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報傳媒集團記者 徐雙燕 通訊員 孫夏 報道組 柳婧
【題詩】
自開化抵常山舟中即事
[清]李漁
解纜開帆信急湍,浪花飛作雨聲寒;金溪一滴篙頭水,題到常山硯未干。
【注】據史料記載,衢州至杭州的水道早在漢代即已開通,衢州水運歷史悠久。鼎盛時期,衢州城水亭門外桅桿林立,一派繁忙景象。
湖面開闊,波光粼粼。從衢州航運公司退休后,老船工錢云才幾乎每天都要到水亭門附近去轉轉,在這里可以看到他撐了半輩子船的衢江,也可看到曾經人聲鼎沸的碼頭,還經常會遇到曾經的老同行。
“年底就能看到500噸的輪船在衢江航道上通行了,而在以前,我們撐的只是5噸重的木帆船。”8月8日清晨,在市區四喜亭碼頭,記者見到錢云才時,他正在跟其他老船工們興致勃勃討論著,“不久,就會看到衢江上汽笛聲聲、船來船往,人聲鼎沸、熙熙攘攘的繁榮景象。”
錢云才祖上三代都是船工,從10歲開始撐船,一直撐到解放后的1955年。對衢江航運開發,他有著特殊的情結。
衢江航運自古有之,在錢云才的印象里,抗戰勝利到解放初期,衢江航運最為鼎盛。在他整理的回憶錄中寫道,“抗戰勝利后的頭幾年,因公路鐵路沒有復興,所以物流壓向水路,船舶迅速發展,江山清湖造船廠一個月可造出幾十條船投入運輸,連農用船也紛紛參加長途運輸。到1950年,衢州港埠尚有木船千余只,艄公近三千。”
然而,近一個世紀以來,隨著公路鐵路的快速發展,衢江水運盛極而衰,往日盛景不再。
錢云才多次提議恢復航運通行,并以柯城區人大代表的身份,呼吁政府治理衢江航道,重振航運事業,其部分建議被采納了。
2008年11月,浙江省發改委對《錢塘江中上游衢江(衢州段)航運開發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作出批復。2011年1月,紅船豆樞紐及船閘工程開工,宣布衢江航運復興工程正式拉開序幕。
“從報紙上看到,衢江航道采用航電結合、以航為主、以電養航的整體開發模式,這個模式好,既環保又高效。”錢云才說,衢江航道開通既圓了老船工的心愿,也大大降低了元立、巨化等企業的巨額運輸成本。此外,各級壩址上形成人工湖泊,既改善了水環境,又美化了城市景觀,也為發展水上旅游奠定了基礎。
“據預測,到2020年衢江航道年水路貨運量將達1670萬噸,年節約運費約4億元,年平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6.3萬噸。”衢江航運開發工程項目建設指揮部辦公室綜合處處長李峰介紹,衢江航運開發工程建成,將成為浙中西地區水上運輸的主要通道,對構建衢州水運、公路、鐵路、航空優勢互補的“四位一體”立體交通運輸體系,發揮我市區位優勢及物資集散樞紐功能,提升衢州對周邊城市的影響力輻射力和核心競爭力,打造錢塘江“黃金水道”經濟帶,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都具有深遠意義。
“小時候,從衢州到杭州,要撐7天的木帆船才能到。”錢云才說,他今年86歲,再過兩年,希望能乘著游輪談笑風生游錢塘,“我們這批老船工相約2020年游杭州。老艄公坐新客輪,這個愿望一定會實現!”
【后記】
一條航道可以聚集上百億產業群,一個港口可以帶動一座城市興旺發達。近年來,衢州深入踐行“八八戰略”,“水運復興”一聲號角吹響,母親河衢江就此邁向崛起之路。
可以暢想,不久的未來,集防洪、排澇、灌溉、航運、養殖、旅游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生態化航道貫通衢州。千噸級航道寬闊,東可達寧波、上海等國際港口,北可通京杭大運河抵達濟寧。兩岸綠樹成蔭、魚鷗翱翔,水上客運、旅游、觀光受到熱捧,兩岸經濟發展得有聲有色,企業受益頗多,水運成為支撐衢州地方經濟增長的重要極——這正是“無限風光在水上”!
給老問題開出新藥方 山東科技副縣長搭起產研對接新平臺
詩詞詠鎮江
向洪瓊走訪慰問矮寨鎮敬老院老人和困難黨員
老舊小區改造要“面子”更要“里子”
市工投集團成立文明創建機構 營造文明創建氛圍
一位老船工的航運情結——“八八戰略”衢州畫卷系列報道(10)
市財政局組織開展全市財政扶貧項目資金檢查
懷“繡花”功夫扶貧 踏千山萬水“趕考”——記四川涼山州委副書記陳忠義
鐵西區人民政府“只跑一次”公開承諾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基礎設施組召開第五次工作調度推進會
端午小長假期間鳳凰旅游市場持續火熱 攬金達9300萬元
[問政回音壁]瀘州市明確2017年單位五險繳費基數標準
市局舉辦愛警惠警團購活動
狗吠影響睡眠多次交涉無果 男子上門捅人致3死1傷
今年番禺區高考報考人數9933人
堅決打贏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攻堅戰
新田縣政務服務中心:“不打烊” 的政務服務值得點贊
市委辦公室黨員干部學習座談周會明同志先進事跡
宿遷市糧食局局長王君文帶隊來徐州考察學習
《北京市查處非法客運若干規定》7月1日正式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