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海
在固始縣南大橋鄉黃柏村,提起“養鱔專家”吳緒賢,無人不豎起大拇指。這是因為是他解決了淮河水系養殖鱔魚死亡率高、生長慢的問題,是他多年來無償為貧困戶提供養殖技術和銷路,也是他成立了集養殖、服務、銷售為一體的專業養鱔合作社,既杜絕了惡意低價競爭,保護了養殖戶的利益,又以大戶抱團的方式取得了鱔魚在當地的定價權,達到了鱔魚增產又增收的目標。
記者昨日上午見到吳緒賢時,他正在合作社的魚塘旁指導本村貧困戶彭仁富如何喂養鱔魚。“老彭不僅把自家的3畝田流轉到合作社了,本人也在這兒務工,既能每月領工資,年底還能拿土地租金,脫貧指日可待啊!”吳緒賢的一番話說到了彭仁富的心坎兒上。“跟著你這個‘養鱔專家’干,咋能不脫貧呢!”彭仁富拍著吳緒賢的胳膊高興地說道。
其實,吳緒賢這個“養鱔專家”的稱號來得并不容易,也見證了他從小康到貧困再到帶動貧困戶致富的艱辛歷程。
2004年,為改變村里的貧困面貌,已經當了9年村干部的吳緒賢決定辭職到外面闖一闖。“見見世面,學門技術,回來帶領鄉親們一起干!”他說。
外出打工近7年,聰明勤奮的吳緒賢不僅攢下了一筆積蓄,也在時刻尋找“商機”。2010年,在廣東增城一家印染廠打工的吳緒賢無意中了解到當地鱔魚養殖利潤高、銷路旺、技術成熟,便萌生了在家鄉養殖鱔魚的念頭。
說干就干,2011年春,吳緒賢投資20多萬元購置300多口網箱,流轉10畝水塘,收購5萬多尾鱔苗,辦起了生態養殖園。但次年10月,眼看收獲將至,鱔魚卻大量死亡,用藥、換水、加氧、減少投料等專家指導的方法都無濟于事,痛定思痛的吳緒賢決定停養一年,認真鉆研養殖技術,并外出考察學習。2014年,他把僅剩的10萬元積蓄全部投進去,但因第二年夏季多雨低溫,鱔魚再次大面積死亡,這兩次“折騰”,讓吳緒賢從小康跌至貧困。
“‘學費’交得有點貴,但我卻從兩次失敗中找到了在淮河水系養殖鱔魚的規律和技巧。”2016年,吳緒賢再次籌借10多萬元,對土壤、水質進行改良,調整完善養殖技術,這一次他終于成功了,不僅還清了外債,還有節余。
吳緒賢的淮水養鱔“試點”成功后,四鄰八鄉都來取經,他都傾囊相授。如今,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吳緒賢帶動16戶村民養鱔,其中有8戶貧困戶,去年戶均增收5000多元。
“幫助村民掌握養殖技術只是第一步,給貧困戶爭取貼息貸款擴大養殖面積,讓養殖大戶形成供銷利益聯盟,建設鱔魚育苗廠等都是我們正在做的事。”吳緒賢說,“大家都打趣說我是‘養鱔專家’,可我也得不斷充電學習,了解市場行情,這樣才能帶領鄉親們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順暢。”
“博士縣”培育人才更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停電計劃
萬勇現場推進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建設
省維穩工作督導組來到夾江縣司法局黃土司法所督導檢查安保維穩工作
世界讀書日|江永八旬老人貧困村里贈書防癌
【走轉改】“養鱔專家”吳緒賢
異地違章如何處理?在“交管12123”綁定車輛即可
推“共享稻田”搞“飛地扶貧 寧波精準扶貧“玩出新花樣”
臨沂一老人被撞受傷倒地 民警幫忙就醫獲親人感謝
去年以來云南省消協為消費者挽損1.7億元
《品牌鎂都》系列報道——“富硒”生意經 拓寬致富路
三峽工程大壩船閘通航效率再創歷史新高
南平市第二醫院開展“關愛兒童生殖健康”主題活動講座
50處隔音屏今年裝完 1號線暫不具備全線加裝條件
去冰雪大世界的車注意啦周邊道路交通臨時調整
奧迪公布兩個新商標 網友:這不是我認識的奧迪
黃麓葡萄旅游文化節8月17日啟幕
周鴻深入大英縣通仙鄉調研
省政府督查組在襄陽開展第三季度督查工作
尼再遇6.4級強震 遇難者被震落的碎片砸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