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新聞網5月23日訊(余宋敏、耿毅)四川省宜賓市筠連縣在扶貧攻堅工作中,緊緊圍繞“堅決打贏脫貧攻堅硬仗”目標,創新推行“一村四警”法治扶貧,即從公安、檢察、法院、司法等部門抽調111名干警,每4人一組深入對口幫扶61個貧困村,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法治保障。
一、“三項任務”明確“四警”職責
一是公示“警民服務牌”。依托基層派出所、司法所和61個村級村務公開欄,將聯系干警的姓名、職務、聯系電話、相片、職責、服務承諾等內容進行公示,確保家喻戶曉。聯系干警通過定期到聯系村組織座談、以案說法和電話聯系等方式,切實做好聯系村的經濟發展、矛盾化解、治安秩序整治等工作。2017年以來共召開法治座談會146余場(次),解答法律疑難124件(次)。二是發放“警民聯系卡”。將“一村四警”基本情況制作成警民聯系卡,發放到每個農戶家中,增加群眾知曉率和參與度,確保群眾有法律方面的需求能及時與聯系村的“四警”取得聯系,并對“四警”的工作開展進行實時監督,實現警民之間“零距離”溝通。共發放警民聯系卡5438張,接到群眾求助電話325次,回復率100%。三是當好“警民連心人”。建立貧困村免費法律顧問制度、組織村務法律“體檢”、參與基層矛盾糾紛排查化解、跟蹤服務村級集體經濟等活動,積極為貧困村(戶)提供全方位免費法律服務,實現“村級管理民主規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自覺化、矛盾糾紛村內化解、鄉風文明、社會穩定”的工作目標。組織村務法律“體檢”166場(次),參與基層矛盾糾紛排查化解182件(次)。
二、“三項舉措”發揮“四警”優勢
一是培訓一批普法骨干。組織“一村四警”定向培訓貧困村第一書記、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及村組干部,將貧困村的村干部培養成“普法骨干”,將貧困村的村民小組長培養成“普法聯絡員(宣傳員)”,每戶貧困戶培養一名“法律明白人”。現已培訓村組干部920余人(次)。二是完善一個村規民約。根據各貧困村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及時指導協助各村對村規民約進行修訂完善,使村規民約內容更貼近基層群眾生產生活實際,將遵守村規民約納入“道德模范戶”“文明戶”“遵紀守法戶”“五好家庭戶”等評選內容,定期表彰通報。指導協助61個貧困村制定完善了村規民約,表彰遵守村規民約先進典型260人(次)。三是傳授一套維權方法。以法治文化“四下鄉”活動為載體,將“德潤法治”“感恩法治”“廉潔法治”“誠信法治”與脫貧攻堅工作相結合,組織貧困村的社區矯正人員、法律援助維權對象、矛盾糾紛當事人開展“現身說法”“群眾講法”等活動,切實加強群眾依法維權能力,開展“現身說法”等活動96場(次)。
三、“三大工程”凸顯“四警”成效
一是實施“法治宣傳引領工程”。建立普法文藝宣傳隊伍,會同宣傳文化部門深入貧困村、學校,組織開展“庭審現場”“講法治故事”“演法治節目”“唱法治歌曲”“讀法治文章”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引導廣大群眾牢固樹立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舉辦各類法治宣傳活動125場(次)。二是實施“法律服務利民工程”。每個貧困村1名法律顧問,定期宣傳土地承包經營、林地流轉、惠農政策等方面政策法規,指導貧困村規范簽訂合同、審議村規民約、起草法律文書,為村委會依法決策、依法管理提供專業的法律咨詢。將貧困村農民工討薪、工傷等案件作為法律援助受理重點,對貧困群眾給予接待優先、條件優待的法律援助服務。共為貧困村提供法律援助、法律服務、便民公證等維權服務143人(次)。三是實施“法治保障集體經濟工程”。參與村務、政務、財務和各項重大決策的制定和監督實施,對村組織開展脫貧攻堅出具法律意見書。針對在產業轉型升級、知識產權、勞資糾紛等方面遇到的問題,定期開展法律服務,保障脫貧集體經濟項目順利實施,促進村集體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截止目前出具法律意見書85份,開展法律服務169余場(次)。
提高政治站位 強化責任擔當 以永遠在路上的執著把全面從嚴治黨引向深入
考生請“老司機”代考科目二被停考一年
黃海北部8月31日至9月7日將執行軍事任務禁止駛入
石家莊市委常委、副市長張學勤到我縣督導調研包聯工作
國慶節 文化盛開的沈陽
筠連縣:探索“一村四警”法治扶貧新模式
威海市舉辦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演唱會
全力推進新水源地及引水工程
雨中執勤保暢通
市統計局集中傳達學習全市“兩會”精神
男子入室盜竊后心懷愧疚 故地重游去還包落網
廣州南站東平臺恢復使用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事項落實情況
辰山植物園首次牽手杭州科普機構開展夏令營活動
新化縣召開傳達貫徹全市廉潔警示大會精神暨全縣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有關工作調度會議
柘榮:微信小程序打開零售新模式
付新安調研中心城市重點工程
湖景社區為40名兒童青少年進行近視防控篩查
少年好榜樣:銅川美德少年再上央視
株洲縣召開惠農補貼發放管理暨“互聯網+監督”工作會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