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4年《信訪條例》頒布后,信訪熱成為一股潮流。群眾有事必信訪,這體現群眾維權意識的上升,也體現了信訪作為政府與群眾溝通橋梁的作用。面對群眾信訪,信訪干部要定好位,站好崗,而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心態;更不能抱著群眾一天吃飽沒事干的情緒。要實實在在做好信訪工作,信訪干部就要有大膽說“no”的勇氣。
對政策執行不嚴說“no”。信訪事實上是一個溝通、協調部門,案件的承辦往往是由職能部門負責,包括對政策的運用和把關。而信訪干部絕不能當“甩手掌柜”,對于職能部門的處理意見抱著“拿來主義”。要站好政策的第一班崗就需要信訪干部對所有政策吃透弄懂,確保政策把關到位,對于部門政策運用不當、把關不嚴的,要敢于紅臉,大聲說“no”。
邁得開人情敢于說“no”。雖說信訪辦不是實權部門,沒有掌握財政大權,也沒有現金流,是典型的“清水衙門”。然而,信訪部門手中的權利并不小,他們說的每一句話都代表著黨委政府的意見,他們的沒一次信訪回復都代表著政府的決定。因此,有些人就會找信訪干部套近乎、拉關系,以期望在信訪回復中“無中生有”“指鹿為馬”。這個時候信訪干部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始終堅持原則、守住底線,對熟人請求要邁開面子敢說“no”。
抵得住強權敢說“no”。在信訪工作中難免會遇到個別領導不了解政策和事實真相,對于一些群眾找關系“曲線救國”,讓領導施壓以期獲得“非正常回報”。比如,有些人借助一些不明真相的群眾聚眾上訪,然后以此為與領導談判的籌碼,借機要求獲得“賠償”。領導或不了解政策,或為了區域穩定就會讓“信訪”做出退步,這個時候要敢于說“no”。堅持政策導向,堅持原則和初心,寧可花更多時間入戶做群眾工作,讓群眾明白真相、了解事實,也絕不“妥協”。
信訪干部敢于說“no”,是對黨和政府的忠誠之心,是對百姓的赤子之心,是對事業的無上責任之心。這份敢于說“不”的魄力,是對擔當的最好詮釋,是對百姓利益的最好護衛。唯有敢于說不,才能夠贏得黨和人民的信任。(來源:景德鎮新聞網)
云龍:打造“三城五園”產業集群
海河路辦事處扎實做好數字城管事件整改工作
蕭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新時代傳習所開展扶貧政策集中宣講活動
一箸入口 三春不忘
合川:“積厚流光”古牌坊 激勵鄉間人才輩出
[網評]信訪干部要敢于說“NO”
許達哲會見烏干達駐華大使吉永嘉
"中國優質稻米之鄉·五常大米節"28日至30日舉辦
銀川加速推動低碳城市建設
【文廣新局】召開2018黨建工作會議
順義區人力社保局三項措施促進河東地區勞動力充分就業
九江市公路管理局對轄區內G105線進行集中整治
地方民俗唱大戲 龍獅合舞鬧元宵
鄒平縣:我縣構建“四大機制”鎖牢森林防火安全門
經開區舉辦退役士兵專場招聘會
花園街道禁毒宣傳進酒店
“蓮蓮吉慶”饒宗頤教授荷花書畫作品巡展開展
溫州商品憑原產地證享進出口貿易優惠
東莞保稅電商貨物進口“港區聯動通關一體化”模式啟用
常德朗州高級中學:抓安全設施整改,迎新學期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