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花苑社區,你就會被這面微心愿墻吸引。本報記者 夏升權 攝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要求廣東在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4月2日,廣東省委書記李希到我市調研時,前往東區花苑社區,了解基層黨組織如何充分發揮基層黨員作用,動員組織居民群眾共同參與社會治理,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4月12日下午,記者來到花苑社區社工站實地走訪,了解他們在社會治理創新上的探索和實踐。
■235名“志愿管家”中152人是黨員
花苑社區第二黨支部書記、今年76歲的老黨員張珍瑜是一名社區“志愿管家”。她說:“李希書記和我們一起拉家常,向我們了解‘志愿管家’具體做什么,李希書記對我們的做法表示肯定。”
張珍瑜做了多年“志愿管家”。“我當時寫了份自薦書,一家一戶敲門自薦。”成功當上“志愿管家”后,因為熱心腸,很快張珍瑜成了家喻戶曉的“張婆婆”。
由于花苑社區比較老舊,沒有物業管理,老年人群體又比較多,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如墻皮脫落、水管漏水、出租屋多、亂停車等問題。張珍瑜和另外235名“志愿管家”積極解決居民反映的問題。從自己所在樓房的漏水問題、墻皮掉落、電梯加裝等問題,到社區廣場積水、樹木修剪等,一一張羅起來。“我們的原則是,居民能自己協商解決的就自己解決,協商不了求助社區,實則沒辦法的做好解釋。”比如前幾年,2樓住戶漏水,樓下受影響。張婆婆組織鄰居和專業公司查看后,發現是管道老化,經協商每戶出2000元,全部換新管道。“從多方協商,到確定公司、核價、通知每戶留人、修好管道,前后只用了一個禮拜。”
同樣,另一位75歲的“志愿管家”王孔江也非常細心和熱心。看到有人亂停車,他會貼張小字條提醒“不要刮花了您的愛車”。漸漸的,鄰里之間更加互助,“住戶鄭大爺不聲不響拿出自己的錢,把樓道粉刷一新,我還貼了表揚信”。
目前,花苑社區有235名“志愿管家”,其中152人是黨員,小區里居民有什么事都反映給志愿管家,志愿管家定期開會,把居民意見集中起來,再反饋給社區,通過這樣的議事制度,社區分類快速回應居民的需求,形成良性循環。
■基層黨建引領社會治理新模式
花苑社區黨委書記梁家榮介紹,李希書記到東區花苑社區調研指導工作,充分體現了省委對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視,對群眾生活的關心關注,給予社區黨員群眾極大的鼓舞。花苑近年來一直探索“以黨建促進基層治理”的新模式。首先是組織共建,開展各類學習宣傳活動,組建“紅心橋”黨建聯盟,打造各類黨員志愿服務品牌。通過黨組織發動資源解決轄區困難群眾“微心愿”近百個,整合資源資金近10萬元。
其次是協同共治,探索黨建引領社會治理模式。深入挖掘老黨員、志愿者資源,組建志愿管家隊伍并成立黨支部,充分發揮其在宣傳黨的政策、協調鄰里糾紛、收集群眾需求等方面的優勢,逐步探索社區黨委牽頭、“志愿管家”帶頭、群眾自治的社會治理模式。李希書記對該做法表示肯定,要求發動更多居民帶上紅袖章,共同把社區建設好。同時花苑社區還引入專業化黨員力量,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充分發揮律師、醫生、社工等專業人員作用,把信訪維穩、鄰里糾紛等化解在萌芽狀態。
花苑社區完善了社區黨委領導下的議事協商制度,建立健全社區黨委與群眾自治組織聯席會議制度,堅持社區重大事項優先征求特別委員、黨員代表、居民代表等意見建議;充分發揮“非戶籍”委員在聯系、服務異地務工人員的優勢,組建異地務工人員志愿服務隊伍,大力培育各類群眾性組織和議事協商載體。
花苑社區通過共建共治的模式實現群眾共享。如開設全市首家“愛心義剪店”,免費為60歲以上的老人家剪頭發,累計服務4萬多人次。堅持“小手拉大手”,促進異地務工人員融入當地。由社區黨委牽頭,與屬地社工機構、志愿服務組織等黨組織進行聯動,為轄區流動兒童開設“430”課堂和“快樂暑期”主題活動,為流動兒童提供學業輔導、興趣培養、感情陪伴等服務,全方位解決異地務工人員子女校外的學習、教育等問題。
下一步,花苑社區將全面提升以黨建促進基層治理的水平,切實做好社區各項服務,著力深化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融合,創新黨員服務群眾模式,構建黨組織主導的新型精準服務體系;著力發揮基層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推廣守望相助、鄰里相幫的社區文化,加強面對面溝通,在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上有新作為。
機頂盒故障,相關部門及時維修
多措并舉改造土坯房 群眾居住條件實現質的提升
姑孰鎮“四到位”扎實開展控違拆違工作
光明衛生計生局組織召開光明新區衛生計生系統干部大會
敖考權副主席赴嘉興科技城走訪高層次人才
152名黨員義務當社區“管家”,營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柘榮縣東獅山現代農業示范園預計今年6月份開始試運營
長江商學院總裁"一帶一路"系列活動首站西安舉辦
【志愿者在行動】重陽節里慶壽誕
深入推進掃黑除惡提升審判執行質效
市審計局主動作為科學制定2018年審計項目計劃
晉城市將開展系列節慶文化活動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寫在第五個烈士紀念日
臨沂:扶貧路上突遇火災 扶貧干部奮勇滅火排險情
“三僑生”升學照顧身份證明開始辦理
加強風險監測確保“舌尖”安全
管理辦法落地在即 工資與效益掛鉤強調“掙出來”
房屋征收通告哈房征通〔2018〕第001號
能人返鄉 助民增收
省領導一行來白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