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城區公布學生作業新規
小學生做作業最遲晚九點,初中生最遲晚十點
日前,省教育廳出臺《指導意見》,要求科學合理安排小學上學時間,保證小學生充足睡眠。上城區的學生們剛還停留在可以推遲上學的喜悅中,很快又收到一個好消息:將控制學生作業量,減輕其課業負擔。昨日,上城區發布《關于進一步改進與加強中小學作業管理的指導意見(試行稿)》指出,每月至少設立一個“無書面作業日”,小學作業最遲做到晚上九點,初中最遲到十點,學生可以選擇不完成剩下的作業,保障其充足睡眠。
不是不做作業,而是要布置高效作業
作業是學校有效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的鞏固和內化過程。在很多人看來,作業甚至還和孩子最終的成績呈正相關。嚴控作業量,難道就不擔心孩子的成績下降?“我們知道這很難,但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我們必須做。”上城區教育局對于作業改革,意志堅定。
這次改革是上城區長達幾個月調研商討后才邁出改革堅實的一步。“現在全省都在推進延遲上學,但如果早上多睡會兒,晚上作業做得晚,這樣改革的效果就要打折扣。”上城區教育局一位負責人表示,嚴控作業,不是不做作業,而是要布置高效的作業。在出臺的通知中,記者也看到了很翔實的落實細則:
比如,嚴控作業總量,精心選擇作業內容、豐富作業類型。“老師在布置作業前都要自己做一遍,預估學生作業時間,再精編作業,剔除機械重復、簡單記憶的練習,學生作業少了,但質量卻不降反升了。”惠興中學校長潘輝坦言,學校早在一年前已經開始探索落實,效果很好。
布置了作業,如果沒有有效批改,得不到反饋,作業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為此上城區建議全區教師進行個別批改、面批、網上批改等多種批改形式。“我們學校每學期都要求老師給每個學生面批3篇作文以上,這樣的面批效果比學生寫30篇作文都有用。”崇文實驗學校校長俞國娣說,好的批改手段,不僅可以減輕孩子負擔,更可以提升教學效率。
作業量減少了,一定程度上也倒逼上城的學校促進高效課堂的提升。時代小學校長唐彩斌坦言,“現在學校有每日教學常規報告、每周教學常規報告、每月輕負高質分析、每季教學質量分析,把細節做好,學生在課堂上都弄懂了,給學生布置作業的量自然就少了。”
家校都能讀懂孩子,減負才能真正落地
新政策一出來,學生自然是歡欣鼓舞,但也有一些家長會擔心娃“吃不飽”。對此,上城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坦言,上城的政策不是一刀切,而是會實行“彈性作業”機制。“比如一部分作業,我們是打星號的,基礎好的學生多做一些,而基礎一般的學生就可以選做。盡可能讓所有學生吃飽吃好。”北師大附屬杭州中學校長楊昕珠說。
要為學生減負,除了教育部門要堅定落實改革舉措,另一方面也需要家長積極配合。“很多時候,我們擔心的就是學校把作業的量控制住,但家長卻給學生增報了培訓班。”金都天長小學校長傅頌九說,我們的一些家長需要讀懂自己的孩子,有些孩子在某一項上有天賦,去培訓是有利于他成長的。但有些孩子明明這方面沒有天賦,很多家長仍然給報了不少培訓班,不僅孩子學得痛苦,而這樣的培訓、作業再多,孩子的成績也上不去,只會加重負擔。
“在我們學校,如果孩子報培訓班過多,我們是會約談家長的。”崇文實驗學校校長俞國娣說,家長應該充分信任學校能教育好孩子,充分的家校互信是學校能夠在教學改革上邁開步子的基礎。“之前學校有個孩子,家長要給她報班,但經過和學校溝通,家長最終放棄了這個念頭,而是讓孩子自由充分地調配時間自主學習。結果之前的一次六年級統測,孩子拿了第一名。家長很興奮,給我發了一個信息:校長幸虧當時聽您的了。”
拱墅區初中全部推行“晚十點不作業”
獨家訪問:到底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到
記者 張向瑜
燈光下,孩子在書桌前拼命趕作業。而家長不時偷瞄兩眼,又扭頭看下時間,10點了、11點了……新學期拱墅區初中的學生和家長,可以告別這種焦慮狀態了:全區初中包含公辦、民辦,全面推行“為成長,不熬夜;晚十點,不作業”行動。據了解,去年年底拱墅區就在部分學校先開展試行,從新學期開始,全區鋪開。
一問 什么是“晚十點不作業”?
