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張英
每個人心中都有個遠行夢,對在快節奏工作和生活中掙扎的白領們而言,遠行更是可望不可即的奢侈品。生于1988年的羅玉璋,是蘇州新東方學校的高中物理老師,講課幽默風趣的他被學生親切地稱呼為“摩擦哥”。今年,他做了一件別人看來有些瘋狂的事,申請停薪留職,踏上夢想已久的環中國騎行之旅。
騎齡近10年江浙滬都有他的足跡
羅玉璋的遠行夢萌芽于初中時,物理課上老師請學生用物理知識解答新疆“早穿棉襖午穿紗,晚上抱著火爐吃西瓜”的現象,他卻被深深種草,“每個地方、每個民族都有不一樣的特色,我很想去看看。”
讀研期間羅玉璋偶然接觸了騎行,從此一發不可收,一騎就是近10年。
讀研時他沒事就會騎上自行車到城市周邊轉悠,2014年夏天他挑戰了自己的首次遠途騎行,一個月從南京騎到新疆。工作之后,騎行更是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太湖、陽澄湖……江浙滬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一邊騎行,一邊看沿途未知的風景,這種體驗很奇妙”,羅玉璋說。
2017年10月,羅玉璋要“圍著中國轉一圈”的想法更加強烈,“再不走,就真的走不了”。學校領導和同事得知他的想法后,也大力支持,不但允許他停薪留職去完成夢想,還為他制作了一面“環華騎行·摩擦哥”的旗子,為他隆重餞行。
風餐露宿跨越10個省 到珠峰大本營,值了!
經過一番規劃,今年3月1日,羅玉璋騎著自己的愛車,帶著帳篷、睡袋和簡單的四季衣物,輕裝簡行上路。按照規劃,他將用一年兩個月的時間完成自己的環中國騎行之旅。
從出發到現在,羅玉璋橫穿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貴州、重慶、四川、西藏、新疆10個省份,沿途領略了各地不同的自然風貌、風土人情,也經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
為了更好地契合騎行的意義,一路上除了特殊情況,他都是搭帳篷露宿,喝熱水、洗澡全靠蹭;饑一頓飽一頓是家常便飯,有時連續兩三天只能就著水啃干糧,人瘦了20多斤;藏區經常一天經歷一年四季,在埡口遇到雪、冰雹再平常不過;川藏線上急彎、爛路,新藏無人區……說不危險是假的。
羅玉璋告訴記者,他在神山岡仁波齊和當地的藏民一起徒步轉山,天不亮就出發,晚上11點多才結束,16個半小時走了8萬多步,感覺腿和腳都不是自己的了。
6月5日,在騎行97天后,羅玉璋成功抵達了他心中的遠方——珠峰大本營,在海拔5200米處,看星空、給高考的孩子們祈福,所有的語言在這一刻都顯得蒼白。
偶遇《蘇州日報》開房車
走國境線的戚振林老師
羅玉璋坦言,每次翻山的時候,他都會想念上班、上課的日子,想念隨時吃熱飯、喝熱水、洗熱水澡的日子,感慨幸福原來那么簡單。環中國騎行之旅加深了羅玉璋對幸福的理解,也讓他對人與人的關系有了更多的感悟,“城市里人和人之間是比較疏離的,走出城市,你會感覺很不一樣”。
一路上,羅玉璋遇到了無數為他指路、送他食物、給他地方搭帳篷的熱心人。在江西,他遇到了當地的騎友,邀請他去家里吃飯、喝茶;在藏區,牧民和孩子們熱情地向他打招呼,對他說“加油”;在喀什地區,他不小心摔車,偶遇《蘇州日報》開房車重走國境線的戚振林老師,載他到喀什市區醫院檢查……這些不期而遇的溫暖,總讓他感動,伴隨著他走了8000多公里,給了他繼續騎下去的勇氣和信心。
眼下,羅玉璋已經到達新疆喀什,他計劃在新疆呆上兩到三個月時間,好好體會“不到新疆不知祖國有多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有多美”的含義。如果你想了解他旅途上更多的故事,可以關注他的頭條號“環華騎行摩擦哥”。
留壩建強“四支隊伍”助推脫貧攻堅
樂山市農業產業扶貧現場推進會召開
加大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力度
爸爸運毒被判無期媽媽販毒被捕 警方為女童找“新家”
[雙流區]杜絕“散亂污”企業回潮反彈
蘇州“摩擦哥”騎著自行車闖珠峰 風餐露宿跨越10個省
天津頒布最嚴知識產權保護方案 “雙九條”實現3突破
中共北京市朝陽區委十二屆五次全體(擴大)會議決議
儀隴縣人民醫院到安居區人民醫院 開展醫療護理交流活動
高溫天“復制粘貼” 合肥頂烈日入伏
安居區住建局、消防大隊聯合組織消防演練
緣系關帝 和諧兩岸 第二十七屆海峽兩岸(福建東山)關帝文化旅游節開幕
青城交警開通蒙漢雙語服務窗口 百姓暢享“放管服”紅利
費高云出席常州新北區委常委2017年度民主生活會
質檢總局第192號令實施在即 出口食品生產企業需關注
孫麗影:每一名外派教師都是一面流動的五星紅旗
鄧小冬檢查部署四方臺區防汛工作
三門供電局供電員工冒雨緊急搶修恢復供電
蘇州旅游提升智能化服務水平 讓游客有舒適的體驗
市中心城區主要農副產品市場價格一周運行情況(2018.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