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嵐鄉見縫插針種苧麻
開墾標準化基地5個,農民增收有望
8月26日的一場秋雨過后,分宜縣高嵐鄉高嵐村的苧麻基地呈現出一派蔥蔥郁郁、生機勃勃的景象。
“苧麻長勢喜人。”不少村民紛紛在朋友圈里曬出自己的勞動成果。今年春季以來,分宜縣高嵐鄉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的號召,發動群眾200多名在山坡腳下、房前屋后以及“拆三房”盤活出來的土地上開墾標準化苧麻生產基地5個,搶栽“中苧1號”苧麻苗250萬株,并組織農技人員持續加強技術指導,進村入戶講解間苗除草、澆水追肥、病蟲害防治等農業知識,這才有了眼前這一片片翠綠欲滴、惹人喜愛的后花園。
大伙兒的“喜”,并不單單是因為村莊變美了,更飽含了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據高嵐村委負責人介紹,“男人田里種麻、婦女家中績紗”,高嵐自古就有種植苧麻的傳統,在20世紀50年代,高嵐苧麻還受邀參加全國農業展覽會,老百姓對種植苧麻既有感情又有信心,只是近年來,外出務工的年輕人越來越多,留下來從事農業的人越來越少,這才導致高嵐苧麻的式微。
如今,在市、縣、鄉三級政策的扶持下,村民們種苧麻不僅不要錢,每畝地每年還能獲生產補助300元,苧麻成熟以后又有龍頭企業上門收購,投入產出比高、市場風險低,加上高嵐山地資源多、熱量溫和、水分充足,種植的苧麻纖維長、光澤好、吸濕透氣性強,市場前景十分向好。以下塘村為例,全村共種植苧麻200畝,按畝產苧麻纖維200公斤、每公斤18元計算,全村每年可增加農業收入72萬元,扣除人工成本,相當于新建2個100kwp的光伏扶貧電站,加上政府的生產補助6萬元,老百姓到年底還能額外領個“大紅包”。
種植苧麻是高嵐鄉奮力實現產業興旺的一個縮影。在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下,高嵐鄉立足生態優勢、繼承農業傳統、瞄準市場需求,將苧麻、高產油茶、中藥材、西瓜確定為“四大產業”,通過統籌規劃、科技引領、政策扶持,分別集中連片發展至1580畝、1300畝、980畝、3520畝,有效優化了產業結構,厚植了發展優勢,助推了脫貧攻堅,讓鄉村振興有了支撐、農民增收有了盼頭,也讓在外的游子有了回鄉創業的熱切期望。
蒲城縣醫院母嬰床旁護理獲點贊
瀏陽規劃局召開局黨組會
符賢書記帶隊調研麻章片區“黨建紅林”及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工作
市交通局四舉措著力打造綠色低碳運輸線
利津縣各大班子分別走訪財稅部門和金融單位干部職工
高嵐鄉見縫插針種苧麻
市安監局組織企業進行全員安全培訓
省考核組考核隨州市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
攜手同行促成長——東風小學召開全校家長會
坊門街社區開展“弘揚憲法精神•普及憲法知識”宣傳活動
百個重大工業項目今日開工竣工
瀟湘7月天好藍 永州空氣質量排前三
路南公安分局與三亞市公安局考察團進行交流座談
唐山市旅游局唐山市財政局關于印發《唐山市游客招徠獎勵辦法(試行)》的通知
梁杖子“夫妻松”迎風傲雪300年
黃金周在奶茶店花錢的“銀發族”多了五成 無錫阿姨們喜歡上喝奶茶?
推動李希書記蒞汕調研講話精神落地落實
翁源新江鎮舉辦蔬菜種植實用技術培訓班 提高貧困戶種養能力
【湟源縣】湟源再添一張國字號金名片
廣州市委召開中央巡視反饋意見整改落實工作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