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世稱包公,字希仁,謚號孝肅,北宋廬州合肥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我國歷史上久負盛名的清官。
包公一生有兩大優點:一是為父母盡孝,二是為國盡忠。這里且不說他“初得功名,十年不仕”為父母盡孝的驚人之舉,也不講他剛正不阿、鐵面無私的故事,僅就其清正廉潔的思想和事跡,以及他不同凡響的為官之道和為官之德加以論述,請方家指正。
一
包公為父母盡孝之后,按照他自己的理念,應該為國盡忠或者說報國安民了。那么,包公出仕后要做什么樣的官呢?又是怎樣做官的呢?首先說的是包公出仕的時代背景。
包公任職期間,正值社會矛盾趨于尖銳,改革呼聲日趨高漲。包公關心百姓疾苦,洞察社會矛盾,積極參與改革,興利除弊,提出很多務實措施,正如《孝肅包公墓志銘》中提到的“公所蒞職,常急吏寬民,凡橫斂無名之入,多所蠲除”。包公勤于政務,盡職盡責,夙夜匪懈,最終病逝于樞密副使任上。
關于包公清正廉潔、以民為本,其主要事跡和優良品德有如下方面。
勤政安民,為民請命。包公治國思想與從政實踐,以“安民立國”為核心,緊緊圍繞“民本”理念,救災以得民心,行法治以取信于民,強國防以固立國之本。
勤為百業之基。包公主張為官要勤于政務,方能政有條理,事無留滯,勤勉盡職。他不僅身體力行,而且要求官員恪盡職守、勤政敬業、造福于民。
勸諫君主。宋仁宗在位期間,多次發生自然災害及天象異常,包公借以諫言時政。他在《論日食》《論星變》等奏疏中指出:“今政失于寬,而弊在于姑息,官馳于茍簡”,勸勉仁宗“發號施令,在乎必行;賞德罰罪,在于不濫。振舉綱目,杜絕萌漸”“日御便殿,博延公卿,詢訪直言,講求古道,勵精為治,以答天戒”。
不用贓吏。包公在《乞不用贓吏疏》中指出:“臣聞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他認為清官廉吏是民眾的表率,而貪官污吏則是民眾的盜賊。他主張用人要選擇忠臣君子,絕不能任用奸邪小人。
調整官員休假。宋代休假制度較為寬松,官員全年休假76天,其中春節、清明、冬至3個節日,各休假7天。對此,包公提出3點建議:元旦、清明、冬至3個節日假期由7天改為5天;游行或宴會的第二天,如遇正常假期便合并休息,不再補假;瞻仰先帝遺容、遺物后照常上班,不得早退。這使百官有更多時間處理公務。
論百官致仕(致仕就是退休)。宋代規定官員70歲退休,退休時晉升一級或恩蔭子孫。即使如此,眾多官員仍貪戀權位,既不退休又千方百計為子孫牟福利,導致官員冗濫,幾乎“十羊九牧”。包公為此上疏,請示嚴格執行70歲致仕制度。
開鑿水井,解決居民飲水問題。康定元年,包公調任端州(今廣東肇慶市)知州。到端州后,他發現百姓飲用江水經常患病,于是教百姓打井,改飲用井水,百姓患病現象大為減少。在城內一共打了7口井,百姓感激涕零,稱其為“包公井”。據《肇慶府志》記載:“包公井在官府之東,宋康定間郡守包拯所鑿,其水清冽。”直到今天,肇慶舊府衙內和龍頂崗還有兩口包公井,保存完好。
另外,包公還開鑿有廬州包公井和池州包公井。
傳說宋仁宗皇祐五年,包公任廬州知府時,為解決廬州府學師生用水困難而開鑿此井。此井現在保存在合肥包公祠內,井上建有一挑角徽派亭子,名為“廉泉”。
至和二年12月,包公調任池州知州,傳說他在池州衙門外曾鑿一深井,可供4人同時飲水,名為“四眼井”,當地百姓稱為“包公井”。元代王揆有“包井之泉,清風高潔”之句。
包公每到一處,首先想到的是解決百姓的飲水問題。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以民為本,是包公的一貫風格。
革除弊政,不持一硯歸。康定六年,包公知端州,有一件事幾乎所有宋代史書都有記載,使他名揚千古,這就是“歲滿不持一硯歸”。
《宋史》具體記載如下:
端土產硯,前守緣貢,率取數十倍以遺權貴。拯命制者才足貢數,歲滿不持一硯歸。
——《宋史·包拯傳》
端州產端硯為朝廷貢品,歷任官員為牟私利往往加額索取,民間不堪其苦。包公到任后,下令僅取貢數,廉潔自好,深受端州人民愛戴。離任時,百姓為表感念之情,將一塊精致端硯悄悄付與包公書童。船行至羚羊峽,狂風大作,電閃雷鳴,包公事感蹊蹺,立即查問,書童如實稟報。包公立即取來端硯拋入江中,剎時,風平浪靜。
不久,包公擲硯處出現一小島綠洲,名曰“硯洲”。
