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年前,有位婦女在河邊淘米,一塊松炭漂進了她的洗米籮內,回家熬粥時她沒發(fā)現有這塊松炭。當她端了一碗黑漆漆的粥給丈夫吃,丈夫生氣地把粥潑到她身上,衣服被染成了黑花朵朵,洗也洗不掉。從此夫妻倆看著衣服上的墨跡著了迷,經過反復試驗,創(chuàng)造出了一塊“米粥墨”。這是關于墨起源的故事。
雖然故事的真假有待商榷,但無可置疑的是,墨在中華文明悠久歷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墨是這樣被發(fā)明的
我們常說“筆墨紙硯”,墨不僅是中國書畫中顏色的主要來源,更有“一點如漆,萬載寸真”的美譽,是歷代文人騷客的摯愛。在他們心中,墨不單可拿來寫字,還有超越書寫的意念和專情。
根據學者的研究,目前墨的歷史可追溯到距今6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最開始的墨,其實不是現在所看到的墨,它并不是用于書寫,而是一種顏料,涂在燒制的彩陶器物上,接下來就衍變?yōu)橐环N漆,經過調制后古人普遍使用在竹簡、木牘上。最后,為了快捷書寫,并且保持造價低廉且能書寫在絹帛上,人們才發(fā)明了墨。
墨用于書寫的歷史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墨被廣泛用于文字書寫,當時就是用石墨磨汁進行書寫的。西漢時發(fā)明了麻質纖維造紙,石墨書寫不適合,就發(fā)明了以漆煙和松煙合成墨丸。三國時期,魏國的韋誕制作出了超乎尋常的好墨,所謂“仲將之墨,一點如漆”。
到明代,制墨工藝已達最巔峰,并且在有的墨中摻了麝香、梅片、冰片等名貴中藥香料,故而清香四溢。明代的佳墨至今是各藏墨家夢寐以求的藏品。
清代的制墨業(yè)雖不及明代的規(guī)模,但康乾二帝均善于書,對墨的制作極有研究,所以康乾兩朝的御制墨品精絕千古。在嘉慶道光后,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墨的生產逐漸少了,到清末,由于連年戰(zhàn)亂,制墨業(yè)受到嚴重打擊,少有佳墨出現。
墨還有神奇功效
有的墨還有治病的療效。
明代的“大國香墨”,如家中有人得肺病吐血,只要將“大國香墨”硯出的墨汁喝下去就能止血,因為此墨中加了珍珠、麝香、公丁香、黃連等多種藥材,聞之清涼爽神,并可防蛀防腐防裂,又有止血的功效。
清代胡開文制墨聞名全球,胡開文不是人名,而是字號,至今仍在。胡開文制墨在歷史上有兩件事有名,一是給乾隆皇帝制作貢墨,二是其所制的“八寶藥墨”,它既是墨也是藥,其墨汁喝了有定喘、止血、清火、止痛、解毒等多種藥效。在如今的古玩市場上,這種藥墨十分罕見,價值不菲。
舟山博物館館藏的一批古墨主要來自清朝時期,既有實用墨也有用于觀賞的藝術品墨,它們造型各異,紋飾構思精巧,復雜精致的雕刻技術凝聚了當時古墨大師們的心血。
【作者】顏意笑
“兩區(qū)”劃定落實經費1216.3萬元
上海市財政局關于發(fā)行2018年上海市政府土地儲備專項債券有關事宜的通知
通江縣關于2018年上半年公開考試招聘中小學教師的公告
踩點考場
武夷繞城A1標全線單幅順利貫通
去舟山博物館探究墨的“前世今生”
廣州向全國名師發(fā)出“英雄帖”
永吉縣召開三考工作會議
2018年中國重慶·豐都廟會4月18日盛大開幕
李建輝深入基層走訪企業(yè)
以“低價充值游戲幣”設套 民警千里趕赴葫蘆島抓嫌犯
恩施州城鄉(xiāng)規(guī)劃建設管理現場會強調堅持“四高” 增強“家”的意識推進城鄉(xiāng)發(fā)展質量邁上新臺階
走馬街鎮(zhèn)召開脫貧攻堅工作集體約談會議
“姐妹團”春日高歌好時光
全市河長制工作會議暨碧水保衛(wèi)戰(zhàn)“迎春行動”動員會議召開
“視頻點名”督查縣區(qū)政務值班
榆次供電公司 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靖安縣發(fā)現一疑似魏晉南北朝時期古墓
江南區(qū)歸僑僑眷海外僑胞 有了“娘家”
全椒:培訓種植技術 助殘疾人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