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思彤
今年以來,海港區民政局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視察河北時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為載體,緊緊圍繞全區中心工作,堅持改善民生、為民解困這一宗旨,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加大社會救助力度。
落實低保政策,穩步推進城鄉低保工作。截至到今年6月,全區共有城市低保對象2388戶,3369人,其中包含三無人員69人,重病人群167人,重度殘疾共811人,單親家庭47人,70周歲以上老人205人,在校學生103人,合計發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1059.6萬元;農村低保對象現有583戶,保障人數972人,其中包含殘疾人285人,老年人460人,未成年人91人,合計發放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金136.4萬元。現全區特困人員共計721人,其中分散供養623人,身體狀況為半自理類特困人員71人,全護理類特困人員40人,截止到目前共發放分散特困人員供養金及相應護理費190.2萬元;集中供養的特困人員為98人,其中半自理類特困人員35人,全護理類特困人員45人,集中供養標準由養老機構依照協議與護理類別制定相應的收費標準。
全面完成低保標準特困人員供養標準提標工作。根據《秦皇島市人民政府關于調整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通知》秦政﹝2017﹞44號文件要求,自今年1月起,區民政局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550元/人/月提升至600元/人/月,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3500/人/年提升至4000元/人/年,各分類施保也依照新執行的低保標準給予相應提高。提標后現城市低保人均補差為519元/人/月,農村低保人均補差為233.5元/人/月,符合省、市對低保人均補差的要求。同時根據《秦皇島市民政局 秦皇島市財政局關于調整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的通知》的文件要求,自今年年1月起城市分散特困人員供養標準調整為9360元/年/人,農村分散特困人員供養標準為5500元/年/人,城鄉全護理特困人員護理補貼為330元/月/人,半自理特困人員護理補貼為260元/月/人。所有城鄉最低生活保障金及特困人員供養金、護理費全部采取社會化形式發放,準時通過銀行機構直接撥付到低保對象及特困人員的存折或銀行卡中,從未有過遲滯和延后發放的情況發生。
加大對困難群眾的救助力度。根據低保提標情況,對臨時救助中的重點救助對象的救助上限在原基礎上有一定的提高,截至目前,臨時救助共救助355人,發放臨時救助金103.5萬元;醫療救助共救助246人,發放醫療救助金83萬元。為解決城鄉特困人員無錢就醫問題,今年區民政局又與秦皇島市第三醫院、秦皇島華夏耳鼻喉醫院、秦皇島瑪麗婦產醫院簽訂城鄉特困人員定點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協議,現在定點醫院已達到六家。
穩步推進民政福利工作。完成殘疾人兩項補貼提標工作,標準由每人每月50和60元提高為60和66元。完成全區5152名殘疾人的兩項補貼發放工作,共計發放資金249萬余元。完成全區186名精神障礙患者監護人以獎代補資金的統計和發放工作。共計發放資金23萬余元。為全區38名孤兒發放每月700元的生活費,上半年共計發放資金15.82萬元。
不斷完善自然災害應急保障體系。上半年共發放冬春救災款300萬元,用于解決災民災后的基本生活救助。發放市級冬春救災物資:米、面、油100套、棉被200床、棉褥120床、棉大衣40件,救助受災群眾132戶、356人次。
做好農房保險工作。全區今年共參保45572戶,按每戶9元的標準,每戶最高保額3萬元,今年共支付農房保險資金41萬元。
賴澤華到高要開展“七一”慰問活動
龍亢經濟開發區積極推進環保項目建設
我市開展第二屆“小小科學家”少年兒童科學教育體驗活動競賽
治理網絡直播亂象要有長效機制
康元公司成為我市首個全國森林康養基地建設試點單位
海港區民政局完善社會救助體系 為港城居民解憂愁
降雪影響“鐵公機” 百余列車停運客運停班
不要被錯誤的健身觀念誤導
特區發祥地涌現互聯網“特區先鋒團”
合川區雙鳳鎮:“倡導綠色生活反對浪費”宣傳進社區
順昌縣城建監察大隊與雙溪街道再次聯手吹響小區整治沖鋒號
我市成功查處一起個人擅自從事營業性演出活動案件
[太康]愛心人士售酒捐錢做公益
包河區舉行“學雷鋒志愿服務主題月”活動
開陽縣南龍鄉“六個抓”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市國土資源局年度綜合管理目標考核排全區第一位
全省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會在西安召開
東城公安分局圓滿完成溫塘三月初一(北帝誕)游會文化節安保
渝北區部署2018整治違法建筑工作 真抓實效扮靚城市促發展
蘇州市區不動產登記“人臉識別”在高新區率先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