外甥有理打得舅。包公任職廬州期間,親朋故舊借其勢力,做一些違法亂紀的事情,弄得縣、鎮地方官很難辦。一次,包公的從舅犯法,仗勢霸占了鄉民田產。因縣、鄉不便處理,人家直接告狀到廬州府包公那里。包公覺得這不是個案,也不是從舅一人干違法亂紀的事,必須嚴肅處理。包公依法辦事,直接把從舅傳到大堂審問,情況屬實,依法打了一頓板子,勒令退還人家田產,并賠禮道歉。群眾拍手稱快,贊揚包公“外甥有理打得舅”,還敲鑼打鼓給府衙送了一塊大匾“廬陽正氣”。
為此,司馬光在《涑水記聞》卷九記載:“包希仁知廬州,廬州即鄉里也,親舊多乘勢擾官府。有從舅犯法,希仁撻之,自是親舊皆屏息。”
抗洪救災,疏浚惠民河。包公做親民官的最高官職是權知開封府,即當開封府尹。包公是嘉祐元年被任命為權知開封府的,這年包公58歲。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包公上任后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疏浚惠民河。
當時惠民河經常發大水,成為東京城的一大水患。包公查明水患原因乃權貴勢族越界修建花園、水榭、侵占河道所致,遂毅然下令將樓臺、園榭全部拆毀,惠民河得以暢通。有權貴持地券與包公相爭,包公親自勘量、查證,揭示其偽,并上奏朝廷加以嚴懲。有民謠傳唱:“惠民河,又重開,從此咱不再受災。萬民齊頌包青天,氣死老賊張百壞。”
這樣以來,包公威名大震,史載:
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童稚婦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
——《宋史·包拯傳》
知開封府,為人剛嚴。包公在開封府任職1年半。開封府因為是皇帝和朝廷百官居住地,人際關系十分復雜,請托關系、打通關節的現象十分嚴重。包公為糾正不正之風,率先垂范。司馬光《涑水記聞》卷十云:包公“知開封府,為人剛嚴,不可干以私。京師為之語曰:‘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吏民畏服,遠近稱之。”
北宋開封府舊制:凡是到府衙告狀之人,不能直接到大堂申訴,府吏坐在門口,先收牒狀,叫做“牌司”。府吏常借此敲詐勒索。如果訴訟者不給府吏送錢,即使有再大的冤情,也很難進府門,正如老百姓所云:衙門大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包公權知開封府后,改革訴訟制度,廢除“牌司”,“開正門”,允許訴訟人直接到公堂當面陳述冤情,百姓對此改革交口稱贊。
開封府是包公當親民官的最后一站,次年他升任為御史中丞,即朝廷最高監察官,相當于最高檢察院檢察長。包公當監察官反腐倡廉的事跡,如七彈大貪官王逵,兩彈宰相宋庠,智斷“冷清案”,出使契丹,不辱使命;輕徭薄賦,開源節流;怒彈國丈張堯佐等無不膾炙人口,家喻戶曉。
二
水有源,樹有根。包公清正廉潔的思想和行為,絕不是空穴來風,也不是后人貼的標簽,而是有史可查、有據可依。包公之所以能夠做到清正廉潔,具備一個優秀官員的素質,有著深厚的思想根源。從內外兼修的角度分析,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讀書交往,品學兼優。在宋代,出身于平民百姓和中小地主家庭的人,要想擠進官場,顯達于世,只有讀書做官這一條途徑。包公當然也不例外。他從小就在自家宅院附近的香花墩讀書。據史料記載,包公少年老成。
挺然若成人,不為狎戲。
——吳奎《包公墓志銘》
就是說,少年包公像個小大人,不貪玩。他品學兼優,遠近聞名。包公少年時曾拒絕富人宴請。南宋朱熹盛贊包公以“立己接人之嚴”,提倡待人接物以包公為榜樣,不隨便交際鄉紳、熟絡關系,避免“遇事入手,處之頗有掣肘處”。
治家以孝,為國以忠。包公的孝,來源于他從小接受孔孟關于孝的名言論述和民間故事,他把孝和忠融為一體。在他看來,孝,乃立身之本、家和之本與國安之基。孝,始于事親,中與事君,終于立身。孝親持家,則家政修明,內外無怨。孝延至忠,則君親合一,孝國以忠。
包公十年不仕,侍奉雙親,絕不是為了一己私利,也不是為了掙得一個孝子的名聲,而是韜光養晦,積蓄力量,厚積薄發,出仕后更好地為國盡忠。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干終成棟,精鋼不作鉤。
