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日報)特約記者 劉愛理 記者 王雁博 報道:“今天來辦理企業注冊登記相關業務,咨詢服務志愿者王亞榮不急不躁,耐心指導,全程幫助我準備申請材料,填寫表格,我非常滿意。”日前,在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政務服務大廳辦事的個體工商戶萬先生告訴記者。
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2015年12月,市政府將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確定為全市“三個一”改革試點。該區在全市率先組建行政審批局、市場監管局和綜合執法局,重點在創新行政審批服務、創新市場監管體制、探索建立綜合執法體制三個方面實現突破,形成“一枚印章管審批、一支隊伍管執法、一個部門管市場”的“三個一”管理模式。改革實施兩年多來,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優化政務服務環境為目標,不斷深入推進 “放管服”改革工作,多措并舉在為民辦事上減環節、優流程、壓時限、提效能,進一步增強辦事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服務再融合,變“各自為政”為“聯合辦公”
為方便群眾辦事,讓群眾少跑路,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政務服務中心按照“一樓式辦公、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務、一網式運行”模式,進一步優化機構設置,陸續承接國土資源、規劃、房管等19家市直部門下放的166項行政許可和公共服務事項,在區政務服務大廳開設綜合服務窗口集中辦理,讓企業和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
今年以來,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聚焦投資項目建設審批服務,按照“同步工程”理念,采取同步受理、容缺預審和代辦服務等方式,開設投資項目綜合服務窗口,暢通項目建設服務綠色通道,探索實施區域評估、多圖聯審和聯合驗收等審批服務模式,不斷提高項目建設服務質效,有效推動東風小康遷建、新能源產業園等45個重點建設項目落地。
服務再規范,變 “多頭跑”為“不見面”審批
“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是以便民為前提的行政許可方式的優化重組。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政務服務中心按照 “服務優先、輔導靠前”的原則,通過開展“一窗受理、后臺分類審批、集成服務”,使原來進駐區政務服務大廳的30個服務窗口壓縮至20個,并抽調咨詢輔導人員,全面實行“一對一、心貼心”專業咨詢輔導,幫助辦事群眾解讀政策、填寫表格,辦事群眾在咨詢處就能明白有關事項的辦理流程和所需材料。通過專業輔導,辦事群眾將申請材料一次備齊交至窗口,基本實現“只跑一次腿,事就能辦好”。
該區實行窗口統一發證,窗口工作人員通過免費郵寄證照等方式,實現審批人員和辦事群眾申請受理、辦結領證“兩頭”不見,促使各職能部門陽光審批、廉潔審批。
服務再提速,變“扎堆辦理”為“一網通辦”
按照省市統一安排,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不斷完善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在全市率先實現省、市、區、街辦、村五級“政務服務一張網”互聯互通,有力推進了審批服務規范化、集約化和標準化建設,逐步實現企業辦事不出園區、居民辦事不出社區。自今年4月1日全區實施網上審批以來,累計向湖北省政務服務網推送辦件2021件,向群眾免費寄送證照文書1238件,區政務服務中心工商、食藥監、民政和人社等窗口率先在一些事項上實現了“最多跑一次”。
推進政務服務“一門、一網、一次”改革。嚴格落實“放管服”改革“五張清單”要求,堅決做到目錄之外無審批、清單之外無收費。在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中,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進一步完善 “一次性告知”“一窗受理”和“全程代辦”等工作機制,采取“提前介入、點點對接、現場反饋、跟蹤盯辦”工作模式,更好更優地服務項目建設。同時,把開展“互聯網+放管服”改革情況納入年度績效考核體系,與第三方評估、社會評價結合起來,加大督查力度,創新督查方式,確保各項改革措施落到實處。
青云譜區專項整治建筑余土拋撒亂倒
項目“全覆蓋” 服務“零距離”我市農家書屋“1+X”建設工程收獲豐
林州市召開脫貧攻堅第十二次推進會議
黨建強 鄉村興
學習型城市建設十件大事評選正式啟動
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深化“放管服”改革 讓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
中山市科技信貸風險準備金第二十批入池企業名單公布
春節期間也能辦身份證 具體時間為初四初五上午
三菱奔馳召回四批次汽車 召回總數為42196輛
東莞84個公益創投項目將獲資助261萬元
結對共建 關愛溫暖殘疾困難家庭
胡和平調研學校“創文”工作開展情況
2018年永福縣青年歌手大賽開始報名
納溪區棉花坡鎮:為創文“小衛士”點贊
我市公路客運站汽車票實現在線免費改簽
蓬江區高標準建設創文示范點 創文成果“養眼”又“養心”
蘇州絲綢博物館喊你領養蠶寶寶
千元獎勵@你!“清廉寧波”公益廣告征集開始了
河南焦作市副市長魏超杰自動投案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渝北區天竺路社區組織開展“衣舊情深·愛物知恩”志愿服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