“十點到了,就不用做作業?”“還沒完成的作業怎么辦?”“如果想繼續做行不行”……看到這個倡議書,家長們估計會提出一連串問題。拱墅區的倡議書,其中有明確兩點:如果您的孩子晚十點后還沒完成作業,我們建議選擇不做,只要您鄭重簽字,第二天遞交給老師即可;希望您能根據孩子自身學習需要,聽取學科教師的建議后制定適切的課外學習方案,不輕易增加孩子的額外學習負擔。
對這兩點,拱墅區初中校長們做了明確解讀:如果是校內作業,當作業做到十點,還有沒有完成的,孩子就可以選擇不做;如果十點之后,做的是校外培訓班作業,那就請家長現在開始可以停止了,熬夜太不值得!
二問 為什么十點后就不做作業?
倡議書上有個例子:“2017年三位美國科學家摘得了諾爾貝生物學和醫學獎,他們的研究成果就是四個字:不要熬夜!缺覺的孩子,大腦皮層會出現抑制情況,會有粗心、反應速度過慢等不良表現;而且長期熬夜還會導致孩子們過早的厭惡學習、厭棄人生。”
據了解,教育部在2017年制定下發的《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中指出:家校配合保證每天初中生9小時的睡眠時間。假定學生早上7點起床,以此倒退,10點鐘就該睡覺。從現實情況來看,初中生遠比這個時間睡得更晚、起得更早。
拱墅區也做了調查,區內63%的初中生在10點半之前睡覺,但37%的學生在10點半之后甚至更晚。對學生的培養,拱墅一直堅持四個字:身心健康。晚十點,是作為教育行政部門、教育工作者,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必須守住的一道底線。
三問 怎樣做到“晚十點不作業”?
如何確保“晚十點不作業”?僅僅是讓老師和家長少布置作業嗎?肯定不是。拱墅是有備而來。
首先,家長的支持。從上學期開始,拱墅區對全區8所公辦初中的11788名學生家長做了全面調查,82.8%的家長對這項行動表示大力支持,從內心來說,他們比任何人都心疼孩子的“挑燈夜戰”。
第二,拱墅已有基礎。從2013年開始,拱墅就大力推行“一本作業本”舉措,每所初中每門學科只配備一本作業本,作業減少了也變精了。
第三,老師的支持。這次行動,全體初中老師都簽訂了承諾書,僅舉其中幾條:科學設計校本化作業,根據孩子的不同情況分層布置作業,對于經常十點完成不了作業的孩子進行個例分析和輔導;布置作業之前老師先做,再精選或合理改編作業。
新聞思考
從推遲上學到“晚十點不作業”
拱墅圍繞著“有溫度的教育”
就在前兩天,全省小學生推遲上學的新聞被“刷屏”,社會廣泛叫好。其中就有很多“拱墅經驗”。從上學期開始,拱墅就在全區推行此政。就在全省鋪開前,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還專門到拱墅,對老師、學生和家長開展座談會。
這是拱墅教育推行“有溫度的教育”的實踐之一。“圍繞培養身心健康的學生,我們一直在思考,切實為學生做點什么?小學生能多睡會、從容吃個早飯,我們做到了。接下來,能為初中生做點什么?”拱墅區教育局局長趙群筠說,這是區里一直在思考的。
她介紹說,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進行調研,邀請專業人士多次碰頭討論,廣泛征求意見建議,最終確定“晚十點不作業”。在去年年底全省教育工作會議上,她作為區教育局局長代表,就此還做了發言介紹。
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副主任張豐也為拱墅做法點贊。他說,在中小學生學業焦慮猶在升級的今天,教育行政部門如此旗幟鮮明地保證學生睡眠時間,確實難得。他們對于以犧牲學生健康為代價的“題海戰術”說“no”,其實是一種正確的戰略選擇。
?雁塔區食品藥監局強力推進規范市場秩序專項行動
北京市1400個便民網點年底前完成提升
祁縣開展“防治碘缺乏病日”宣傳
海口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于2018年海口市羅牛山強制隔離戒毒所招錄公務員(人民警察)體能測評工作的通知
建寧縣召開2018年教育工作座談會
不讓孩子在呵欠連天的深夜趕作業
吉水運管規范整治修車洗車店 全力助推“雙城共創”
"最美家鄉人"用善舉點亮城市美好,請講述他們的故事
全市政府系統辦公室主任會議召開
銅陵經開區開展“三個年”活動
環保局參加機動車環境管理座談會和機動車排污監控平臺培訓會
“珠江合創”捐贈500萬元慈善基金
泰芒了:清新爽口不容錯過
市農業專家支招病蟲害防治
清遠市召開城市發展謀劃座談會
張璋到金橋新區等地調研重大項目和農業產業項目推進情況
山西省六批次產品質量不合格
全市法院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工作推進會召開
新寧縣600余萬元重獎崀山旅游宣傳營銷優秀旅行社
北京市印發意見:燃油車不得占用電動汽車專用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