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從2018年秋季高一新生開始實施新高考,新高考將采取“3+3”的考試模式。即:語文、數學、外語為必考科目,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生物、政治六科限選三科進行考試,成績計入高考;并取消文理科考試區別。
新高考將打破原先行政班模式實行選課走班教學,從以往的“學生不動老師動”轉變為“老師不動學生動”。今年秋季開學我市高一新生暫維持行政班教學,高二開始實施走班教學;語數外三門必考科目保持行政班不變,三門選考科目依據學校實際進行走班教學。對不同辦學層次的高中學校,應當區分層次,因校施策,不搞“一刀切”。其中省重點高中:荊州中學、沙市中學,實施分層分類走班教學。今年秋季學期,兩所省級重點中學要全面取消珍珠班、陽光班和實驗班的辦班模式,根據學生學習基礎分層分類構建教學班級模式。在班級層級設置方面,只分兩層,在同一層級內,依照學生選科情況實行中走班制教學,即所有班級學生自主選課,三門選考科目中實行“定1走2”、“定2走1”兩種形式,盡可能滿足學生自主選擇、發展個性的需要。
縣市區一中實施“定二走一”走班教學。除少數條件優越、準備充分的縣市一中可比照兩所省級重點中學走班制政策外,其他學校原則上按照“最大范圍的選,最小范圍的走”原則,以2門共同選考科目為依據重組建行政班,余下1門選考科目實行走班教學。
一般高中實施“套餐式”走班教學。一般普通簡中辦學條件、生源質量相對較弱,難以開展較大范圍的走班教學。結合學校實際,在照顧多數人前提下,把原來的文理兩種組合改為4-8種固定組合,提供套餐模式讓學生選擇,進而組建班級并實施教學。
教育無小事,改革系萬家。2018年秋季開學,這一屆的高一學生將成為湖北省新高考改革的首批“嘗鮮者”。這意味著,這批學生在參加高考的時候,跟前面一級的學姐學長參加的高考不一樣。
湖北新高考改革,“新”在哪?
學生家長一定要提前了解——
考試科目的變化
改革前:改革前高考采取文理分科,考試科目一共有四科:語文、數學、外語、理綜(或是文綜);
改革后:改革后高考采取“3+3”的考試模式。什么是“3+3”模式?
2021年起,全國統一高考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不分文理科,取消文理綜合科目考試。
在湖北“3+3”模式中,普通高校招生錄取的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以及考生自主選擇的3個科目成績組成,總分750分。
自主選擇的考試科目,根據考生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自行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選擇。
而報告中所說的“所有高中生必須參加國家規定的13個課程科目學業水平考試”,其中提到的13各科目,被細分為考試科目和考查科目??荚嚳颇繛檎Z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9個科目,由全省統一組織考試,采取筆試方式進行。考查科目為信息技術、通用技術、藝術(音樂和美術)、體育與健康4個科目。
影響:文理不分科后,考生每門功課都要一起抓,學習負擔會加重。對于偏科的學生來說,初中學得不好,高中的課程會艱難。但從長遠來說,文理不分科才是對于學生的未來負責,便于學生在中學階段掌握綜合的文化素質,讓孩子對文理科知識了解的全面度有所提升。
【考試時間變化】
改革前:九科集中在畢業當年六月份一次性考試,考試作為高招畢業和少數高考專業錄取的參考;
改革后:分為合格性考試和選考科目,合格性考試在高二、高三期末各組織一次(含補考),為高中畢業的依據;選考科目考試時間為高考結束之后,選三科考試計入高考總成績。
影響:首先,高校會逐漸重視對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重視,有助于高三學生重視水平考試而不是單純當做高中畢業考試;
其次,改革后,物化生,政史地六科考試排在高考之后,也有助于減輕高三考生的壓力;
最后,六科選三門考試,有利于學生培養自己的學科興趣而不是機械簡單的應試。
【各學科重視程度】
改革前:現行高考,英語參加統考,只考一次且成績計入總成績。且由于以6門總分錄取,理工類考語數外和理綜,文史類考語數外和文綜,總分750,語數外總分150,文綜和理綜300。所以即使你某一門科目跛腿,基本影響還不大,因為可以通過文綜或者理綜來彌補。
