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黎一 通訊員 李正躍 李揚)翻開1988年8月10日的《連云港報》,頭版頭條赫然印著《國務院確定40處重點風景區 我市云臺山榜上有名》的消息,極為振奮人心。就在那一年,云霧山景區成為國務院批準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一座山,開啟了我市旅游業發展的序幕。
說來也巧。就在今年初,我市啟動全域旅游年活動,標志著旅游業正式從景區延展到城市。
從1978,到1988,再到2018 ……改革開放40年,港城旅游從一座山,拓展到了整座城。
一座神山,激活旅游大產業
數千年的連云港,山川變遷,郁郁蒼梧,眷戀著云臺山脈,根植于茫茫群峰,流布著山地文化的血脈,傳承、保護直至今日。
一座云臺山,不僅給了連云港這座城市一個名副其實的綠肺,還以其江蘇海拔最高的傲人“身高”,種種流傳千年的動人故事散發出引人入勝的神奇魅力。
連云港的旅游業就因此山而興。
“以前是沒有旅游這樣專業的說法,也沒有旅行社,可被稱為‘導游’的十來個人大多是我市外務接待的翻譯人員。”回憶起改革開放之初的旅游事業,今年剛剛從旅行社退休的老總許孟年告訴筆者。在他看來,連云港旅游業能夠興起,內因是有著如小說《西游記》里花果山這樣豐富的資源,而外因則得益于改革開放。
是的,成為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的連云港,在開放之初,數次迎來世界各地的外賓。而在當年計劃經濟時代,外辦和旅游不可避免“捆綁”在了一起,日文、英文、德文、法文、葡萄牙文……清一色“外文導游”。
如果將連云港旅游業比喻為從零起步,那么,轉機就出現在1988年。
1988年8月10日,市云臺山風景區成為被國務院批準確定的40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此后,為加快旅游業的發展,市政府對遭受戰亂毀壞及年久失修的寺廟古道、風景名勝進行修葺保護,開辟了一批新的景點,不斷完善旅游的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特別是近年來,我市各縣區、各部門突出項目帶動,提高景區開發建設水平,精心打造特色旅游產品,旅游產品品牌持續提升。僅2017年全市在建旅游重點項目59個,總投資373.35億元,完成年計劃投資99.1億元。其中灌云伊甸園、東海新水晶城建設入選國家旅游局2017全國優選旅游項目庫,歡樂海洋城項目入選2017年全省重點旅游項目,灌云縣石佛寺萬佛宮、云臺山民宿產業群一期、陶淵明文化園、絲綢之路零點公園等項目建成并投入運營,受到了游客的廣泛歡迎和好評。
40年間,我市的旅游接待設施也經歷了從無到有,再到豐富的變化。70年代,我市僅有連云飯店一家涉外旅游飯店;80年代,尤其是1984年被國家列為沿海開放城市之后,我市加強了旅游設施的建設,游、食、宿、行、購、娛等設施日益配套齊全,接待條件改善,云臺賓館、云華賓館、連云港遠洋賓館相繼興建。至1990年,經批準的旅游涉外飯店有連云飯店、云臺賓館、云華賓館、連云港科技活動中心、連云港遠洋賓館、神州賓館、天然居賓館等7家,其中神州賓館和天然居賓館是三星級賓館,另有涉外賓館飯店10余家。截至2018年8月,全市星級酒店共有23家,其中五星級2家,四星級5家,三星級16家,星級飯店客房總數2529間。
40年轉瞬,旅游產業邁向發展快車道
從緩慢的綠皮火車,到時速兩百公里的高速鐵路;從設備簡陋的招待所,到裝修精致的高端連鎖酒店;從鮮有人問津的旅游景點,到熙熙攘攘的古城古鎮;從單純的景點旅游模式,到實現區域旅游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享共建的全域旅游新模式……40年彈指一揮間,港城旅游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毫無疑問,旅游已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那時,旅游只是市政府外事接待工作的一部分,旅行社是一個接待部門,而不是經營部門。”市友好國際旅行社老總李道勇說,2003年3月25日,連云港躋身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之列,這也讓在旅游行業摸打滾爬數年的他看到了發展前景,當年,友好旅行社成立,工作人員只有兩名,除了他這個老板外就只有一名基調。不過,旅行社的生意卻非常不錯。這其中除了李道勇的自身努力外,和港城旅游業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不無聯系。
自從捧回“全國優秀旅游城市”的金子招牌后,港城旅游便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全市上下圍繞建設山海相擁的知名旅游城市的戰略定位,著力加強基礎建設,優化發展環境,大力開展宣傳促銷,打造特色品牌,旅游業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特別是2005年以來,我市將建設“山海相擁的知名旅游城市”確立為城市發展的三大定位之一,強化政策引導和組織推動,旅游業已經成為全市經濟的支柱產業和服務業的主導產業。
