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農業大市,如何走出一條具有松原特色的農業現代化之路?面對艱巨的任務和嚴峻的考驗,松原市委高瞻遠矚、頂層設計,明確提出了“打生態牌、走特色路,加快建設綠色農業城”的發展目標。松原綠色農業的星星之火已顯現出燎原之勢,50多個綠色基地建設風生水起,示范帶動作用一天天凸顯,松原綠色農業城建設,也收獲累累碩果。
建好綠色基地 增加農產品有效供給
年初以來,我市堅持基地規模化、品種特色化、生產標準化,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綠色農業基地達到50個以上,綠色有機無公害種植面積達到300萬畝以上,通過基地化滾動發展、以點帶面、輻射全域,建設國家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引導推動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在鞏固玉米優勢產區、保障糧食安全基礎上,突出前郭水稻、扶余四粒紅花生、乾安黃小米、長嶺馬鈴薯、寧江有機蔬菜、查干湖有機魚等地產優勢品種,培育特色優勢種養帶和特色鄉村,打造一批全國知名的綠色大米、專用玉米、特色雜糧雜豆、有機棚菜、安全畜產品等產業基地。啟動建設國家級綠色食品檢驗中心,打造農產品質量追溯信息平臺,努力實現綠色農產品全過程可追溯、二維碼可查詢,讓松原農產品“一綠到底”。
延長產業鏈條 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松原是農業大市,農業資源優勢明顯,以農產品加工專業化、精細化、高端化為主攻方向,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拉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我市實現了農業的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增值。深入實施百億斤糧食轉化工程,落實玉米深加工補貼政策,支持嘉吉生化、吉隆玉米等玉米深加工企業擴能上產,加快盼盼食品產業園、魯花花生油等項目建設,推進魯信金禾240萬噸玉米深加工等項目落地,做大了農產品加工業量級和規模,逐步打造農產品加工業千億級產業集群。中糧、正邦、齊全、大北農、華西希望、科爾沁、乾羊、正大等生豬、肉牛、肉羊、蛋雞養殖加工項目,延長畜禽加工產業鏈,打造出精品畜牧業生產加工基地。發展農業休閑旅游,深入挖掘農業生態功能、景觀功能,促進農業與休閑、旅游等產業深度融合,打造各具特色的觀光農業、休閑農場。抓好沿江水利風景區建設,啟動了華西希望“花舞松原”生態新城等項目建設,努力把哈達山示范區打造成吉林西部生態農業的樣板區、生態旅游的先導區、生態城鎮的示范區。
打造綠色品牌 促進營銷品牌化網絡化
圍繞全省農業品牌推進年,我市集中打造了一批具有松原特色的區域性公用品牌,“松原大米”、“松原小米”、“扶余四粒紅花生”等品牌綠色農產品,已經像查干湖一樣知名。在市委、市政府的鼓勵支持下,綠色農業經營主體申請認證今年新認證“三品一標”產品60個以上。同時,搶抓“互聯網+”戰略機遇,重點推進訂單農業,推出“我在松原有一畝田”眾籌活動,組建了松原生態農產品互聯網服務公司,形成“點對點定制”、“農村電商”等營銷新路。搭建物流平臺,完善了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補齊保鮮冷鏈物流短板。加快建設扶余三井子雜糧雜豆等在東北具有唯一性的最大的糧食、雜糧雜豆、畜禽等專業化市場,打造全國重要的農產品集散中心。
近兩年來,我市綠色農業生產能力穩步提升,全市有機綠色無公害作物種植面積比例不斷增加;農產品加工企業生產能力不斷增強,農業產業發展成效明顯,以更強的決心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大的力度發展綠色農業、更實的舉措建設綠色農業城,加決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進程,不斷培育農業發展新動能、打造松原發展新優勢,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松原將成為以綠色農業為主導、生態生產生活融合發展、全國知名的綠色農業城。(王卉妍)
關于對解放南路和三環南路交叉口部分路段實行交通限制的通告
我市河長制工作躋身全省第一方陣
九三學社市委召開重陽節慰問老社員座談會
南陽農業職業學院 畢業學子抒豪情 追尋夢想塑人生
市政協機關等單位系列文化幫扶活動在翁源舉行 為群眾送上文化“年貨”
我市綠色農業城建設收獲碩果累累
全市民族宗教工作會議召開 戴源講話
衡水二中組織學生收看《開學第一課》
讓支部聚起來 讓黨員站出來
市財政局“七一”走訪慰問結對幫扶村老黨員
6號館里“觸摸”數字經濟
南海24戶家庭獲評2018年市、區“最美家庭”
景德鎮市金融學會召開第五屆秘書長會
劉禮生慰問見義勇為犧牲者家屬
市政協委員關切項目獲批 有效提升大熊貓野化放歸能力 市政協委員關注大熊貓野化培訓放歸基地建設
英德江灣大橋通車 “大市區”規劃初現雛形
北安市百場經典紅色故事會走進慶華軍工遺址博物館
衡陽集中銷毀1.27萬公斤“白板肉” 確保春節肉品安全
雙鴨山市森工辦社會職能改革教育系統移交工作啟動會議召開
市政辦機關黨委舉行微型黨課學習觀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