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時報訊 他們是大亞灣區東升漁村的村民,平時各自忙著打魚或旅游,一旦海上有險情,他們立即放下手頭事,成為志愿者奔赴海面進行救援。這36位漁民,組成了東升海上救助志愿服務隊,成立至今1年,是惠州市首支海上救助志愿服務隊,也是惠州市首支由黨員志愿者組織的海上應急救助志愿服務隊。一年來,該服務隊不僅參與多起海上救援,還利用周末和假期到附近海域開展巡查和公益宣傳。
大亞灣東升海上救助志愿服務隊成立一年來,隊伍已經由成立之初的26人擴大到36人。 本版圖片 《東江時報》記者匡湘鄂 攝
組隊初衷
發生緊急情況能互幫互助
“我們世代生活的東升漁村是個海島,現在村民除了打魚,還搞起了家庭旅館和旅游,平時總會碰到一些漁民或游客在海上發生緊急情況,就想著大家組織起來互幫互助。”徐偉斌是東升漁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也是東升海上救助志愿服務隊隊長,他說村里組建這支志愿服務隊的初衷“很簡單”。隊伍是先從幾名黨員發動的,但很快就吸引了其他村民的積極響應。
2017年5月16日,“大亞灣東升海上救助志愿服務隊”正式成立。成立之初由26名東升漁村村民組成,平均年齡32歲,年齡最小的只有22歲。因為成立早,該服務隊成為惠州市首支海上救助志愿服務隊;因為是由村里的黨員先發動的,該服務隊又是惠州市首支由黨員志愿者組織的海上應急救助志愿服務隊。
在大亞灣區管委會、政法委的幫助下,東升海上救助志愿服務隊成立后便完善了組織架構、規章制度等。志愿服務隊成立后,游客遇到需求救助的情況,直接撥打24小時救助電話5533936,只要海況允許,隊員可以最快在幾分鐘內出發。而且志愿隊隊員都是當地漁民,熟悉附近海域情況,救助快速且更順利。至今一年多來,該志愿服務隊已參與過多起海上救援,多是漁船或客船在海面拋錨或發生故障。
隊伍成員
都是東升漁村村民
除了參與救援,每逢節假日和周末,該志愿服務隊都會組織隊員在附近海域進行巡邏和安全宣傳。
為了更好地完成救助任務,成立一年來,東升海上救助志愿服務隊在社會各界支持下,救援裝備逐漸完善。今年休漁期間,志愿服務隊還邀請了專業人員進行安全、醫療等方面的培訓。
該志愿服務隊的隊伍在不斷壯大,目前已有注冊志愿者36人,都是東升漁村村民,其中中共黨員6人,群眾30人。徐偉斌說,不僅是東升漁村加入志愿服務隊的村民多了,附近的三門島、小桂等漁村村民也主動找到他說要加入。他們下一步的計劃就是發動和吸納更多的本地漁民加入海上救助志愿服務隊,將幾個漁村的海上救援力量整合起來,為漁民和游客提供更好的海上救助服務。
隊員接受“醫療應急培訓”。
背后故事
他們24小時值班
7月5日發生在泰國普吉島的船只傾覆事故,讓海上應急救援的話題再次引發關注。
對于以優美的海島風情、濱海景致吸引越來越多游客的大亞灣來說,加強海上應急救援力量同樣重要。如今在大亞灣周邊海域,除了海事、邊防等“正規軍”之外,更多了一支熟悉當地情況、24小時待命的海上救援小分隊——“東升海上救助志愿服務隊”,讓本地漁民以及來到大亞灣觀光的游客多了一重保障。
已完成多起救助
大亞灣東升海上救助志愿服務隊成立1年以來,隊伍已擴大到36人,全部由當地漁民組成。據介紹,這支隊伍的成立可以進一步整合社會力量納入應急搶險搜救體系,有效彌補現有海上專業搜救力量的不足,提高海上搜救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實施快速有效的海上應急救助。
“作為漁民,隊員都很淳樸,救助之后也只是希望對方說聲謝謝,沒想到求什么回報。”東升海上救助志愿服務隊隊長徐偉斌告訴記者,很多時候隊員參與救助行動,不會特意做記錄,對志愿服務隊完成的救助數量也沒有完整的統計。不過,據他所知,隊伍成立一年多來,至少有兩三次成功的救助行動。
熟悉本地情況
徐偉斌在幾年前發現一個問題:一旦游客在海上遇到突發極端天氣等意外情況,要想得到緊急救援存在一定困難。
船只在海面拋錨會怎樣?“天氣好、無風浪還好點,如果下雨又有風浪,最怕翻船。”徐偉斌說,因此船只遇險后要第一時間救援并轉移船員。
“游客打電話給110,110再轉到公安部門,公安再轉到海事,海事再轉到救援人員,時間很長。”徐偉斌說,成立東升海上救助志愿服務隊后,游客遇到需要救助的情況,拔打志愿服務隊的24小時救助電話,只要海況允許,志愿服務隊隊員可以最快在幾分鐘內出發。
此外,志愿服務隊是本地漁民,熟悉本地情況更方便救援。在大亞灣周邊海域遇險的游客,只需電話中描述周邊海域特別是島嶼樣貌,隊員基本就能判斷所處位置,立刻前往救助。
記者看到,志愿服務隊所使用的救援船并不大。徐偉斌說,救援隊現有的救援船是租用村民的漁船,這些船都是長7米左右,可以在七八級海風、浪高兩米左右的情況下出海救助。如果風浪太大,則會第一時間聯系海事部門開展救助。
