動識別取廁紙
城區工會第四次代表大會閉幕
“綠色先鋒”劉耀源:讓綠色成為城市最明亮的底色
人社局大樓裝修(職考中心搬遷)招標公告
應勇主持座談會就《政府工作報告》聽取黨外人士及市政府參事意見
宜昌東站增開33趟列車
市委書記王德佳率黨政代表團赴泉州學習“晉江經驗”并推進經濟合作項目
瑯琊古道社區開辦“知行學堂”
利辛縣政府黨組召開“講嚴立”警示教育專題民主生活會
市質監局舉辦“過硬黨支部”微競講?微黨課演講評選活動
東平17個扶持項目通過驗收
愛他們,就帶他們去炎陵!
好人好事在身邊 拾金不昧暖人心
市公路局圓滿完成2018年度國省干線公路質量檢測工作
筑府發〔2018〕28號貴陽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貴陽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今日中到大雨 未來三天氣溫較低
11月14日搶修停氣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