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史冊有遺訓,毋貽來者羞。
——包拯《書端州郡齋壁》
這首詩寫于包公為父母盡孝十年不仕之后與復官之前,公開申明了自己為人處世和從政做官的道德準則。其大意是:
清心寡欲是修身養性的根本,正道直行是處世和做官的原則。只要是根子正樹干直的良木,必能成為國家棟梁之才。純粹的精鋼是不能扭曲而做彎鉤的。國家的倉庫充盈了,老鼠麻雀也會喜躍不止。如果田地里連草也不長,那么狐貍兔子都要犯愁。書上記載著先賢的訓誡,做官不能有惡行劣跡而被后人羞辱。
這首詩是包公一生的的座右銘,也是一首正氣歌。他是唱著正氣歌去復仕做官的。他要做一個無愧于先賢和后人的清官廉吏。
后來,包公完全踐行了自己的諾言。他立朝26年,上報國家,下安黎民,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勇斗貪官污吏,務求國泰民安,終于成就了一個傳頌千載的杰出人物——“包青天” 。
布衣執政,廉潔家訓。包公歷官多年,位尊樞密副使,生活卻很節儉,“雖貴,衣服、器用、飲食,如布衣時”。包公的妻子董氏同樣節儉。墓志銘記載包公妻子董氏,“內克盡婦道,外不失族人歡心者,蓋十三年。孝肅漸貴,夫人與公終日相對,亡聲伎珍怪之玩,素風泊然”。
包公反腐倡廉身體力行,給后世子孫立了一條嚴格的家訓:“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就是說,包家后世子孫當官,如有貪贓枉法者,開除族籍,不準再回包家,死后也不準葬入包家祖墳。不遵從此訓,包公就不承認他們是自己的子孫。包公還請工匠把這則家訓刻在石碑上,豎立在堂屋東壁,垂照后世。
包公的廉政事跡對包公家族產生了重要影響。由此形成了包氏家族特有的“孝肅家風”,在潛移默化中潤澤后世。
三
包公生性耿直,入仕后以鐵面無私著稱。從政26年,歷任10多種職務,不管官職如何調動,不論面對皇族還是權臣,他都不改初衷,剛正不阿,直言敢諫,贏得萬民頌揚,留下千古清名。宋人稱其為“勁正之臣”,百姓盛贊包公為“鐵面青天”。
包公勤政愛民、清正廉潔,剛正不阿、鐵面無私,影響深遠,歷代名家都對包拯給予高度評價。舉例如下:
拯性峭直,惡吏苛刻,務敦厚,雖甚嫉惡,而未嘗不推以忠恕也。與人不茍合,不偽辭色悅人,平居無私書,故人、親黨皆絕之。
——《宋史·包拯傳》
少有孝行,聞于鄉里。晚有直節,著在朝廷。
——歐陽修《歐陽文忠公集》
俊節高志,凌乎青云。人或曲隨,我直其為;人或善容,我抗其辭。自始及終,言行必一。
——吳奎《宋故樞密副使孝肅包公墓志銘》
清代名臣曾國藩非常推崇包公的勤政。他認為,官員身擔重責,政務紛繁復雜,勤政才能使政務無所廢弛,處理有序。
包公事跡世代相傳,民間傳說日益豐富,千百年來,包公已成為正義的化身,清官的表率。
無論是歷史上的包公,還是文學上的包公都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化身。包公的美名之所以能夠千古流傳,其形象贏得人民群眾的敬仰,是因為包公的事跡和思想凝聚了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契合了人民群眾對更加美好生活的期盼,順應了新時代社會發展更加公平正義的歷史潮流。包公文化、包公思想、包公精神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對包公文化的研究、總結和概括,并不斷弘揚和傳承,有利于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自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在黨的領導下,在人民群眾的擁護下,在包公精神的影響下,涌現出一批又一批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好官。譬如人民公仆焦裕祿,三赴青藏高原獻出生命的孔繁森、一心為民的鄭培民、本色村官沈浩等,包公勤政愛民、清正廉潔的傳統在他們身上得以發揚光大。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多次強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科學運用我國古代歷史智慧推進反腐倡廉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幾次講話中都提到包公,非常贊賞包公的勤政愛民、清正廉潔、鐵面無私。
