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高手在民間。日前,蘇州一位60多歲的門衛師傅成功入圍第五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傳統工藝比賽的決賽。
66歲的謝土根在甪直鎮這個廠區里做了十幾年的門衛。在旁人看來,老謝是個再普通不過的門衛師傅,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另一個身份——竹篾制作技藝手藝人。
中午休息時間,謝土根撈起了早就泡好的竹子,回到狹窄的門衛室。竹片在他手上修整、打磨,劈成薄片。隨后,他索性蹲在地上,將劈好的細長竹片嫻熟穿插。
竹篾制作技藝手藝人謝土根說,做什么東西就要用什么篾子,粗細要求不一樣,都不同,翹起兩根掰低兩根。
說起對竹篾制作的技藝,謝土根頭頭是道。早在17歲時,他就跟著師傅學編竹篾。
謝土根說,小的時候喜歡這個東西,原來編編籃子開始,后來看到老師傅來做這種花籃,這個倒蠻好的。剛學的時候手上一直有血,一個不當心就劃傷。
盡管辛苦,謝土根依然堅持了下來。從買菜必備的竹籃到夏天睡覺用的涼席,竹篾制作從他的愛好逐漸成為了謀生的手段。直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竹篾用具漸漸淡出了人們生活。無奈之下,謝土根轉了行,但這門手藝一直沒丟。
謝土根說,這個叫梳頭籃,以前出嫁的女兒都要帶著它。梳頭的頭發梳下來放在這里,上面是放木梳。
憑借這個作品,在第五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傳統工藝比賽中,謝土根入圍了草柳藤編織項目的決賽,成為入圍決賽的6名蘇州人之一。決賽將在9月舉行。在他看來,參加比賽除了希望能獲得一個好成績,更希望全社會能更加關注傳統手工藝。
謝土根說,做這個東西要花費幾天人工,擔心下去沒有人做了。
吳中區甪直鎮文體中心副主任顧潔鋒說,從旅游文化產品的發展,也在考慮像這些傳統技藝能不能在旅游產品上面,把它挖掘,把它去創新。還有通過一些展覽或者比賽的形式,漸漸地幫他們推出來。【時政專稿 文/《蘇州新聞》 季菊梅】
“育秧工廠”訂單多
10月“池州好人”名單
“戲曲少年”學畫“孫悟空” 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
撫州好男兒在廣東出名了!徒手制伏持刀偷車賊!縫了十多針...
“明廚亮灶”,讓我們下館子更放心
高手在民間 六旬門衛闖進全國非遺大賽決賽
恩施州紀委:把全會精神貫穿監督執紀全過程
十年鑄“劍”“盾”
秦皇島開發區經發局組織開展油氣輸送管道巡查活動
“小紅傘”亮相四明山海拔最高村 市場價每公斤達30元
市科知局掀起“大學習”熱潮
九江市八里湖:候鳥的天堂
市城建檔案館開展館藏城建檔案數字化工作
花壇葬、樹葬、草坪葬……清遠越來越多人選擇節地生態葬
香港太平山頂野豬泛濫 不怕人成群結隊在道路覓食
霖磐鎮東風村林林凱:自立自強 摘“貧困帽”
一人有難眾人幫 宿遷“綠葉”第90次獻愛心
黃巖區民防局與氣象局簽署防災減災合作協議
名為介紹女友實為搶劫摩托,豐順一男子涉詐騙搶劫被逮捕
中山市國有森林資源保護中心中山樹木園科普展示樓(生態館)裝修工程雕塑模型及動物標本采購項目(第二次)招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