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渭區“十三五”期間計劃易地扶貧搬遷4022戶16325人。自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開展以來,臨渭區積極響應“追趕超越”號召,秉承“搬遷是手段、脫貧是目的”的工作理念,堅守“五年任務三年完”的工作目標,不斷加快項目工程建設進度,強力推進安置房分配進程,全力促進搬遷群眾實際入住,全區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效顯著。
一是完善基礎服務配套,打造新型安置社區。四個安置社區全面配套建設學校、幼兒園、醫院、超市、體育健身場地等各種公共服務設施,從點到面建立服務體系,實現搬遷社區基礎服務“全覆蓋”。
二是加快工程建設進度,堅持政府集中簡裝。嚴格按照打造精品工程、樣板工程的要求,在保證施工安全及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合理有序地組織施工,確保搬遷群眾早日住上新居。同時,在社區內水、電、路、訊通的前期下,對房屋室內進行簡裝修,安裝廚衛、木柜等生活用具,使住房具備搬遷群眾起居基本功能,防止搬遷群眾因房負債,真正實現拎包入住。
三是發展產業帶動就業,精準跟進后續脫貧。以安置點為單元,充分考慮產業、就業、樂業問題,在城區、集鎮開發環衛、綠化、保安及物業管理等公益性崗位3540個,社區周邊及配套建成的旅游景區、產業園區、雙創基地、標準化廠房等提供就業崗位1600多個。同時,加強技術培訓力度,出臺優惠政策,鼓勵群眾自主創業,激活內生動力,實現搬遷群眾戶戶能就業。
四是規范社區后續管理,提高生活幸福指數。制定臨渭區《關于移民搬遷安置社區自治建設的實施意見》,落實各部門在社區后續管理中的工作職責,深入推進社區建設提升工程,滿足搬遷群眾融入新生活的所有需求,全力打造和諧美好的現代化安置社區。
五是抓好各類政策落實,實現搬遷群眾從“農民”變“市民”。產業方面,成立村集體經濟公司,承包搬遷群眾現有土地,每年給群眾定期分紅,讓搬遷群眾能脫離土地,還能實現經濟收益;金融方面,為每戶有創業意愿的搬遷群眾,每戶落實不低于5萬元的貼息貸款,支持群眾自主創業,實現脫貧;教育方面,統籌協調,就近入學,不但享受貧困學生減免補助,更享受學區內同等就學待遇;醫療方面,統籌農村合作醫療、城市居民醫保,按照醫療保障“就高不就低”原則,切實保障搬遷群眾切身利益;兜底方面對符合社會保障兜底的搬遷戶,按照低保標準,全部納入低保保障兜底范圍,解決搬遷戶生活保障問題。戶籍方面,根據搬遷群眾意愿,解決好群眾戶籍遷入、遷出問題,從根本上轉變搬遷群眾市民身份。
截止目前,臨渭區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已全面完成,3037戶搬遷群眾已實際入住,其中2871人已實現上崗就業。
潯陽區國土分局積極參加2018年綜治宣傳月活動
遂寧市與中國科學院系統簽訂合作協議
信陽站將臨時停辦客運業務,信陽東站榮升一等站!
寧海15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
濟寧市斬獲省運會田徑男子甲組110米欄金牌
臨渭區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效顯著
秀嶼區:開展“四好農村路”建設
興安縣對水利綜合整治項目開展督查
平和:王陽明人物雕塑正式開工建設 預計九月底完工
桂林消防“多級聯動” 走進少數民族村寨整改火患188處
讓青年人才引領信通事業高質量發展 ——國網宜昌供電公司信通分公司青年人才培養紀實
市教育局下發緊急通知及時教育引導防止中小學生沉迷網絡
道縣:蔬菜產業發展態勢喜人
洛陽市十四屆人大六次會議主席團舉行第一次會議
服務“窗口”移到群眾家門口——增城區國規局不動產登記中心開展進社區活動
“送健康,俺們很歡迎!” 共建幫扶提升了村民防病治病意識
河東區舉辦網絡安全宣傳周法治日活動
賴華根發明水性噴膠 開創中國水性膠使用歷史
首屆“中國郴州好人節”啟動
中國平安與深圳市公安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攜手“智慧新警務”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