2014年1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到:“一代清官包拯,據說一生只流傳下來這一首詩。人們贊頌包公斷案如神,卻不能忽略,他能秉公執法,恰因心中無貪欲,可以無所顧忌。中國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清官,他們深受群眾擁戴,至今仍在人們心中占有重要的分量,這些人帶頭守法,維護國法尊嚴。如果一個官員自己到處揩油,很難指望他能維護法律所要求的公平正義。”其中強調包公能嚴于律己、不徇私情,所以能鐵面無私、秉公執法。
2014年3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省蘭考縣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首先來到焦裕祿同志紀念館。習近平在這里會見了5名焦裕祿式的好干部,第一個見的是蘭考縣紀委副書記、監察局局長趙雪廷。習近平對趙雪廷說,“你肩上擔子很重,要當現代的‘鐵包公’,要對腐敗現象‘零容忍’啊”。趙雪廷說,總書記的話不僅是對自己的教誨,也是對紀檢監察干部提出的嚴格要求。其中主要要求紀檢監察干部要加強對官員的監督和約束,辦案要鐵面無私。
2015年1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保持高壓態勢不放松,堅決遏制腐敗現象蔓延勢頭。重癥要用猛藥。查處腐敗問題,必須堅持零容忍的態度不變、猛藥去疴的決心不減、刮骨療毒的勇氣不泄、嚴厲懲處的尺度不松,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發現多少查處多少,不定指標,上不封頂,讓那些想搞腐敗的人斷了念頭,搞了腐敗的人付出代價。‘誅一惡則眾惡懼’,包公把‘龍虎狗’三具鍘刀擺在開封府大堂之上,無論皇親國戚還是高官小吏,誰敢以身試法,都毫不留情。反腐敗斗爭沒有禁區,沒有特區,也不能有盲區。我們要把反腐利劍舉起來、用起來,形成強大震懾,讓那些心存僥幸、還想搞腐敗活動的人心存畏懼。”
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汲取我國古代反腐倡廉的思想智慧,學習借鑒清官包公的重要事例,足以說明包公清正廉潔的深遠影響和現代價值。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包公堪稱清正廉潔的楷模,博大精深的包公廉政文化千古流傳,歷久彌新。新時代仍然需要大力弘揚包公廉政文化,讓包公廉政文化成為黨員干部的一面旗幟,融入廣大干部群眾的血脈和靈魂之中,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偉大工程。
百姓誰不愛好官?新時代,新征程,新目標,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人民呼喚新時代涌現出更多清正廉潔百姓愛戴的好官,擔負起時代重任,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古城旅游在升級 不夜城紹興之夜究竟有多美
臨江派出所培訓消防車操作
路澤太公路迎賓大橋24日下午3時爆破
西青區不斷提升旅游業發展水平
陳吉寧主持北京市2018年第二次區政府工作交流會議
包公廉政文化千古流傳
今天,江西35.4萬考生高考了!
荊州民政半年成績:社會救助標準提高到全省中等水平
真降價!黿頭渚門票僅90元 今起取消車船費
“十萬八千”引領小康路
公辦高中新生入學注冊12日開始
胡和平深入我市調研
每5個人中有一個老年人 臨沂老年人護理員現缺口
緊盯重點問題 突出抓好細節
十年改變與感恩 抗震救災英雄少年長大了
邵陽市安委辦啟動“春雷2018”專項整治行動暗訪督查
麻城白果鎮重拳出擊打擊非法洗砂屯砂行為
愛心媽媽為“愛心年夜飯”送來支持 “同是愛心人,同為貧困家庭”
濟南市部分小學提前舉辦新生適應性課程 幫助“小不點”成長為小學生
依法有效監督 助力精準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