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劉曉鈞
如果改不了晚上“開夜車”的作息方式,晚起半小時也是杯水車薪,給學生減負的夢想無法照進現實,多睡半小時也成就不了健康的身體。
9月臨近,孩子們又要開學了。這次,國家教育部門發布了一則通知:從2018年9月起,中小學不得早于8:00組織學生上課;小學一二年級學生不得早于8:00到校,上課時間不得早于8:30。
對中小學生來說,這本來是件好事兒,與過去7點半上課的規定相比,孩子們的睡眠和早餐時間更加充裕了。近幾年來,中小學生睡眠不足的問題不僅困擾著孩子和家長,也讓社會各界一次次發出飽含同情心的呼吁。有調查顯示,我國七成小學生睡眠不足,而越來越多的人也達成這樣一個共識:長期缺乏充足優質的睡眠,難有健康的身體和有效的學習。
早上推遲半小時上學,這是為孩子的睡眠要時間最直接的辦法。有人認為,或許他們不用再天不亮就背著書包出門,也不必走進教室后還哈欠連天了。推遲半小時,意味著孩子就能晚起半小時,晚起半小時就意味著多睡半小時,不過事實是不是這樣呢?這還真不一定。
孩子睡眠不足的成因有很多,在筆者看來,上課時間早只是原因之一,而根本原因仍是過重的學業壓力。當我們在了解學生睡眠情況的調查數據之后,還應當了解中小學做作業時間和作業效率的數據,課外輔導班時間的數據,健康狀況的數據,娛樂時間的數據等等,如此才能準確、全面得知當前中小學生的睡眠狀況,然后找出一個合理、對癥的解決方案。
如果改不了晚上“開夜車”的作息方式,晚起半小時也是杯水車薪,給學生減負的夢想無法照進現實,多睡半小時也成就不了健康的身體。
況且,上學這件事,并不是孩子自己的事,而是一個家庭的事。事實上,很多家長對推遲時間表示為難,大多數家長的上班時間為八點整,如此一來原本順道可以捎上小朋友的時刻表變得異常麻煩,“我總不能每天遲到送小孩子吧?”
其實,早在幾年前,北京和深圳就已經試水了“推遲半小時上學”這樣一項“教學改革”,也有相關報道表明,改革并不如人們想象的那樣有用。比如,因為與上班時間有沖突,有些家長不得不按原來的時間送孩子;還有的家長深知早讀的重要性,依然我行我素讓孩子早到學校讀書;還有的是學校自身落實不好,擔心學習時間被擠壓,或者干脆作業留多一點,把上午失去的半小時轉移到晚上。需要重視的是,當家長因為上班問題不得不按老時間送孩子上學時,被擋在教室外面的孩子還可能面臨安全威脅。
上課時間推遲半小時,初衷當然是好的,但教育改革往往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事情,沒有哪個問題可以通過一項工作就能解決好,尤其是已成體系的教育模式。
孩子睡眠不足的問題,最終的指向依然是“減負”,減負要求有“量”的部分,更要有“質”的部分。一方面要按照學生的學習和成長規律,適當減少作業量,不搞超前教育;另一方面用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找到科學的學習方法來取代填鴨式、題海式的學習。倘若能讓孩子的學習過程輕松一些,高效一些,那么到校時間或早或晚半小時,自然就不是特別重要的事了。
2018年第二季度全市外來投資暨民營企業協調服務座談會召開
發現美麗梅州攝影作品在客家博物館展出 展至3月2日
水墩鎮上璜坑村:以黨建為引領高效推進扶貧項目
婁底職院:講家風故事慶祝“三八婦女節”
廈門出臺辦法 節能改造項目最高可補助200萬元
學生睡眠不足,最終的指向是“減負”
把田漢家鄉建設得更美好 長沙舉行座談會紀念田漢誕辰120周年
唐馬鎮宗莊村充分發揮黨員先鋒作用
“等”瘦了的蒼鷺(圖)
暖陽結束"綿州行",明日部分地區降溫有雨,秋褲請備好!
市教育局舉辦第二期“吉D驕子故里行”大學生聯誼活動
進口博覽會助力中國—東盟經貿合作
市審計局慶“六一”關愛幫扶村留守兒童
7月廣元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繼續上揚
2018年南江縣大力發展生態農業
鄂州開發區“十進十建”落地生根 布“陣”畫“圖” 上下聯動
廣陽食藥監局開展生豬肉產品夜查行動
深圳市投資推廣署赴北京開展未來產業投資推廣工作
張連波:連續八年除夕在岱頂度過
電動車上裝傘 違反規定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