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超在其捐贈的書屋里留影
陳榮超夫婦和受助學校的孩子們合影
又是一年清明時。清明,不僅是祭掃的日子,也是傳承的延續。革命英烈的高風亮節,激勵著我們砥礪奮進,接力前行。
進入新時代,我們需要傳承先烈無私無畏、勇于奉獻的革命精神,以優良作風推動社會不斷進步。
另一方面,不少老兵們也發揮余熱,為社會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我們要傳承與弘揚老兵精神”
4月5日,北京。
年年悲痛、歲歲緬懷。86歲的老兵陳榮超翻開相冊,用一只布滿皺紋的手顫微微地撫摸著泛黃的老照片。由于年事已高,老人已看不清昔日戰友的面容,此刻的他似乎又回到了解放雅安那段歲月,似乎又見到了那些曾和他一起浴血奮戰的戰友。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曾經風華正茂的陳榮超如今容顏已衰,但融進血液里刻骨銘心對老戰友的思念卻與日俱增。一張張發黃的照片,一篇篇思念的文字,一幕幕戰爭回憶,一次次肅穆的軍禮,都深深表達著陳榮超對戰友的緬懷之情。
雅安,對于老人來說,是座再熟悉不過的城市。
2018年2月1日,是陳榮超第29次從千里之外的首都北京,來到雅安這片紅色的土地。時光飛逝,泥濘的土路已被柏油公路所替代,小城漸趨繁華。從前健步如飛的他,如今已步履蹣跚。
因為曾經做過心臟手術,陳榮超的精神大不如前,走路也有些費勁,但他那天顯得十分興奮,帶著曾經受助的學生代表來到市烈士陵園,瞻仰革命烈士。
老人語重心長地告訴學生們:“烽火硝煙的年代已遠去,但不怕犧牲、功而不傲、甘于奉獻的老兵精神,卻歷久彌堅。如今,我們要傳承與弘揚老兵精神,應該把它所蘊含的價值觀內化成每個人的道德自覺,外化成具體行動,為國家、為社會貢獻力量。”
“我要把助學工程作為余生的生命工程”
正如教育學生一般,陳榮超一直在不遺余力地為雅安教育貢獻自己的力量。
陳榮超是解放雅安的老兵,19年心系雅安貧困學子,自己卻過著苦行僧般的生活,有人叫他“希望駱駝”。
1950年1月,陳榮超所在的部隊奉命“解放西康”,那段硝煙彌漫的歲月,讓雅安成為他人生的驛站。
1999年,本應安享晚年的陳榮超閑不下來,一次看到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的照片,當即決定要捐建一所希望小學。
“也許從那時起,我就深埋了一種對山區教育特殊而深厚的情感。”陳榮超說,“我要把助學工程作為余生的生命工程。”
蘆山縣龍門鄉“晨陽希望小學”是陳榮超和老伴楊玉仙捐建的第一所希望小學。
談起這份淵源,陳榮超不禁潸然淚下。當年在雅安,他突發瘧疾,房東婆婆端飯送藥照料他,陳榮超心里一直記著這份恩情。所以,希望小學最終選址龍門鄉。
1999年5月,就在他們即將拿出20萬元捐建學校時,陳榮超突發大面積心肌梗塞,入院搶救。見病情危急,家人提出“先取出些錢來救命”,他堅決不答應。楊玉仙說著,忍不住哽咽。
病愈出院后,他立即尋求組織幫助,抓緊完成捐建。2000年10月,以陳榮超捐資20萬元為啟動資金,在蘆山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棟1700多平方米的嶄新四層教學樓在蘆山縣龍門鄉建成,這是當時蘆山縣最好的教學樓。當地政府將這所希望小學命名為“晨陽希望學校”,象征著早晨升起的朝陽,托舉起明天的希望。
20萬元,在當年頗為可觀。為了攢下這筆錢,陳榮超和老伴過著別人難以想象的“苦日子”。
陳榮超自嘲自己就是個“富有的窮人”,也是個“聰明的笨人”。
從北京到雅安、到蘆山、再到龍門鄉,單程2500多公里,下火車還要換乘三次長途汽車,光在路上就要四天。這樣的路程,他和老伴已走了20多次。
