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海濤 見習生 張思沛)他是一位匠人,是傳統糕點的守“味”者,他有一份初心,是將傳統糕點文化發揚廣大,他是一位74歲的老人,名叫衛全發。2014年從老家開封只身一人來到鄭州,蓄發明志,為的是將傳統的糕點美食文化帶到省會,在這里扎根發芽。
衛全發老人的糕點鋪子在北三環附近,一走進店里,如果不仔細看,還以為進到了中藥店,兩扇玻璃門后掛著一面杏黃大旗,柜臺上放著老式月餅的包裝紙,店里的擺件、桌椅都帶著歷史的氣息,抬眼望去,一塊金字黑底的匾掛在上方,還有一些非物質文化傳承證書。這撲面而來的復古感,讓人仿佛徉徜在古代小街上的店鋪里。
中秋將至,店里的客人愈發增多,手工制作的月餅產量有限,不到下班時間,柜臺里的老式月餅已一掃而光。
“我來這里就是沖著衛全發來的,這個手工的味道是別的地方買不到的。”顧客告訴記者。
老衛就是這么“執拗”,手工的速度完全跟不上顧客需求,但他堅決不用機械化量產,做多做少完全看心情,誰也左右不了他。“要買等明天再來。”
傳承祖輩糕點手藝 最早可追溯到光緒年間
老衛祖傳三代都是做糕點的,家譜里面記載最早追溯到了1876年光緒年間。祖父是山西人,山西人做生意走四方,最后定居到了開封,山西出晉商,做生意不少良心,不少一兩,他的爺爺是如此,這種用心做事,童叟無欺的精神也就一代代傳到了衛全發這里。
衛全發的祖父創立了“全美”這個牌子,寓意“十全十美”。老衛理解“全”為人字之王,人立正了才是“全”。
記者走進了后面的廚房,一塊裱起來的“手上功夫”的匾額尤為顯眼,老人說這是顧客送給他的,專門找到了位名人給題了字。
制作間不大,老人的“主戰場”——木案板卻非常大,他就在上面施展“功夫”,工具很齊全,看著就有年代的烙印,光制作月餅的模具從小到大就有好幾十個,上面的雕花精巧細致。
“制作傳統面點的工具都必須是木制的,所以你們看我的這些模具都是上好的實木,有的模具甚至比我歲數都大,也有清朝年間的。還有我祖傳的駱駝刀,一共四把。”老衛興致昂昂地說著,至于駱駝刀為何如此形狀,老衛也說不上來。
所有月餅都他一個人做 量產就壞了口感
老衛對于“傳統”二字有著神圣不可侵犯的執念。他做的老廣式月餅,絕不允許摻半點假東西,只用熟花生油,青絲紅絲是陳皮做的,不蘿卜絲濫竽充數,連里面的核桃仁,每個都是他親手掰成八瓣做的餡。
“我這個月餅能放到過年的時候再吃也不會壞,里面沒有放防腐劑,都是真材實料,都是好東西、好食材,自然不會壞。”老衛說。
中秋至,月餅的訂單逐漸增多,但這個倔強的老頭堅持一個人做月餅,有時候熬到凌晨3點,早上6點就起床繼續制作。
“這些月餅如果上了機器,就變了味道,或者搞人海戰術,找一批工人來,那也不行,沒有我的傳授,味道還是不一樣,我堅守的是傳統,我要做的不單單是月餅,我希望顧客吃的是一種文化底蘊在里面。”
老衛說他做月餅時,把月餅看做一件藝術品,將自己的氣傳遞在月餅上,做到了真正的人心物合一的境界。他不一味追求量產,要對得起自己的招牌和顧客的信任,關于這一點,衛全發和他的子女也產生過矛盾,因為墨守成規的他不愿“高產”,甚至要自立門戶,重新注冊商標,守住手工做出來的老味道。
來鄭州4年蓄發明志 要把傳統手藝發揚光大
老衛有個心愿,就是讓傳統月餅在鄭州落地生根,讓衛全發的月餅成為代表鄭州傳統糕點界的一種文化。于是,他蓄發明志,不成功,不剪發。
如今4年過去了,他的頭發可以扎起長長的小辮子,他說這個目標還很長遠,8年、10年,也許再長一點,但他有這個信心。
“我想把開封的這種傳統的食文化帶入鄭州,因為鄭州在制作傳統糕點方面是缺少的,我想填補這一塊的空白,這是我的目標,我希望以后一提到鄭州做月餅的,就想到我衛全發。咱們國家的飲食文化起源于中原大地,所以中原美食是最耐人尋味的。”衛全發說。
74歲的衛全發從沒想過要退休,但他現在也想找到一個稱心的徒弟,將手藝傳承下去。這幾年有許多人慕名而來拜師,他們有的只為學手藝賺錢開加盟店,有的覺得枯燥無味,吃不了苦,最后都走了。
老衛說,選徒弟是一輩子的事情,很難,要看人品,還要能吃苦,沉得下心來,現在也不能著急。
老衛做東西講究“藥食同源”,為了迎合現代人的口味和健康追求,他進行潛心研究,月餅開始少油少糖,將食材按時節來制作,“春做酥、夏做糕、秋做餅、冬做糖”,反季節的東西堅決不要。記者也終于搞明白了他的月餅店為何那么像一家藥鋪。
衛全發堅持傳統,但并不守舊,他還說想要將老“鄭州八景”與自己的糕點相結合,做出有“鄭州味兒”的傳統糕點來。
西安將啟動“古都西安·絲路花城”項目
迎新春,瑞昌市碼頭鎮在行動
美國駐華大使:四川金融業很先進 農業合作潛力巨大
鳳凰全力打造國際旅游目的地
市商務局提醒出國勞務人員注意事項
中秋節特別策劃|74歲守“味”者離鄉開店做月餅 只為守住傳統老味道
奮斗新時代 展現新作為:開封中石化爭做環境污染防治排頭兵
三亞多部門聯合開展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推動完善三亞殯葬規范標準
莫名大火燒光了沭陽張朋生的家 全村人捐款為他建新家
29支球隊賽場“比高低”市氣排球聯賽預賽舉行
市國土資源局多項舉措提高服務效率
春暖花開謹防兒童常見傳染病
全市法院青年干警座談會召開
來哈旅游車胎被扎 民警“客串”修車工綏化游客為冰城民警點贊
兩極化口碑引發“好電影標準”之爭
全市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推進會召開
老人中暑倒路邊 城管出手忙救助
鄖西:深化作風建設 較真碰硬不停歇
金山區體育總會主辦2018年金山區全民健身大會羽毛球比賽
服務最后10米 ?1萬臺無人售貨智能柜將落戶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