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黎維昌正在制作工藝葫蘆。
圖為黎維昌制作的草扎笤帚。鄭子超 攝
本網訊 記者 鄭子超報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像笤帚、柳條簍、塑料筐這樣的家用工具基本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失去了市場價值。然而龍港區連灣街道茨山村草根手藝人黎維昌,卻創新篾匠老手藝,創造新價值,一把普通的草扎笤帚,竟然能賣到四五十塊錢,成為旅游市場的走俏貨。
1月7日,記者見到黎維昌的時候,他正在仔細地裁剪著一堆塑料包裝繩,做編織塑料筐的原料,而這些包裝繩,是被人當作垃圾扔掉的,但在他的眼里,卻是“上好”的編筐原料,“編成一只筐,就能賣好幾十塊錢,原料成本一分沒有,全靠老手藝。”黎維昌的變廢為寶讓記者贊嘆不已。
今年55歲的黎維昌是一個老手藝人,由于當兵和工作,手藝扔了近30年,如今他又重操舊業,打算依靠自己的傳統手藝再次“創業”。黎維昌向記者一一展示他的作品,帶著菱花、葫蘆、星紋圖案的草扎笤帚,用細柳條編織的工藝葫蘆,雖然都是傳統手藝,但經過他的創新,就從“老家伙什兒”變成了工藝品,有了文化價值。黎維昌扎笤帚用的原料不是糜子,而是從海灘濕地采回來的白箭草、墩子草、白茅草,這種草扎笤帚不僅保留著原有的使用功能,更重要的是其中蘊含著藝術性。黎維昌告訴記者,在旅游旺季他拿到旅游景區售賣,一會兒的工夫,40把草扎笤帚被游客以40元一把的價格搶購一空。一把野草不值錢,但變成工藝品后,就值錢了,他還研究出了草扎笤帚鑰匙鏈,不足手指頭長,也值好幾十元錢。他用老柳條筐的編織手法編了3只柳條葫蘆,很多人要出高價買。
撿起了老手藝,黎維昌有了新想法,他不僅要找到更多更好的原料來制作“老家伙什兒”,還要注重節能環保、廢物利用,把廢品變成寶貝。他還打算用他的扎、編等老手藝做出系列特色旅游商品,做精裝禮盒,讓老手藝煥發新生機,賦予“老家伙什兒”新價值,通過手藝創新,用傳統老手藝走出一條成功的創業路。
南通火車站發送旅客86797人次 假期首尾兩天客流最多
暖心 公交車拋錨 青島交警推車走紅朋友圈(組圖)
“綠色出行,文明交通”倡議書
市領導到杞縣調研村“兩委”換屆選舉和基層黨建工作
孫國勝副市長帶隊檢查特種設備安全
老手藝創造新價值
2017中國(湖南)紅色旅游文化節汝城沙洲開幕
海口海秀快速路等路段實行貨車24小時禁行 臨時通行需備案
丹東中行開展 “消費者權益日”宣傳活動
寧波又攬4項國家科技獎
總投資8億元 川渝滇黔結合部美食會客廳2019年投用
市民政局慰問組到長泰縣慰問部分優撫對象 送慰問金161300元
湘潭城管部門扮靚市容迎國慶
金寨縣開展防汛抗旱及山洪地質災害防御培訓演練
【現場】我市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工作按下“快捷鍵”
干出新氣象,實現新作為
花山區濮塘市場監督管理所保障“濮塘廟會”食品安全
何沖龍調研湘江西岸棚改工作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濂溪市監在行動
市海洋與漁業局召開漁民減船轉產、漁船更新改造工作推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