而后,每攢夠3萬元,他就捐建一所希望圖書室,目前在雅安已捐建了8個。
在陳榮超看來,雅安永遠是他的故鄉。正是因為牽掛雅安,享受國家較高退休工資待遇的他,甘愿把生活降到溫飽線上,不吃營養品,不添置新家具,不購買新衣服、新電器,就連手紙也是用廢報紙從超市換來的。攢下的錢,幾乎都用來捐資助學。
春夏秋冬,花開花落。
陳榮超資助過的龍門鄉晨陽希望學校的一名學生,在大學畢業后,放棄到大城市工作的機會,毅然回到晨陽希望學校當一名小學老師,并在家鄉成家扎根,立志為家鄉的孩子默默奉獻一生。
“我們就做一點雪中送炭的事吧”
“走進了雅安的大山,才真實體會那里的娃娃有多苦,有多渴望讀書。”陳榮超說,19年來,那些走過的山路、接過的茶水,他都無法忘懷。
蘆山縣的張歡曾是一名貧困學生,爸媽身體不好在家務農,家中田地一畝多,收成一般。家里有三間房子,破爛不堪。一到下雨天,漏水很嚴重,沒辦法住,張歡只能去學校住宿。
“當年我還在讀高中,學費負擔很重。”張歡感激地說,就在她面臨困境之時,陳爺爺伸出了援助之手,是陳爺爺給了她生活的希望。
大學期間,張歡每學期都會寫一封學習、思想、生活匯報信,讀著這些信,陳榮超總是笑呵呵:“我們的資助不應成為孩子的負擔,所以他們不用為此回報。物質的資助作用是最小的,真正起作用的應該是心靈的關愛。”
就這樣,陳榮超一邊助學,一邊小心翼翼地考慮著受助者的感受,他的細心令人動容。
19年間,陳榮超這個名字,漸漸成為聯系貧困學子的紐帶。
培養一個學生,改變一個家庭,帶動一個村莊,這是老人最樸實的想法。
可以安享晚年,他放棄了;可以在病重的時候吃上進口藥,他錯過了;可以過人人稱羨的生活,他卻沒有。
陳榮超一步一個腳印點燃了雅安山區教育的希望之光。為什么在別人都要尋求安逸晚年的時候,他卻選擇去做一件“明知很難的事”?而在這樣的年紀,他還堅持要把這件事“不折不扣地做下去”?
“心中有團火。”楊玉仙說,“他常說做任何事都要有個標準,就是看對國家、對民族、對社會的貢獻究竟在哪里。他常說,我們也沒有多大的本事,不做錦上添花的事情,就做一點雪中送炭的事吧。”
“從頭到尾,他都沒有想過自己。”楊玉仙說,他達到了一種境界,超然而專注、簡單而平實,讓人不由得跟著他的腳步走。
老兵有情,老兵有義,陳榮超用一雙舉過鋼槍的手托起一株株綠綠的嫩芽。
29次雅安之行后,老人又有了新的目標,“只要我還能動,我希望還有30次、31次……”
雅安日報/雅安新聞網記者 石雨川
新沂市為河長配發河長制工作手冊
岳西縣開展“五一”旅游安全聯合大檢查
立車工胡宇:“技術大拿”扛起創新大旗
專訪:儒商大會2018·日照發展懇談會嘉賓張大寧
孟津縣人社局積極參與縣“110聯動宣傳日”活動
為貧困學子點亮希望之光
衢江治理工程完成建設
省司法廳馬柏偉廳長到諸暨專題調研基層司法行政工作
預謀偷搶錢花殺人搶劫 逃亡26年后三人終受審
吉首市全面部署春節期間城市管理工作
“雙節”長假汽車票開始預售
敬老愛老!南昌百歲老人每人可獲1000元“老年節”慰問金
吉林省“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即將啟幕
退房租戶組團索要押金 海譽房地產:或因提交報告不及時
有一種睡覺叫“瞇”,當過刑警的都知道
安陽市到我市學習大氣污染防治經驗
常德市食藥監管局召開2018年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
為諸葛亮文化旅游節全力保駕護航 確保萬無一失
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點贊竹山留守兒童關愛經驗
【通報曝光】湖口縣、彭澤縣、德安縣通報扶貧領域違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