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個民族的“最美鄉村教師”活動現場合影 記者金振強 攝
長江日報融媒體8月14日訊 今年是“華夏千秋教育基金”成立十周年,14日下午,第十屆“華夏千秋教育基金園丁獎”在北戴河舉行頒獎儀式,來自全國13個省市自治區,56個民族的59位“最美鄉村教師”獲獎。
這些教師中,有來自全國最邊遠鄉村小學的佤族老師巖生,輾轉幾天才到達會場;有來自西藏的珞巴族教師尼瑪,該民族是目前中國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只有3000余人;有身兼鄉村教師、教育局副局長和公益人多重身份的土家族“媽媽老師”宋芳蓉,她扎根教育一線,通過自己的力量,讓五峰土家族自治縣25所學校12000名學生受益;也有堅守黑龍江貧困地區27年,和7位老師一起,僅僅只教6個學生的微型小學赫哲族教師付新華……老師們被邀請至美麗的海濱城市北戴河度假,每人獲頒榮譽證書和5000元獎金,他們所在的學校也會得到基金的幫扶。
頒獎儀式現場,59位老師每人用自己民族的語言充滿自豪地說著一句共同的話:“我是最美鄉村教師,我為中國夢做貢獻。”
“華夏千秋教育基金”,源于10年前的汶川地震。地震發生時,德陽市東汽中學教師譚千秋用雙臂護住了身下的4名學生。孩子們得救了,譚老師卻不幸遇難。 有感于譚千秋老師的義舉,慈善家劉會興首捐30萬元,聯合武漢晚報、武漢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共同成立“華夏千秋教育基金”,于2009年開始每年面向全國評選扎根基層、默默奉獻的“最美鄉村教師”,進行獎勵和幫扶。截至今年8月,“全國最美鄉村教師”評選已覆蓋除港澳臺外的所有省市區,已覆蓋所有少數民族地區,已有逾200名教師受到表彰。(記者陳玲 馬慧潔 實習生馮丹丹 程家琪 通訊員易建新 劉澤覃)
【編輯:朱艷琳】
(作者:陳玲 馬慧潔)
北京市政府明確198項重點工作
龍巖市開展2018年科技服務產品應用培訓推廣活動
寧德市調整工傷保險繳費基數上下限數值
湖南警察學院學子為湘西貧困村“傳經送寶”
省體育局來景德鎮市調研承辦省運會群眾比賽項目
“華夏千秋教育基金”頒獎,56個民族“最美鄉村教師”齊聚
薛侃:轉拼搶爭 推進鼓樓高質量發展高顏值建設
余欣榮在恩施州調研時要求堅持精準理念下足繡花功夫 合力推動定點扶貧走在前列
打年貨
涇縣:“四好農村路”打通群眾“致富路”
我市對深化“走幫服”活動作具體部署
市婦兒醫院開展學雷鋒進社區義診活動
市金融辦專題研究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新春暢游嫩江 龍沙區舉辦冬泳表演
舉辦“三八”維權周宣傳活動 提高婦女維權意識
周明:在基層奮斗的青春最幸福
張院忠調研軍民融合產業發展
迎接地球日:種下誠信種子 守護綠水青山(圖)
宿遷市領導開展“全國助殘日”慰問活動
2017年常州環境質量改善 空氣質量優良率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