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于清末的高家老宅現狀。
這些天,王云良只要有空就要來皋塘社區轉轉。
為啥?這個杭州東站附近最后一個城中村要拆了,作為彭埠街道文化站站長,他心頭記掛的是區塊內一處高家老宅。
“這可是個寶貝,清朝留下來的?!蓖踉屏颊f。
3間清末老宅保留至今
皋塘社區位置不差,就在艮山西路新塘路交叉口的北面。再往北走,就是杭州火車東站。
皋塘為啥叫皋塘?
村里老人有一種說法——據《艮山雜志》里記載,這里原本叫“甘棠”,主要是當地有一棵百年老棠樹。到了清代,乾隆進士翟灝在這附近創辦了東皋詩社,后來就“皋塘”“皋塘”這么喊出來了。
王云良惦記的高家老宅,在皋塘西二區,始建于清末。房子呈小青瓦雙坡屋面,東西兩側馬頭墻、木梁柱及部分雕花木窗保存較好,2011年還被列入杭州市第六批歷史保護建筑名錄。
進了保護名錄,如同有了一把“保護傘”。
不過這高家老宅的來歷,背后也頗有一段故事——
村里高招鳳老奶奶說,老宅是她的爺爺高阿兵于1903年建造,一共5間大瓦房。當時做絲綢生意,家里擺放了三臺綢機,還有不少田地,算是村里日子過得富足的。
沒承想,在爺爺36歲那年,一天夜里,有個拉黃包車的車夫對爺爺的隨身財物起了歹念,進而行兇,好在被鄰居發現,將爺爺帶回家。但因當時醫療條件有限,沒幾天爺爺就去世了。
高招鳳的奶奶便獨自撫養了一個4歲的兒子和一個6歲的女兒。
家里少了頂梁柱,也就漸漸落敗了。后來,她將5間房子分給了自己的兒子和侄子,其中兩間被賣掉重建,其余3間都被高家的后代傳承,并保留至今。目前,彭埠街道已與江干區文保部門對接,在拆遷過程中盡最大可能避免老宅有意外傷,為下一步保持打下基礎。
昔日“枕水江南”能否再現
現在的皋塘已是個典型的城中村,但誰能想到,這里也曾是一處水系豐沛、景美魚肥的“枕水江南”。
82歲的褚毛銀,做了一輩子的治保主任。他說,解放初期皋塘被“官河”環繞。所謂“官河”,就是公家給修的水系,用于農田灌溉。
現在的麥苗港就是“官河”之一。
還有,當年彭埠是杭州有名的蔬菜基地,種有絡麻、水稻、蠶桑等經濟作物?!案尢撂炼?,所以魚種廠遠近聞名,花鰱、包頭魚、草魚等,最遠賣到新安江。”
水系多,所以塘多,所以橋多。
“比方說張家橋,就是皋塘通往王家井的必經之路;周家橋是通向新塘;回龍橋是三座石板搭出來的,沒有欄桿,通范家村的……”褚大伯說,隨著城市化推進,水路被填平,這些橋也都已經消失了。
唯一境內的顧家橋,他印象里是一座拱形三孔石橋,也被修路時候蓋住了。
村里有個想法,趁著這次城中村改造,看看能不能恢復?!耙恢币詠?,彭埠街道非常重視城中村改造中保留歷史肌理。這次皋塘區塊整體征遷,不僅要開展調查,還要實地摸底,了解有哪些地方文化、老建筑值得保留,以及安全巡查,及時排查安全、消防等隱患?!苯值傈h工委委員阮駿說。(本站編輯 賈曉蕓摘編)
市安監局召開半年度工作專題會議
市重點局組織召開“講忠誠、嚴紀律、立政德”專題警示教育動員部署會議
鳳臺經開區圓滿完成社區黨組織換屆選舉
征集志愿者啦 “有序乘車文明出行”等你來倡導
金秋十月稻田如畫
杭州東站附近最后一個城中村要拆了
武漢最大水庫開閘放水 沿線農田茶園作物紛紛解渴
[清遠"正風"]開會遲到、缺席、睡覺……通報!曝光!
望月路美食街污水漫溢 五里社區快速疏通管道
冷水江市召開十屆市委第三輪巡察工作對接會
平和山舊線五寨至觀音亭公路工程進入最后一公里路面施工
日照一大型燈光節舉行中 提前 “亮”出年味
崇仁“一增一減”促綠色發展
鎮江積極組團參加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開通鎮“志智雙扶”點燃脫貧“引擎”
阮建國等人涉黑案一審庭審結束 23名被告人認罪
樹立安全發展理念 提升安全生產水平
市民政局打造優質軟環境為民解困
中國期貨市場已經進入多元開放時代
市交委與釜山市建設本部代表團簽署公路建設領域交流協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