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三屆殘運會賽場風采。(資料圖片)
市聾兒康復中心開展慶“六一”親子活動。(資料圖片)
我市為貧困殘疾人免費發放輪椅。(資料圖片)
記者 張艷麗
34歲的于銀花今年最高興的事是穿戴上了新的假肢。作為家庭困難的小腿截肢患者,她說:“穿戴上新的假肢,對我來說就是一個夢想。”
總有一種關愛,如陽光般溫暖;總有一種力量,助你藍天翱翔。殘疾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需要格外關心、格外關注,讓他們能和正常人一樣分享自然和社會賜予的一切。于銀花和更多的殘疾人能“站起來、走起來”,得益于我市努力提高殘疾人服務水平,保障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工作成就。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將涉及殘疾人民生的康復、就業、培訓、扶殘助殘等工作納入全市工作大局,給予特殊照顧和扶持,全市70多萬殘疾人生活狀況有了進一步改善,受教育程度明顯提高,社會保障穩步推進,康復需求得到更大程度的滿足,文化體育生活日益多彩,扶殘助殘的良好社會氛圍日益濃厚,全市殘疾人事業呈現了良好發展勢頭。
發展環境更加優越
秋日之下,西華縣西夏鎮前集行政村村民何金香正神情輕松地忙著自家的“庭院經濟”。
何金香與愛人都有殘疾,育有兩個孩子,一家四口多年來一直靠政府補貼度日。近兩年,在市殘聯的幫助下,何金香家種了近3畝經濟作物,還種了近7畝楸樹,搞起了“庭院經濟”,收入可觀。雖說她家現在住的還是“一頭沉”的房子,但是入目之處干凈整潔。她女兒大學畢業后也有了工作。“家里現在的生活好了許多。”談到家中的變化,何金香說,“還是黨的政策好!”
為殘疾人提供更加長久的福祉,需要特別關愛,更需要優惠的政策支撐和強大的制度保障。這樣才能讓殘疾人將個人的夢想與國家社會的進步緊密結合,充滿信心地創造自己的生活。
我市各級黨委、政府非常重視殘疾人事業,把殘疾人工作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加以推進。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的要求,相繼出臺《關于加快發展殘疾人事業的實施意見》《周口市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辦法》《全市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周口市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實施方案》等一系列事關殘疾人生產、工作、生活的政策文件,印發了《周口市“十三五”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規劃》,對我市全面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作了總體部署。
把殘疾人就業培訓工程、0至6歲貧困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工程、殘疾人基礎設施建設、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納入市委和市政府重點民生實事,推動了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將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納入我市整體規劃,有力推進了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的托底補短;開通12385殘疾人服務熱線,設立法律援助中心,為殘疾人排憂解難;組織開展周口市全國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實名調查,獲取了196581名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信息,為全面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提供了數據支撐。
精準扶貧,一個都不能少。我市加大對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脫貧考核力度,運用大數據對精準脫貧工作進行監督檢查,綜合發力落實系列幫扶措施,切實推進殘疾人精準扶貧工作。
完善的政策法規體系為殘疾人的康復、教育、就業、生活、文體、維權及事業發展提供了更加優越的發展環境,為全市殘疾人共奔小康奠定了堅實基礎。
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一個秋日的午后,家住淮陽縣的李和平坐著輪椅出來曬太陽。他告訴記者,自己的輪椅是淮陽縣殘聯免費發放的,讓腿有殘疾的自己又能出門了。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我市殘疾人社會福利制度取得重大進展,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堅強有力。近五年來,我市有6.58萬城鄉殘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全市51.63萬名殘疾人參加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24.59萬城鎮殘疾人參加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38.04萬農村殘疾人參加了新農合,對全市9000多戶農村貧困殘疾人進行了危房改造,對1650戶重度殘疾人家庭進行了無障礙改造;每年對7089輛殘疾人機動輪椅車發放燃油補貼,助力肢體殘疾人方便出行;對12.6萬多名困難殘疾人和重度殘疾人發放生活補貼和護理補貼,“兩項補貼”目標人群覆蓋率達95%以上。同時,我市還集中托養“三無”殘疾人3830人,居家托養殘疾人5137人,給各級殘聯配備了流動服務車,先后為殘疾人提供上門服務5萬多人次。
