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要求廣東“四個走在全國前列”,再次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廣東的高度重視、親切關懷和殷切期望,再次充分體現了總書記十分關心廣東的工作,再次充分說明廣東的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廣東教育科研系統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助推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增強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加快教育現代化,應當以全國教育發達省份、世界教育先進國家為參照,為把廣東教育現代化水平提升到全國前列提供強大智力支持。
一、加快提升助推廣東教育現代化的能力和水平,要充分認識廣東教育現代化的階段性特征和主要困難問題
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深刻改變著人們的思維、生產、生活、學習方式,正在呈現著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的此消彼長。優先發展教育,培養創新型、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已成為各國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廣東要充分實現黨中央和總書記的殷切期望,必須牢牢抓住教育這一最基礎環節,加快教育現代化,充分激發教育培養人才、創新科技、服務社會、傳承創新文化的功能。經過這些年艱苦奮斗,廣東教育基本實現從外延式發展向內涵式發展轉變。進入新時代,各級各類教育同時面臨規模變動、結構優化、質量提升、特色彰顯、效益擴大多重任務。教育科研系統助推廣東教育現代化,首先要充分把握廣東教育現代化階段性特征:廣東正處于從教育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向教育助推經濟社會發展過渡、從教育管理向教育治理轉型時期,教育改革進入了攻堅期和深水區,需要切實謀劃部署一批實質性改革舉措以促進教育功能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參與教育治理的愿望越來越強烈,優化教育治理結構勢在必行,同時教育公平理想與城鄉、區域、校際、群體教育差異的現實矛盾難以解決,優質教育資源不足仍是不爭的事實,亟需加快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進程;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教育受新技術、新載體影響越來越深刻,將對教師、學生、課程、學習方式、評價方式、行政管理等各領域各層面發揮革命性作用,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教育科研、教育管理深度融合日顯迫切;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教育內容、教育方式、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評價、教育科研等各類教育資源跨國、跨地區流動成為常態,須積極主動參與教育國際化進程,把握教育國際交流合作與競爭主動權。
同時,要著力解決加快教育現代化面臨的突出困難問題。
一是學前教育“入園難”“入園貴”在較長時間內仍將成為社會熱點問題,如何合理擴增和布局普惠性幼兒園、全面改善幼兒園教師待遇、化解新一輪“入園難”、解決頑固性“入園貴”等需要抓緊應對。
二是已實現“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全覆蓋,但城鄉、區域、校際間義務教育發展水平仍然相差明顯,城鎮學校“大班額”現象日益突出,教師結構性缺編問題尚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三是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專業碩士、博士學位教育人才培養通道仍比較狹窄,各層級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體系需要著力建立健全,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立交橋還沒有真正合龍,普通本科高校對轉型發展仍缺乏系統思考和有力舉措。
四是高等教育分類分層發展的政策框架亟需形成,高校重大科研創新成果不多且轉化率與產業化率偏低,人才培養質量和國際化水平不夠高,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經濟轉型升級的能力偏弱。
五是教育信息化建設進展不平衡,城鄉、區域、校際、群體發展水平差異較大,精準有效的教育資源平臺和教育管理平臺欠缺,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教育科研、教育管理深度融合和數字化教育研發推廣任重而道遠。
六是特殊群體如異地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殘疾學生、留守兒童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仍需各級政府不懈努力,特別需要加大關愛、師資、財政投入。
二、加快提升助推廣東教育現代化的能力和水平,要充分領會和助力化解教育主要矛盾
解決加快教育現代化面臨的突出困難問題,必須充分認識教育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優質教育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把教育現代化工作放在黨和國家確立的教育戰略定位上加以審視,放在科教興粵、人才強省、創新驅動發展、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軍民融合發展的大格局中加以考察,堅定以教育“爭先進、當標兵、建高地”為統領,堅持使命引領、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相統一,不斷增強教育現代化研判與戰略謀劃能力,主動適應“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和廣東自貿試驗區、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及粵東西北振興發展需要,全面把握新時代經濟、科技、人口、文化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做好適度超前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頂層設計,集中眾智研制《廣東省教育現代化2035》,形成破解教育主要矛盾、實現教育現代化的路徑和政策設計。
發展是第一要務。加快教育現代化面臨的一系列突出困難問題,只能通過加快提升教育現代化水平來解決,這需要切實把握教育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加快研究提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廣東及各區域加快提升教育現代化水平的硬招實招,主要扎實開展學前教育普惠健康發展研究,擴大幼兒園、中小學優質學位規模;扎實開展鄉鎮、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支援工程,提升鄉鎮、農村中小學課程實施水平、教學質量和辦學能力;扎實開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研究,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過重問題,推進普通高中優質多樣特色發展;扎實開展職業教育提升發展研究,促進職業教育與產業融合發展和校企合作,推進職業教育“校企精準對接、精準育人”;扎實開展職業教育、高等教育與區域發展定位、產業轉型升級相匹配相融合研究,以及高等教育“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研究,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提升高等