改革后:高考增加英文聽力考試內容,高中階段會組織考試兩次外語,取成績最高分計入高考總成績。
影響:外語考試在高中階段進行兩次考試,取成績最高者計入總分,學生們可以盡量先把重點放在英語上面。如果英語學得比較好,在高二甚至高一就可以結束英語的考試,從而把更多時間放在高三的語文和數學的準備上。同時也減輕了學生的壓力。
物理不能放松,因為我國高校70%以上的專業都對高考所需的科目提出具體要求。比如絕大多數專業都需要物理成績,如果你選擇了物理,那么你可能報考90%左右的專業;如果你選擇了化學,那么你可能報考80%左右的專業;而選擇其他科目的話,基本可以選擇60-70%左右的專業。而有些名校的部分專業甚至需要物理和化學兩門課的成績。
【老師不動學生動】
改革前:大家根據文理科的選擇,都在一個班級上課,有固定的教室、教師、同學。
改革后:由于3+3帶來學生學科選擇的變動,大部分學生選考的科目組合不同,所以學校不再也無法安排在統一的班級上課,理論上改為走班制,就是每個學生根據自己選考的科目選擇自己的課表,然后每天按照自己的課表找對應的老師去上課。理論上不存在同班同學和班主任。
影響:原先的跟班制改為走班制,要求學校具有更高的管理能力和師資能力。但是現在根據各學校的具體情況看,估計很難實現真正的走班制,最多做到半走班制。
但不管如何,改革后自主學習能力強的孩子將會占據更大的優勢,所以我們應要求孩子從小開始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和培養自主的學習能力。
此外,之前擇區、擇校最主要的是為獲得更多的優質教育資源,而改革之后擇班的重要性會被進一步強化。
【綜合素質評價】
改革前:記錄學生高三學習成績基本情況,除了自主招生學校審核參考外,無其他用處;
改革后:根據學生三年在校表現記錄成案,內容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成績、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內容,不僅是自主招生要參考《素質評價表》,高考錄取也會參考。
影響:實施綜合素質評價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進素質教育;改變教師評價觀念,推動教學改革;變革考試評價制度,促進人才培養方式轉變;優化學校整體工作,彰顯學校辦學特色;培養誠信意識,優化社會風氣等等。
》》》來看湖北新高考改革的“荊州模式”
【職業生涯規劃列入高中生日程】
等到高考分數公布后,再考慮填什么院校、學什么專業?晚了!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原湖北省高考辦主任胡向東表示,在現行高考招生制度下,學生在選擇專業時帶有很大的從眾性與盲目性,嚴重制約了學生的未來發展。麥可思的追蹤研究顯示:2011級的大學生僅有41.35%的學生對現在就讀的專業感到滿意,不滿意和不確定的人數占到參與人數的58.66%。
因此,職業規劃也擺上高中日程,成為教育關注新熱點。新高考選考的三門科目,直接決定了孩子大學將報考什么專業,以及今后可能從事什么樣的工作,這將改變當前學生進入大學后才思考自己未來職業的局面,這要求學生盡早了解自己的興趣特點和專業方向,職業生涯規劃將擺上學生的高中教育日程。
渦陽:財政管理工作獲部級表彰
“四問”提振精氣神 “講壇”倡導追趕超通州干部爭當新時代干事先鋒
群眾熱議市直機關“查問題、講擔當、提效能”作風整治行動
市民政局“四個抓”做好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工作
不忘初心 情系家鄉 我市舉行2018雞西冰雪題材版畫作品展
荊州市高考綜合改革拉開序幕新高考“新”在哪?
厲害了鞍山技師學院!角逐全國技能大賽成績優異
30年來大連律師數量增長15倍
“愛上湖南”最美攝影圖片展征集評比活動啟動
我市舉行防空警報試鳴活動
"福壽杯?生命之花"朗讀大賽初選結束 附入圍名單
市工信委積極服務企業加快項目前期審批手續
利津:開展創新創業行動 促進工業轉調升級
2018-2019賽季中國女子籃球聯賽展開八一女籃奪四連勝
華安:開展“五一”節前安全生產大檢查
后天冷空氣又來 春節假期無強冷空氣入粵
內蒙古首個草原生態檢察局在阿巴嘎旗成立
浦北全力以赴防范一氧化碳中毒
五河縣人武部開展“傳承紅色基因 擔當強軍重任”國防教育主題實踐活動
高瑞生副市長到三鄉車站檢查春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