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日趨嚴峻的老齡化壓力,我市將推進醫養結合,作為夯實健康養老服務的基礎和提升健康養老服務水平的關鍵舉措,著力提高養老、康復與醫療服務的連續性、協調性和整體性,初步建立醫養結合養老照護服務體系。
老齡化呈現四大特點
來自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我市于1982年進入老齡化社會,是全國、全省最早進入人口老齡化的地區,比全國早17年,比全省早4年,也是全國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綜合來看,當前我市人口老齡化主要呈現出四大特點。
基數大。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中,60歲及以上人口20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7.25萬人,占全部常住人口的比重達到28.47%,比上年提高0.98個百分點。其中65歲以上人口14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78萬人,占全部常住人口的比重為20.12%,比上年提高0.92個百分點。我市是全省設區市中唯一一個65歲以上人口比重超過20%的地區,比全省平均水平高6.75個百分點。
增速快。自1982年至2017年35年間,全市60歲以上老年人凈增149萬,平均每年凈增4.2萬人。
壽齡高。80周歲以上的高齡老人達36.11萬,百歲以上壽星為1130位。
空巢比例高。我市有60歲以上老年人口家庭占全部家庭的比重為53%,其中超過40%的有老年人口家庭為單身老人或一對老年夫婦生活,個別地區空巢老人比重超過了70%。
構建多樣化養老服務體系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老齡健康服務事業,構建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體系,決策推進了一大批養老服務重點項目?!笔行l計委主任陳冬梅介紹說。
全市一直致力于在“老有所養”上下功夫,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養老機構243家,機構床位48249張,護理型養老機構(含護理院)35家,各類護理型床位22364張,占養老機構總床位數的46.4%。
針對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點,各級醫療衛生機構開展老年健康教育,做好老年疾病預防工作,倡導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港閘區依托“一助百”健康助老工程為民辦實事項目,區政府每年安排80萬元專項經費,免費為80歲以上老人提供送醫、送藥、送健康知識上門服務。
更為可喜的是,我市以服務老年人健康為根本,創新老年護理、醫療、康復體制機制,統籌推進醫養結合服務體系建設的做法得到了國家的肯定。2016年6月,南通被國家衛計委、民政部確定為首批醫養結合全國試點城市,并以此為契機,初步建立起醫養結合養老照護服務體系。
一方面,我市鼓勵大醫院通過醫療聯合體的形式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開設聯合病房,全面構建以老年康復醫院、護理院、綜合醫院老年病科及老年門診為主體,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及村衛生室為基礎的為老醫療服務網絡。另一方面,落實社會辦醫扶持政策,放寬準入,簡化流程,優先支持社會力量投資舉辦康復醫院、護理院等為老服務專業機構,在建設經費、床位資助、運營補貼、人員晉升等方面給予公立機構相同政策。先后建成常青樂齡護理院、瑞慈美邸護理院、安體護理院等11所護理院,專業護理床位超過1800張。
再接再厲推進五大行動
“下一步,我們將把保障老年人基本健康養老需求放在首位,圍繞建設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城市、打造‘強富美高’新南通的定位,逐步建立覆蓋城鄉、布局合理、規模適宜、功能完善的醫養結合服務體系,保障老年人能夠獲得適宜、綜合、連續的整合型健康服務,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實現健康老齡化?!标惗氛f。
據悉,未來我市將通過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深度整合養老和醫療資源,大力推進“五大行動”:圍繞居家醫養結合開展服務強基行動,重點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家庭病床服務的供給上務實推進;圍繞社區居家醫養結合實施服務提升行動,推動社區護理站規?;?、品牌化、規范化發展,推廣“健康小屋”建設,提供就近、便捷的服務;圍繞機構醫養結合推進服務促進行動,提升養老機構的醫療服務能力,延伸醫療機構的康復護理服務;圍繞專業醫養結合機構發展開展倍增行動,至2020年,全市至少建成1所安寧療護中心或有安寧療護功能的醫療機構,護理院總量在現有基礎上翻一番,護理型床位占養老機構床位總數50%以上;發揮南通中醫藥特色優勢實施健康養老服務發展行動,堅持養生與養老相結合,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館”和村衛生室“中醫閣”建設,發展中醫藥特色醫養結合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