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促進齊齊哈爾市畜牧業與生態環境協同發展的建議
九三學社齊齊哈爾市委員會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對畜牧業高度重視,認真落實國家“南豬北養”戰略和省委大力發展畜牧業的指示精神,把畜牧業作為富民強市的戰略產業來抓,探索出一條強牧業、興工業、調種植的現代牧業產業融合創新發展之路。但是,我市畜牧業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環保問題,主要表現在:畜禽糞污產生量大,布局不合理,養殖規模與消納土地匹配比例不當等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一、及時采取有力措施對畜禽糞污進行處理。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和現有條件,不斷創新糞污處理模式,篩選出適合不同地區特點的安全、高效、經濟實用的循環處理模式。要建立多部門聯合工作機制,形成“種養結合、達標排放、集中處理、循環利用”的模式。
二、科學合理進行畜牧業結構調整和布局。要科學調整養殖結構,逐步取締養殖規模小、環境污染大的落后產能,建立以大企業為龍頭拉動小企業走向規范化、標準化模式,在散養戶密集區建立集中處理中心進行處理畜禽養殖糞污。
三、建立科學的種養加消循環利用體系。養殖企業應建立自身的循環體系,引導養殖企業與種植企業、環保企業、肥料企業的合作,形成種植業產量滿足養殖業飼料供應,養殖業糞污經處理后有相應土地去消納,形成自身循環利用體系。
四、在政策上對有利于畜牧業環保的企業進行支持。要認真落實國家和省各項強牧惠牧政策,特別是對發展綠色養殖的企業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能給的政策要給足給到位,發揮政策在推動環保中的作用。
五、加大聯合執法力度。環保、農業、畜牧等相關職能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強協同配合,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區,對污染嚴重、整改不到位的養殖場或阻礙畜禽污染治理工作的行為要堅決予以懲處,形成治理工作合力。
關于我市民族地區精準扶貧 實施差別化措施的建議
市政協臺港澳僑聯絡和民族宗教委員會
我市是黑龍江省重點貧困地區,其中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的貧困程度相對更加突出。我市在省扶貧開發建檔立卡的貧困民族村有25個,分別隸屬于5縣1區、14個鄉鎮,戶籍人口53,535人,涉及滿、蒙古、回、朝鮮、達斡爾、柯爾克孜等民族的貧困戶2,335戶、4,908人,分別占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的2.6%,貧困人口的2.5%。少數民族貧困村的差異化、個性化特征,決定了精準扶貧的政策措施不可能“一刀切”。為確保少數民族貧困村如期脫貧。我們建議:
一、兼顧政策措施的統一與靈活
應充分尊重和考慮貧困民族村的差異性,避免盲目照搬其他地區的做法,允許和鼓勵各級、各地扶貧單位,開展因地制宜、因人定策,靈活機動的個性扶貧。
二、注重政策措施的靶向性
應根據貧困民族村的不同發展階段、不同時期的優勢、特點和發展困難,實現政策和具體貧困民族村的靈活對接。
三、重視鄉鎮產業化的帶動和依托
貧困民族村經濟總量微小,貧困的原因多而復雜,最終脫貧的基礎還是要依托鄉鎮的帶動和托舉。進一步完善促進民族鄉鎮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對于隨形勢發展出現的滯后、失效和空白,應及時予以修改、完善、細化、量化,增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四、科學謀劃突出特色的發展新路
應重點發展依托當地優勢資源、市場前景好、少數民族群眾參與度高、受益面廣、投資少、見效快的項目。各級政府應抓住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設旅游名鎮的契機,規劃好本地少數民族村和鄉鎮的特色建設,促進民族旅游產業的發展。
五、注重強化脫貧的內生動力
以當地的一些示范基地作為培訓基地,因地制宜地培養鄉土人才。在編制少數民族干部隊伍和人才隊伍建設規劃時,應保證少數民族村所在的鄉鎮干部比例達到或超過少數民族人口比例。
