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濱縣大學生劉啟新返鄉創業記
王婷 記者 耿向文
許多大學生畢業后多選擇在異地就業,可從綏濱縣忠仁鎮長發村考到河南的劉啟新在大學畢業后卻返鄉種起了木耳,掙的錢比許多留在大城市創業的大學生還多。劉啟新感激把他引上致富路的朱伯伯,他說:“要是沒有駐村工作隊的朱伯伯,我哪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就能賺到這么多的錢呀!”
劉啟新是去年從河南大學畢業的。他的父親因患有嚴重的類風濕痛風,喪失勞動力,家里的重任全部落在了他母親的身上。2017年底,貧困戶動態調整時他家被認定為貧困戶。
在脫貧攻堅中,按照全省的統一部署,省農業開發辦于去年5月末派來駐村工作隊,負責幫扶長發村脫貧。駐村后,工作隊隊長朱慶民結合村情實際千方百計謀劃扶貧項目,其中就有一項是木耳種植產業。
去年劉啟新大學畢業后,本來在哈爾濱找了一份工作。可由于父親的重病讓劉啟新放心不下,于今年初回到家鄉一邊找活干,一邊照顧父親。回到長發村后,讓他十分震驚。他怎么也沒想到在短短的不足一年里,駐村工作隊就給村子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在村南新建起了光伏發電,村西新建了養殖場,村東正蓋著木耳大棚。同時,村里道路也被重新改造,路邊正在綠化,村民的觀念也一點點更新……這些變化讓劉啟新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
今年春季,木耳大棚的脫貧致富項目建成后對外發包時,朱慶民多次動員貧困戶進行承包。可由于以前都沒種過木耳,同時又缺少資金,很多貧困戶都處于觀望狀態。劉啟新是大學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強。為了給其他貧困戶做出表率,朱慶民就首先動員劉啟新承包大棚,并表示全力支持他創業。就這樣,在朱慶民的鼓勵下,劉啟新承包了6棟木耳大棚,成為全村承包大棚棟數最多的一戶。
木耳大棚承包后,劉啟新首先遇到的是資金難題。據了解,每棟木耳大棚的承包費是4000元,每個棚能放1.8萬袋菌棒,每袋菌棒1.8元。除每袋菌棒工作隊補助1元之外,算下來仍需要投資10多萬元。這對劉啟新來說仍是個不小的數目。
為了解決資金難題,在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努力下,由長發村黨支部書記侯金豹擔保,為劉啟新申請了扶貧小額貸款。侯金豹又主動借給他1萬元,終于湊夠了資金。
在木耳栽培生產初期,駐村工作隊出資聘請了技術員。經過兩個多月的認真學習,劉啟新就掌握了木耳種植技術。“根據氣溫,給菌棒澆水;大棚溫度不能超過25攝氏度,否則就要打開卷簾門,木耳嬌貴得很呀……”今年一個夏季的生產周期,劉啟新把木耳種植技術每個階段的要點都記在了本子上。
眼下正是夏末初秋季節,在劉啟新的細心管理下,目前他家的6棟木耳大棚,已經收了兩三茬,效益也是全村最好的。日前,記者采訪時,劉啟新高興地說:“別看俺是第一年養木耳,可產量一點都不低。頭兩茬下來的木耳朱伯伯都幫著聯系到銷路了,去掉成本怎么也能賺個十萬八萬的。這都得感謝工作隊的朱伯伯呀!”
說起今后的打算,劉啟新信心滿滿:“以后俺哪兒也不去了,就在家養木耳了。明年俺還要在包裝和品牌上再下點功夫,爭取開出更大、更艷的‘致富花’!”
作者: 來源:鶴崗日報 編輯:蘇德媛
前三季度泰州居民恩格爾系數微降
大興區清源食藥所開展元宵節專項檢查工作
去年我市教育事業蓬勃發展
農工黨九江學院總支赴基層開展送醫活動
[成華區]成華區河渠水環境治理工作會召開
小木耳開出“致富花”
合肥市質監局開展打擊瘦身鋼筋等違法行為專項執法行動
每年生日許愿“不要再痛了”6歲白血病患兒想上學
原創客家話《九月稔子甜過酒》MV發布
龍海:公益事業透明化 群眾利益最大化
伊通縣啟動交通安全志愿活動
許家沖村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紀實之一 壩頭庫首黨旗紅
南陽市23座北斗導航基準站通過專家驗收
蚌山區緯二路街道積極開展法制宣傳活動
汕尾新地標|碧桂園·國際商業中心項目奠基儀式今日圓滿舉行
深圳今年將出臺知識產權保護條例 大幅提高侵權成本
春節哪好玩?青島這些廟會節慶不能錯過
徐德書到黃山日報社調研
福州榮譽首屆婚博會啟幕
龍文全面完成低保對象和特困人員復核認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