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扎實開展“新師范”建設研究,深化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專業化水平;扎實開展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研究,提高教育從業人員信息化素養和應用能力水平,開發數字化教育資源,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教育科研、教育管理深度融合;扎實開展教育國際化研究,配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落實和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建設,把握世界教育現代化前沿,分享廣東教育現代化成果,提升全方位、各領域、各層次教育國際化水平;扎實開展促進民辦教育規范特色發展研究,推動民辦教育轉型發展和水平提升;扎實開展社會教育和繼續教育規范發展研究,滿足人民群眾優質化、個性化教育需求;扎實開展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研究,推動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創新是第一動力。要深入開展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研究,助力深化辦學體制、管理體制、培養體制、保障機制改革和考試招生制度、教師隊伍建設、現代學校制度建設、教育國際化改革,以及學科、專業、課程、教材、教學、評價改革,破除一切落后思想觀念和不合時宜體制機制的束縛,為加快教育現代化提供持久強勁的動力。
三、加快提升助推廣東教育現代化的能力和水平,要始終把握教育改革發展戰略主題
加快教育現代化,應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以人為本、發展素質教育這個教育改革發展戰略主題,這是新時代解決好“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目的在于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服膺規則的法治意識、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為此,要加強建立大中小幼德育一體化機制研究,以人為本、尊重科學、遵循規律,建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大中小幼一體化德育體系,落實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使德育內容和方式最終體現在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上。要著力激發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從“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來夯實學生文化基礎、促進學生自主發展、激勵學生參與社會,以“全面發展的人”適應社會需要,以關鍵能力支撐終身發展。要努力為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創造良好條件。
始終把握教育改革發展戰略主題,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全面加強新時代黨的建設為前提、為基礎、為保證,在學懂、弄通、悟透、做實上下功夫,提高政治站位和事業格局,切實研究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切實研究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按照部署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切實研究繼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船精神”,將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融入廣大師生血脈;切實研究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堅決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思想觀點。在加快教育現代化進程中把這些問題研究透徹,目的在于為牢牢把握教育改革發展戰略主題提供堅強政治保證、思想保證、組織保證、作風保證和紀律保證。
四、加快提升助推廣東教育現代化的能力和水平,要充分凝聚和煥發科研主體力量
人才是第一資源。助力破解教育主要矛盾、教育現代化困難問題的科研主體力量是教育行政部門及其教育研究機構,以及各級各類學校。教育行政部門應更加重視把教育科研成果轉化為教育決策和教育治理,更加重視研究教育政策和教育治理績效問題。要為教育科研機構選強配優人才資源,各方面都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保障人才隊伍深入研究教育現代化戰略問題、政策問題、理論問題、實踐問題、輿論問題,使教育科研機構更好注重決策層的需求和實踐層的期盼,為黨委、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決策和治理服務,為各級各類學校改革發展服務,為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生成長成才服務,為國家及區域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服務,著力解決決策咨詢和實踐指導“不到位”“不解渴”難題。
教育科研主體力量要強化協同創新觀念,完善各層次、各形式教育科研聯盟機制,推進教育科研與實驗基地建設。包括推進教育科研機構自身各組成部分協同創新、與黨委政府政策研究部門協同創新、與教育行政部門協同創新、與各級各類學校協同創新、與行業企業協同創新,以及不同層級、不同區域教育科研機構之間協同創新,強化省內、國內、國際教育科研交流與合作,為拓展深化教育科研職能職責和開展教育科研工作創造有利條件,更好凝聚優秀人才攻堅克難,加快產出更多更高水平的教育科研成果。還要積極主動開展教育宣傳輿論工作,講好廣東教育故事,唱響廣東教育新聲音,擴大廣東教育影響力。
教育科研主體力量助推教育現代化,最需要注重的首先是堅持使命導向、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相統一,真研究問題、研究真問題,強調實證研究,堅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實踐經驗上升到理性高度,把研究成果運用到實踐中去,實現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相融合。其次是堅持用事實和結果說話,打造善于運用網絡、大數據、人工智能開展專業化研究的團隊,充分開發利用經濟社會發展數據和教育基礎數據,注重數據統計分析,通過數據看歷史、認現狀、判未來,通過數據總結成績、認清問題、把握規律、分析趨勢、尋求對策、提出建議,確保以事實和數據為基礎,使研究成果可轉化可運用。
(來源:2018年第4期《廣東教育》(綜合版)作者:廣東省教育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
3月5日市市場監管局局長邱華萍接聽12345政務服務熱線
黃山秋意正濃 云海縹緲層林盡染
貴陽市空間規劃“多規合一”管理辦法正式出臺
市環境保護督查組第一組赴市中區督查
司機走歪門邪道被“黃牛”忽悠 駕駛證作廢
加快提升助推廣東教育現代化的能力和水平
喜見“為文化排隊”
傲背村獲評全國第一批“綠色村莊”
武鳴區9村屯獲南寧市“綠色村屯”提名
桑植縣稅務局開展“青年文明號開放周”活動
東湖風景區黨員干部家屬談家風:家人是最稱職監察員
九江多部門聯合拆除長虹小區5處違建鐵皮棚
扛穩政治責任 堅持除惡務盡 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保定市人民檢察院(機關)執法執勤車輛(二次)詢價公告
中華慈善獎 廣州三個入圍
鄲城:培育200名清華北大生的獨腎教師張永華
鼓勵大學生留在遼寧就業創業
遂寧審計局運用信息化審計手段助力領導干部經責審計現場高效推進
家長說:“課程好、師資棒、離家近,我選清河實驗”
賽道全程設28個醫療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