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文物保護與修復學院成立一周年之際推出新舉措:依靠海內外一流頂尖文物、博物館和收藏方面的專家資源,今年4月起在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推出文修講堂。文修講堂共分專家系列10講、博物館館長系列10講、收藏家系列10講,并將出版文修講堂系列讀本,希望為培養優秀的文物保護與修復人才,傳承中華傳統技藝開辟一條新路。
學校教育與實際需求脫節
作為“文修講堂系列讀本”,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文物保護與修復學院副院長、文博專家季崇建所著的《收藏學論》《重讀中國佛像雕刻史》《中國古代書法品鑒》,近日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先行推出。談及設立“文修講堂”的目的,季崇建強調,“文物保護與修復,保護在前,修復在后。修復不單是一門手頭功夫,只有在理解文物的基礎上,才能為每件文物制訂最合適的修復方案。”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文物保護與修復學院的前身是視覺藝術學院所屬美術學院2008年起開設的油畫保護與修復、陶瓷保護與修復、紙本保護與修復等三個文物相關專業,已有150多位畢業生。其中,27%的畢業生分布在全國文博行業就業,還有很多學生選擇去意大利、日本等國家繼續深造。一面是國內文物修復行業人才奇缺,一面是大部分相關專業畢業生不具備直接進行文物修復實踐的能力。數據顯示,我國已公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29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831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8371處;先后公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19座(2012年),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528座(2014年)。全國館藏文物3000萬件(套),半數以上需修復。而目前全國文化遺產行業從業人員約11萬人,即便全員上崗,每人年均修復50件計,全部修復至少需要150年。
探索“需學研產”協同模式
在專家看來,要培養合格的文物修復人才,必須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才能讓這門“上手攢功夫”的技藝如虎添翼。季崇建說,更重要的是養成一顆理解文物、尊重文物、珍愛文物的“文心”,在真正進入文物修復行業后,也能更快上手,更有成就。上海視覺藝術學院開設“文修講堂”,邀國內外最具權威的文物鑒賞大師授課,并編纂系列讀本,傳文物品鑒研讀之經,論古今視覺審美之道,便是“文心”養成的過程。
都說文物修復工作者是“文物醫生”,要成為合格的“醫生”,需要更多實踐與理論的積累。據了解,文物保護與修復教育領域還在探索“中本貫通”培養模式,將有針對性的相關基礎課前移至中職教育階段,與高校教學貫通,發揮“需學研產”協同創新優勢,培養社會亟需的合格文物保護與修復人才。
雨湖區委第一巡察組進駐區教育局
【環衛所】城中區環衛所及時清洗撒漏沙泥確保道路暢通安全
樹人學校初中學費擬調整 每學期9000元調為11700元
快馬加鞭建設城市門戶新高地 空港經濟新高地 對外開放新高地
江門逾2萬人報考,2018年考試錄用公務員4月筆試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4月起推文修講堂 在理解基礎上修復文物
城區多條公交線路 臨時調整
六安市城北小學西校區召開“網絡教育”主題班隊會
梧桐樹下鳳凰棲
懷仁縣被命名為“中國綠豆之鄉”稱號
任鶴林講開封年畫里的故事系列報道之六十二:大豐收(下)
蔣超良看望慰問基層教師并與教師代表座談
省委黨建辦秘書處處長陳潤培赴雨城區調研黨代表履職和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工作
17歲渣男飆演技,騙取34歲女近百萬并為其生子
71.6萬畝稻麥實現全程機械化生產
10億元中央資金支持寧夏惠民生補短板
北岸西亭安置區將于今年國慶期間竣工驗收
市農業局突出“五抓”推進樂山循環農業發展
白云區鋁興社區開展禁毒宣傳“十進”進門面活動
東莞市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中心建設現場推進會在黃江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