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樂合奏《梁祝》。 顧俊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8月17日下午,由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主辦,海陵區委宣傳部、海陵區文明辦等部門聯合承辦的“我們的節日·七夕”主題活動在海陵區行政服務大廳舉行。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發源于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七夕”節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之間“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雙方對愛的承諾。隨著時間演變,“七夕”節現已成為中國的情人節。
蓮藕上插著大大小小七根繡花針,幾位女子凝神屏氣,手執五色絲線,連續穿針引線……當天舉行的“穿針乞巧”活動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觀看。
26歲的未婚女青年小林,容貌清秀、身材嬌小,她在“穿針乞巧”比賽中獲勝。“我是姜堰人,在蘇州上的大學。”小林介紹,在大學期間她與一位蘇州籍的學長相戀,“我們已交往了6年,感情很穩定。”第一次身著漢服參加“穿針乞巧”比賽,小林很興奮,她表示要將當日活動圖片,用微信發給男友看,一起分享快樂。
漢服展示秀環節,則再現了夫妻交拜、合巹、結發等漢唐禮儀。看到2歲半的孫子和5歲的外孫女饒有興致地模仿這些禮儀,市民老孫趁機給孩子們講解起“七夕”節的來歷。他說,帶孩子們前來參加這次活動,就是為了讓這個古老的節日以愉悅的印象走進孩子們的心靈。
27歲的興化小伙吳剛告訴記者,他自己在酒店工作,目睹過上千場西式婚禮,那些固然浪漫,卻少了中華傳統文化的色彩,“我回去也要辦一場這樣的婚禮,還要說服周圍的朋友也辦。”
為凸顯“七夕”節愛情忠貞、家庭幸福等文化內涵,主辦方在節目的編排上做足了功課。戲曲聯唱、情歌串燒、情景音樂劇等節目貫穿古今,地方戲、民歌情歌紛紛登臺,給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覺和聽覺的盛宴。
“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神話傳說,在中國家喻戶曉。”市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說,舉辦“我們的節日·七夕”主題活動,就是要讓更多青少年了解中國傳統文化,讓青年一代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家庭觀,促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市公安局“三個堅持”鍛造公安“鐵軍”
宿遷一女子微信轉賬轉錯人 對方不但收錢還將其拉黑
茅坪場鎮|“瘧疾日”宣傳送到體檢臺前(圖)
市區第三批天然氣置換于3月21日開始
我市重點打造100條生態樣本河道
歌唱忠貞愛情家庭幸福
我市首筆環境保護稅在東豐縣地稅局完成申報繳納
首屆石林臺創園農民豐收節啟幕
榆中青城古鎮舉辦城隍出府民俗活動
公園改變著揚州人的生活方式 百姓紛紛點贊“家門口的公園”
呼市經濟技術開發區1至8月財政收入情況
丹江口呂家河民歌進課堂 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嘉善縣召開“踐行‘三大’活動‘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城市’百日攻堅行動”部署會
青島市供銷社組織老干部支部暢談十九大盛況感受改革發展新貌
我市舉行慶元旦迎新春全民健身活動
余杭街道:巾幗治水 扮美家園
坪石一處農田驚現戰時遺留迫擊炮彈
五蓮縣松柏鎮西白廟村:“黨建+家文化”助推鄉村振興
大學錄取通知書到了,他卻報名去參軍啟東青年朱路真葉:我要成為家族第四代軍人
南通南園路文明送考一條街 志愿者服務高考第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