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上午,在長江安慶漁港碼頭,2018年恢復長江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正在開展。(《安慶晚報》6月29日)
開展漁業增殖放流活動,不僅有利于水域環境的改善,而且有助于修復漁業資源、維護生態平衡,可謂功在當代、惠澤千秋的善事,其積極意義無須贅言。
要讓這些生態魚苗茁壯生長,必須采取相應的“安保”措施,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這樣才不會讓增殖放流成果“付之東流”。再者,放養在江河里的魚類,也屬于公共財物,何況我國《漁業法》明確規定:禁止使用炸魚、毒魚、電魚等破壞漁業資源的方法進行捕撈,人們對其特定價值應當保持一份敬畏。于此而言,保護放流魚苗必須拿出法治姿態,既要通過開展水域巡查、聯合執法,對非法捕撈作為露頭就打、絕不手軟,也要通過普法宣傳、案例教育,讓食客們嘴上留情,不能為了滿足一己口腹之欲而大開“殺戒”。只有這樣,江河才能安靜安寧,魚兒才能歡跳暢游。
開展增殖放流活動,最終的落腳點在于喚醒人們的生態意識,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不得不說,由于建閘筑壩、船舶航運、河水污染等原因,當下魚類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狹小。人們的貪婪和竭澤而漁,已經讓部分魚類品種瀕臨滅絕,如果再不采取保護措施,也許我們的下一代只能在教科書和博物館里看它們了。而實現這種改變,不僅僅在于個體對自然的認知、對魚類知識的更新,更在于全社會要樹立“生態+”理念,使保護一江碧水成為自覺行動。一方面要堅持保護與發展并進、生態與生產協調,善于算大賬、長遠賬和生態賬,切實把履行“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作為內化于心的政治自覺,把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另一方面要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突出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水安全保障等關鍵環節,使資源、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齊頭并進,真正讓清水長流、歲歲安瀾成為安慶亮麗的名片。
“放魚養水”是手段,保護生態才是目的,在這條道路上不能有局外人和旁觀者。明乎此,我們應該多一點定力、多一些自覺,共同為魚業資源恢復和生態環境修復扛起責任。
昌平住建委:共有產權房“棄選率70%”數據不實
蘇州市民宗局考核檢查吳江區星級宗教活動場所創建工作
“綠色蝶變”讓貧困山村邁向振興
安州梨花節引來八方賞花人
鹽田區舉辦高校畢業生就業專場招聘會 提供崗位758個
“放魚養水”沒有旁觀者
辰溪縣全縣計劃生育工作推進會召開
市商務局開展“追尋先輩足跡,弘揚支前精神”主題黨日活動
利生車行失火 過火車輛13輛 無人員傷亡
房管+稅務雙部門聯動 二手房辦稅取一次號辦兩家業務
禹城警方破獲跨省電信詐騙案 抓獲5名冒充淘寶客服詐騙人員
竹溪縣人民檢察院政法干部政治輪訓班開班
市社保局第二次代表大會
滯銷桃找到銷路 殘疾女桃農3天賣出500多斤
“古建與書畫之美”優秀作品展在李莊舉行
讓人民群眾擁有更多獲得感
睢陽區法院指導貧困村換屆選舉
龍文區政企齊發力 綜治城市環衛
永州面向全市征集“新思想進基層”主題書法作品
2018年1至8月昆明空氣質量排全國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