關于修建“侵華日軍化學戰罪證陳列館及侵華日軍516化武部隊遺址展示園”的建議
民革齊齊哈爾市委員會
侵華日軍516部隊是以研究、生產化學武器和培訓化武士兵為主的惡魔部隊,與侵華日軍731部隊為姊妹部隊。目前,齊齊哈爾境內侵華日軍516部隊遺址共有兩處。為銘記日本侵華歷史,揭露日本軍國主義的滔天罪行,十分有必要修建侵華日軍化學戰罪證陳列館及516遺址展示園,教育中華兒女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建議如下:
1、認清史學地位,啟動保護開發和利用。
我市相關部門應高度重視侵華日軍516化武部隊遺址、遺存的史學價值和地位,爭取國家和省有關部門的支持,盡快規劃、設計、建設 “侵華日軍化學戰罪證陳列館”和“侵華日軍516化武部隊遺址展示園”,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開展文物收集,加強史料整理與研究。
建議抓緊時間開展516部隊遺址文物的收集工作。建設罪證陳列館和遺址展示園需要大量的文物、史料和研究成果,由地方政府組織相關人員,進一步開展挖掘、征集和整理工作十分必要。
3、發掘紅色旅游資源,助力地方產業發展。
建議圍繞江橋抗戰、侵華日軍化學戰等主題,依托歷史地域特色資源,完善和提升規劃標準和項目,凸顯地方民俗特色旅游線路,打造經典旅游目的地,以此帶動上下游相關產業發展。
4、強化工作機制,促進軍民融合發展。
由于侵華日軍516部隊遺址用地產權,現屬于部隊所有,在修建陳列館和遺址展示園的規劃、設計、建設和使用中,應主動與部隊協調,積極探索創新工作機制,解決相關問題,推進這項工作,促進軍民融合發展。
加強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留住珍貴的工業鄉愁
農工黨齊齊哈爾市委員會
近年來,工業遺產保護利用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逐漸成為一個熱門話題。我市作為歷史悠久的老工業基地,保護和利用好工業遺產,規劃和發展好工業旅游,是我市最形象、最生動、最立體、最有歷史深度,也最具感染力的產業廣告,可以讓我市的產業文化底蘊更深,讓我市的產業發展走的更遠。為了加強我市工業遺產的保護和利用,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是加強工業遺產宣傳與教育。以豐富多彩的工業遺產為重點,編輯齊齊哈爾產業文化干部讀本、學生讀本、服務行業讀本,讓產業文化深入人心,讓每一個市民都成為義務講解員。二是充分發揮各級政府積極作用。把工業遺產保護利用與城市建設、生態環境恢復等結合起來,進行統一規劃,綜合治理,通過工業遺產的再造,使城市建設更具特色,使旅游利用更具活力。三是財政狀況允許時,建立工業遺產保障資金。各級政府應拿出一定的資金投入工業遺產保護和旅游開發,設立工業遺產保護專項資金。同時,要向社會明確參與工業遺產保護與旅游利用的“準入標準”,引入多元化的投資主體、資金和管理模式,發展民間保護組織和基金會。四是不斷完善工業遺產保護的法制體系。建議應在國家沒有出臺統一的工業遺產保護利用法律法規前,盡快制定相應的地方性政策法規,參照文物保護單位的方式加以保護,防止重要遺產在尚沒有認定前被拆遷或損毀。五是實施全方位、多途徑的“工業文化”經營策略。將工業遺產作為文化資源、文化資本來運營,將“工業文化”作為一種經濟手段,通過發展工業文化旅游等方式,助推我市的經濟轉型和文化振興。
關于激發我市“雙創”活力的思考與建議
市人社局黨委委員、勞動就業局局長 魏義祥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積極打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多層次、普惠性的推進“雙創”政策,喚起了大眾的熱情,創業者和創業服務機構短時期內數量激增。但與國內發達地區相比,我市在“雙創”方面還存在不小的差距,需要在諸多方面進行改進。
一、在資金扶持上既要雪中送炭,也要錦上添花
資金不足是創業者的首要難題,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幫助。五年來市政府先后為3.6萬名創業者提供了19.5億元的財政貼息貸款和2000多萬元的創業補貼,有效解決了眾多創業者初期原始投入的問題,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但不能持續支持企業成長,能夠為企業提供持續發展的是創業投資。“創投”帶來的不僅是資金流,還有技術、人才和管理等創新要素的錦上添花。目前我市的資本市場和投資運營環境還不成熟,能為創業者提供支持的投資規模不大,需要一個發展過程。2016年9月,國務院出臺了促進創業投資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了培育多元創業投資主體、大力發展合格投資者的新舉措,為我市創投市場發展指明了方向、增添了活力。
