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記者從市農委獲悉,2017年,我市始終將農民增收作為“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不斷深化農村改革,落實惠民措施,拓寬農民收入渠道,經營性、工資性、轉移性、財產性四大項收入全面增長,實現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58元,同比增長9.3%,絕對值連續多年蟬聯全省首位。
經營性收入穩中有升。著力實施主體興農、生態立農、品牌富農、科技助農、金融惠農、改革促農和質量強農等“6+1”推進行動,將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并以含山大米、和縣蔬菜、姑溪河大閘蟹等區域公共品牌為載體,大力發展設施農業、訂單農業、定制農業。僅“含山大米”,以15家龍頭企業為核心,200余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實施水稻專用品牌訂單生產,落實專用品牌水稻訂單基地37.7萬畝,平均每畝提高產值200元。
工資性收入補齊短板。對在鄉農民,實施新型職業農民“職業培訓——創業培訓——研修培訓”的“三級貫通”培育,創建農業產業孵化器50家,與地方高校共建“農民學院”,推動培訓由“端菜型”向“點菜型”轉變,培育各類新型職業農民8500人,創建了一批農業經營主體,實現農民務農就業8萬人。對進城農民,通過打造“半小時就業圈”,不斷健全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促進農村勞動力就近就業,建成了省級農民工創業園11個,年均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3萬人次。
轉移性收入渠道拓寬。在全面實施農業補貼“三合一”改革的基礎上,及時兌現退耕還林、教育免費及資助、新農保養老金、新農合報銷等各類政策性惠農補貼政策,收益人群達80萬。同時,強化脫貧攻堅力度,提高農村低保兜底補助標準,將重點低保對象提高至4800元/年·人,增設地方高齡補助、殘疾補助,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全覆蓋。目前,我市貧困人口脫貧率已達95%。
財產性收入增長迅速。總結提煉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深入推進“抓股改促三變”改革,完成農村集體股改16個,在全省率先完成改革的示范園區太倉村4年人均分紅3800元。率先構建覆蓋市縣鄉村的四級聯動農村產權交易服務體系,初步打通了農村資源的市場化流通渠道,實現交易總額超過4億元,最高溢價110%。
(記者鄧婷婷通訊員李淼)
我市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受媒體關注
新 塘:開展農資檢查 護航春耕生產
網說兩會
海口一無駕照保安替業主挪車撞墻 將賠償數萬元
市政協機關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去年我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58元
岳麓區環保局召開組織生活會
長陔蝶變美如畫
2017年我市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完成投資5.5億元
2018年全國航空模型公開賽在我市開幕
衡水市召開迎接省“三醫聯動”改革專項督查協調會
綻放青春夢想 開啟高中華章 ——嘉興五高舉行2018級新生軍訓閉營儀式
“世界腎臟病日”義診
開展《職業病防治法》宣傳聚焦勞動者職業健康
我市信息軟件服務產業崛起三大集群
古城鎮五郢村特色藍莓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市規劃委員會2018年第一次會議召開
北海市水利局2018年部門預算
漳浦污水處理廠一級A擴容提標試運行
齊心關愛幫扶 協力相伴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