據介紹,為了保證海上救助的及時性,海上救助電話5533936實行24小時值班,接到求助電話后會第一時間通知隊員前去救助。
向專業化發展
為了更好的完成救助任務,成立一年來,東升海上救助志愿服務隊在社會各界支持下,救援裝備逐漸完善,還邀請了專業人員進行安全、醫療等方面的培訓。
徐偉斌說,今年休漁期以來,已經組織了兩場培訓、一次應急演練。今年6月,東升漁村黨支部組織東升海上救助志愿服務隊開展了以“海上救助應急處置”為主題的系列海上安全技能理論和實操培訓,邀請惠州海事局相關領導和技術骨干專題授課。在此次培訓中,惠州海事局相關負責人向志愿者們回顧了近年來發生在大亞灣海域的一些嚴重的海上突發事故,用真實具體的數據說明了海上應急救助的重要性,講解如何建立一支專業化的應急救援隊伍,包括如何與相關部門建立順暢溝通機制,配備哪些必要的設施設備,以及如何采取就近就快、精準定位等原則基礎上開展工作等。
5月22日,志愿服務隊在東升漁村開展海上救助演練活動,參加人數達27人,出動9艘游艇。參與的志愿者在村委統一集合,穿上救生衣,排隊小跑到演練的地方,分成兩組進行演練。演練完畢后,全體志愿者還一起總結和分享此次活動的感受、建議及可改進的內容。
徐偉斌介紹,今年5月他們還開展了“醫療應急培訓”等活動,為了提升專業救助能力,隊伍中設置了安全顧問、技術顧問和醫療顧問各一名,其中安全顧問和醫療顧問已經開展了共4次培訓,技術顧問還在尋找合適專家前去授課培訓。
開微信公眾號發布救助信息
目前,志愿服務隊主要由熟悉大亞灣海域環境、熟練駕駛船舶技術、掌握海上生存技能的基層黨員和本地年輕漁民組成,規模達36人,設隊長1名,副隊長2名,成員33名,配備志愿者救助船舶9艘。“基本上設備都有,救生衣、救生圈,還有醫療工具。”徐偉斌表示,下來準備和政府相關部門繼續合作,開展更多培訓和演練活動,不斷提升海上救助的能力。
徐偉斌還告訴記者,為讓更多人了解志愿服務隊,以便在海上需要時可以及時求助,志愿服務隊還在東升島以及周邊島嶼樹立多個宣傳牌,上面寫著志愿服務隊名稱和救助電話5533936,此外還開設了微信公眾號,發布相關救助信息。
救援案例
2017年六七月之間,有一家人到大亞灣小鷹嘴周邊海域游玩,父親和兒子潛水,母親開船。或許是游船出現故障,船突然一直向外飄去,父子兩人看到了,急忙在船后面追,但泳速不快始終沒有追上。正好有東升海上救助志愿服務隊隊員出去買東西經過,開始時沒聽到呼救,以為只是游客在游泳玩耍,直到對方游了20分鐘左右,母親呼救“幫把手,幫把手”,這才急忙上前,成功將父子兩人接到船上,安全送回碼頭。
還有一次凌晨,東升島附近海域一魚排著火,志愿服務隊接到電話后立即趕赴現場救起受傷的魚排老板,并第一時間通知漁政大隊前來滅火。
2017年11月前后,位于小桂村澳頭西南部有一個小鷹嘴飛行基地,有游客在東升島周邊開展滑翔傘運動,一名游客不慎掉入海中,志愿服務隊的船只經過,將其救起。
最近一次是今年7月4日下午3:30許,一艘載著7名游客的游船,在小辣甲附近發生故障拋錨。游客打電話回小桂叫自己朋友來幫忙,朋友告訴他小桂有東升海上救助志愿服務隊,并打電話給志愿服務隊。大亞灣東升海上救助志愿服務隊接到求助電話后,隨即派遣志愿者前往出事地點展開救援。巧合的是,幾乎就在同時,志愿服務隊的船正好在海上發現求助的船在海上拋錨了。兩名志愿者快速向拋錨船只靠近,其中一名志愿者徐金羅先用志愿服務船只將游客安全送回碼頭,另一名志愿者徐灶騰則繼續留在原處幫助船長修理拋錨船只。下午5:00左右,該拋錨船只終于修復好,成功啟動返航。
區委宣傳部慰問感動南票人物代表
省綜治法治領導責任制專項督察組來黃督察
尼斯嘉年華給寧波帶來哪些驚喜?
強化責任擔當 狠抓工作落實 推動南充民政事業更好更快發展
青神縣積極推進鴻化堰沿岸企業排污口整治工作
大亞灣有支民間海上救援隊 由東升漁村36名漁民組成
吳群剛出席2018年南充市新年茶話會
德安交警組織全體民警學習《紅色家書》
清遠10萬畝油菜花美景曝光!美得讓人如癡如醉
我省187名教師獲中小學學科帶頭人稱號
孤獨中的自己
[快訊]周口選手柔道比賽再獲一金一銀
破解民生“八需八難”人大政協調研成果匯報會舉行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到實處
武陵區:深入貧困村開展脫貧攻堅“三走訪三簽字”
6000冊愛心圖書抵達桃源縣黃家灣村
丹寨萬達小鎮輪值鎮長評選重磅揭曉!五位“大咖”斬獲殊榮
017中國山地戶外健身休閑大會(汝城站)自行車穿越賽在汝城縣九龍江國家森林公園舉行
240輛共享電單車將于17日晚投放鄖陽區
永定區開展禁毒宣傳教育活動如火如荼
公安部指揮破獲一涉及多個省區市的特大網絡販槍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