二、在平臺建設上既要擴大規模又要注重內涵
2015年9月,市政府發展眾創空間方案出臺,我市迎來眾創空間的快速發展期,產生了幾十家眾多背景各異、形態各異的眾創空間,吸引了上百名創業者進駐孵化,較好地發揮了平臺作用。但與創業者的需求相比,我市的眾創空間還普遍存在專業化運營程度不高、盈利模式單一等問題。因此,我市發展眾創空間,不僅要在擴大規模上下功夫,更要注重眾創空間孵化能力、發展潛力等內涵建設。
三、在氛圍營造上既要激勵創新又要寬容失敗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寬容失敗也是激勵創業創新的一種方式。對那些創業失敗的人員,要建立社會保障機制,在醫療保險、失業保險、最低生活保障、社會救助等方面給予相應扶持政策。
樹立安全意識 強化安全監管 保障食品產業健康發展
齊齊哈爾市政協經濟委員會
作為全國知名的綠色食品之都、農業大市、商品糧基地,市委、市政府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牽引,聚焦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食品加工強市戰略,食品產業實現了集約化、跨越式發展。飛鶴乳業、元盛食品、北大倉、富裕老窖等骨干企業領銜,食品產業已占全市工業的“半壁江山”,預計到2020年食品產業總產值有望達到千億規模,主導產業地位將更加夯實鞏固。
當前,從食品行業監管角度來看,雖然監管職責日益明晰、風險防控能力日益增強,但是由于企業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不高,食品安全領域的潛在安全風險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為此,建議市委、市政府將食品安全納入食品產業發展重點環節,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打造“鶴城食品”品牌,帶動市域經濟提檔升級。
第一,落實食品產業安全發展理念。堅持以安全為前提,以安全為保證,在抓好食品產業建設的同時,牢固樹立食品安全意識,引領合格、健康的食品進入市場,依托安全食品帶動產業健康發展和全面升級。
第二,落實全產業鏈食品安全監管措施。堅持從農藥、化肥使用上抓起,保證初級農產品食品安全;強化生產企業全過程監管,提高食品安全級別,依托安全、綠色、優質食品,打造出“鶴城食品”的口碑和品牌。
第三,落實企業食品安全工作主體責任。加強對種植養殖戶、食品生產企業的培訓,提升企業食品安全成本意識和戰略觀念,加強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質量監管,打造信譽品牌,擴大優質食品市場份額。
第四,推進食品領域高端產品創新研發。堅持以我市的綠色有機食品、乳業、畜牧業為重點,依托企業自主研發、產學研用合作、公眾創新創業等形式,開發新產品,升級老產品,提升產出附加值,推出安全、綠色、優質的高端食品產品,拓展延伸食品產業鏈條。
省運快訊 遂寧乒乓球創歷屆省運會最佳成績
三門11個工業項目集中開工 總投資6億多元
5歲女孩被?塑料板凳“咬”住手,消防忙處置……
我市醫療機構不良行為實行記分管理
市政府常務會議召開
政協齊齊哈爾市委員會12屆2次會議大會發言摘編
暑運期間 商丘火車站預計發送旅客196萬人次
洞口縣臺聯學習 《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
方烽:調頻對表抓好落實加快發展
承德市“雙創雙服”活動動員大會在市直部門引起強烈反響
車廂放不開行李拴車頂 臨沂高速交警進行批評教育
攪拌車側翻駕駛員被卡 消防人員緊急救援
蹇彪:堅決把事業單位改革任務落到實處
龍泉鎮|柏臨河畔荷花開 龍泉風景入畫來(圖)
衡水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綜述
10月14-15日江西有一次中等強度降雨天氣過程局地暴雨
老人“聽課”后買了2萬多元保健品,來3·15活動現場問“能不能治病”
市安監局優化發展環境規范審批程序
青島4300輛公交車 月底前全部實現手機支付
假期首日動博會迎萬余人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