康復是生命的重建,是殘疾人最迫切的需求。近年來,我市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事業正朝著“努力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蓬勃發展,0至6歲貧困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工程有序實施;對69名0至14歲聽力殘疾兒童免費適配助聽器,并進行精準康復訓練;330名智力殘疾兒童、332名腦癱兒童、35名孤獨癥兒童免費在定點機構訓練,19072名殘疾人得到基本康復服務,有需求的殘疾兒童和持證殘疾人康復服務覆蓋率達60%。同時,我市還為6656名殘疾人提供了輔具適配服務,實名制培訓省級康復人オ33人,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初步實現。
就業更是殘疾人全面參與社會活動,成就自我理想與尊嚴的關鍵。我市高度重視殘疾人就業培訓工作,連續多年將其納入全市重點民生工程。全市各級殘聯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為殘疾人量身定做培訓方案,殘疾人職業教育普遍展開。2017年,全市共培訓殘疾人7708名,就業創業6466名;市殘聯舉辦春秋兩期盲人保健按摩培訓班,對120名盲人進行培訓,幫助他們走上就業崗位。
特殊教育是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更好融入社會的基本途徑,是彰顯教育公平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市積極辦好特殊教育,完善了以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干、以隨班就讀和特殊教育班為主要方式的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體系,入戶排查出1812名未入學殘疾兒童,幫助他們入學,使未入學適齡殘疾兒童入學率達90%以上,殘疾兒童學前教育基本普及。同時,我市的殘疾人大學生資助工作形成新機制,力度不斷加大,實現了殘疾大學生助學全覆蓋。
殘疾人事業是愛的事業。在各級黨委、政府的積極倡導與推動下,我市扶殘助殘的社會風尚初步形成,全市有助殘志愿者4.3萬人,為殘疾人提供不同形式的服務;旅游景區落實殘疾人免費進入旅游景點的規定,普惠了廣大殘疾人;市區公共交通“愛心卡”的辦理,讓殘疾人出行更加便捷;公共服務場所均有無障礙設施或設立殘疾人綠色通道,殘疾人參與社會生活的環境更加優化。
文體生活愈發精彩
河南省第七屆殘疾人運動會于10月22日在我市體育中心舉行。我市有69名殘疾人運動員參與其中,充分展示我市殘疾人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風貌。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全社會的共同支持下,我市因地制宜地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殘疾人文化、藝術、體育、娛樂等活動,以愉悅、康復殘疾人的身心,提高殘疾人的文化素質和生活水平,促進殘疾人普遍平等參與社會生活。
我市大力實施文化進家庭“五個一”項目,相繼開展了與殘疾人有關的贈送書籍、游覽公園和博物館、朗誦比賽、文藝演出等活動,使更多殘疾人走出家門。通過舉辦全市殘疾人藝術匯演、參加全省殘疾人文藝匯演,為殘疾人搭建展示平臺,促其參與社會,共享物質文化成果;依托市(縣)公共圖書館建設盲人圖書館,使盲人公共文化服務建設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在殘疾人體育方面,我市積極培育殘疾人體育“自強健身示范點”,開展殘疾人康復體育進家庭等活動,殘疾人體育已成為全民健身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我市在場地建設、器材設施、活動組織、社會參與、科技投入、體育賽事、社會氛圍等方面均有新的突破。
為推動殘疾人競技體育,我市舉辦全市殘疾人田徑選拔賽,選拔9名優秀運動員組隊參加了河南省殘疾人田徑錦標賽,獲得1金4銀2銅。我市代表團被組委會授予“體育道德風尚獎”。在周口市第三屆殘疾人運動會上,來自全市的205名殘疾人運動員參加了田徑、舉重、游泳、飛鏢、象棋、羽毛球、乒乓球、自行車、盲人跳繩等9個項目的角逐,并以此選拔69名殘疾人運動員參加河南省第七屆殘運會。
我市殘疾人在全國重大體育賽事中屢獲佳績,展現了良好形象。在2016年全省殘疾人乒乓球錦標賽中,我市代表隊榮獲了4金1銀,高居金牌榜和獎牌榜第一位;在全國第九屆殘運會上,我市運動員趙瑞華獲得田徑組鉛球冠軍,韓松茂獲男子雙打銀牌,夏淑娜獲飛鏢第四名,實現了我市殘疾人體育事業的歷史性突破。
為引導殘疾人積極參與全民健身,我市每年定期舉辦殘疾人健身指導員培訓班,培訓了一大批殘疾人健身指導員,形成了一支積極性高、能力強的殘疾人體育健身指導員隊伍。他們在我市各縣市區傳播健身理念,傳授健身方法,組織健身活動,管理健身設施,切實提升了我市殘疾人體育健身工作的指導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
豐富多彩的殘疾人文體活動,讓更多的殘疾人從中享受到健康與快樂,也讓更多的殘疾人生活變得精彩。河南省第七屆殘疾人運動會在我市舉辦,使我市殘疾人體育事業發展面臨新的契機,不但可以向外界展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和地區文明程度,而且還可以推動我市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社會發展成果,大大提升人們對殘疾人事業的認知度,進而樹立扶殘助殘意識,打造殘疾人幸福生活。
執法人員迅速出動 翔安海域兩艘電魚船被查扣
下周五,南國書香節來了!260多場文化活動等著你!
玉山公安偵破一起盜竊共享電動車案
海絲海博會4月17日至22日在石獅舉辦
2018青島最美教師頒獎典禮昨舉行
光照三川處處暖—全市殘疾人事業發展綜述
張灣區總工會為建設一線職工送清涼
首枚會變色的"心臟芯片"問世 大小似一枚一元硬幣
謝正義分別赴市人大和市政協征求意見和建議
湘西州大力推進食品安全“六大整治”行動
連城綠色防控促進農業生態發展
盤點2017青島工商十件實事 查處違法案件1.4萬
舉辦專題講座促進創業就業
高架橋下現80株紫紅花 民警趕來迅速鏟除
價格資訊丨4月份CPI同比上漲1.8%,重回“1時代”
弘揚時代新風 《青島市民文明禮儀手冊》首發(圖)
鄭州市審計局召開支部書記紀律作風專項整治“回頭看”鞏固月活動專題會議
“蛟龍”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鋼索上的浪漫 德國夫婦乘摩托舉辦"空中婚禮"
九江雙語實驗學校之第十期全國雙語教師培訓活動順利閉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