筆者從市旅游局了解到,截至2018年,全市有國家級旅游景區40個、景點300多處,其中1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10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3個、國家及省級特色景觀旅游名鄉鎮4家、省自駕游基地2家、省工業旅游區4家、省星級鄉村旅游區(點)49家。孔望山摩崖石刻、藤花落遺址、將軍崖巖畫、大伊山新石器時代石棺墓葬群等9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花果神山、浪漫海濱、古城名郡、桃源仙境、漁灣山水、東海溫泉、抗日名山等眾多著名景區構成了連云港“海、古、神、幽、奇、泉”六大特色和神奇浪漫的風韻。
2017年,我市圍繞旅游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建設的主要任務,以提升游客滿意度為突破口,狠抓全域旅游布局和旅游產品供給側改革,找準旅游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強弱項、補短板,著力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旅游大項目和整治市場秩序,旅游產業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態,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3386.8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58.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5%和16%。旅游年票發行量超過27萬張。
全域旅游興起 帶活一城繁華
2016年7月3日,花果山被國家旅游局批準為5a級風景區。“那一年,花果山不僅僅是拿回了一塊‘金字’招牌,其營銷思路也在轉變,就如通過淡旺季價格調整吸引更多的游客。”李道勇說,“當年我們和花果山搞了一個‘讓世界愛上孫悟空,萬人游花果山’的大型活動,3月份還接待一個來自河南18個地級市的3000多人大團。2017年,旅行社的地接量達到50000人次/年的最高峰。”李道勇清楚地記得,1998年的連云港,他所在的慧豐旅行社全年接待量僅700余人次。
這是花果山的榮耀,更是連云港這座城市的榮光。
從一座山,走向一座城,我們的旅游業發展更有底氣。2018年, 正值改革開放40周年,以“全域旅游,全新追求”為主題,美麗連云港——2018全域旅游年正式啟動,這也標志著我市旅游再次實現質的跨越。
“隨著旅游業的不斷發展,旅游不能僅僅盯在一些具象的景區景點上,而是要將旅游視野擴大到一個地區的全域。”據市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旅游業發展到現在,已經到了全民旅游和個人游、自助游為主的全新階段,發展全域旅游是大勢所趨。
“鄉村旅游”的富民效益日漸凸顯,鄉村旅游得到了快速發展。鄉村旅游這一板塊也成為我市旅游發展的新代表和旅游經濟的新引擎。
加強鄉村旅游規劃編制,大力培育發展鄉村旅游區和旅游風情小鎮,編制完成了樂童小鎮、沈云沛小鎮、宋莊絲路小鎮、海頭趕海小鎮、班莊溫泉小鎮等小鎮和新民村等特色田園鄉村規劃,依托豐富的農林水利、地方特產、鄉村民俗等資源,推動鄉村旅游區域化整體發展。
同時,我市也在加大鄉村旅游項目建設力度,啟動實施了一批風情小鎮、特色民宿、鄉村采摘、民俗觀光、基礎設施項目,其中13個特色小鎮項目計劃總投資250億元,積極爭取各方資金支持,有11個鄉村旅游項目獲得省專項引導資金380萬。強化鄉村旅游品牌意識,會同組織部實施了“百個旅游富民特色村行動計劃”,扶持朝陽街道韓李村、桃林鎮北芹村、高公島黃窩村等鄉村旅游資源富集村打造產品,優化環境,完善配套,打響品牌,涌現出一批鄉村旅游富民典型,如厲莊大櫻桃基地達6000畝,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種植大櫻桃1.53萬畝,年吸引游客40萬余人次;東海黃川鎮以草莓采摘為主打產品,全鎮有16個村約1.7萬農戶參與草莓種植,年實現旅游收入近億元;青松嶺森林公園的農村從業人員人均收入高于全市農村平均水平35%。
豐惠鎮召開第十四屆黨代會第三次會議
83名殘疾人比拼職業技能
譙城上半年五項民生工程提前交卷
港灣大橋橫跨珠江南支流 預計2020年通車
結伴同行脫貧路
旅游產業變遷:從一座山,到整座城
白水湖村:中秋送月餅情暖人心
聯合接訪中心項目搶進度保質量扎實推進工程建設
平安校園走進臨桂 300師生零距離體驗“吃雞”頂級裝備
溫嶺市全域改造產業升級實驗區住宅安置一期項目土地掛牌出讓
多少人吃得嘴唇發麻,都不肯放開這道桂花魚,秘密在于……
建橋鎮環西村民,耕山種紅柚致富
將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基礎教育
工地揚塵不達標項目 參建企業被集中約談
嚴查幫扶民生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 廈門通報四起典型問題
記者觀察:壽光洪災對全國整體蔬菜價格影響有限
龍子湖區“慶國慶、迎省運”職工乒乓球
打造城市治理新樣板 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
合肥港輻射范圍達200公里 到2040年港口岸線將達43.88公里
唐山勞動日報社組織黨員赴遵化沙石峪參觀學習(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