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上午, 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草案)》。草案提出,文化生態整體保護要制定專項規劃,市、區政府應當合理利用工業遺址以及疏解騰退空間等,或者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場館,用于代表性項目的收藏、研究、展示、傳承、交流。傳統音樂、舞蹈、戲劇、曲藝、雜技等代表性項目有望納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目錄,通過補貼、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獲得展示展演。
市政府法制辦公室主任李富瑩介紹,截至2018年6月底,全市已普查非遺資源12000余項,有11個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26個項目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273項;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909項。
草案提出,本市依托老城保護和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建設,結合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對代表性項目集中、形式和內涵保持完整、彰顯古都文化和京味文化的特定區域,實行文化生態整體保護。文化生態整體保護專項規劃由市文化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和區人民政府制定和實施。
草案規定,市文化主管部門應當統籌本市劇場資源,通過安排演出場所和演出時段、提供場租補貼、售票補貼等方式支持傳統音樂、舞蹈、戲劇、曲藝、雜技等代表性項目展示展演。此外,市、區人民政府將受眾范圍廣泛、適宜普及推廣的傳統音樂、舞蹈、戲劇、曲藝、雜技等代表性項目納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目錄,通過補貼、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其展示展演。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符合條件的老字號企業和傳統技藝、習俗等,優先列入本級代表性項目名錄。
草案規定,在高等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開設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課程,推進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產學研融合和校企合作。市、區政府應當根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保存工作需要,合理利用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筑、工業遺址以及疏解騰退空間等,或者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場館,用于代表性項目的收藏、研究、展示、傳承、交流。
區委政法委學習貫徹區紀委五屆三次全會精神
新城區食品藥監局約談“夏爽中國·嗨西安”大明宮啤酒節開辦方
成都老年助餐服務 讓老年人吃得舒心省心
規范流程優化結構 選出群眾滿意的“帶頭人”曾萍調研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工作
沈陽市部署政府系統建議提案辦理工作
北京市騰退空間或可建非遺展示場館
市衛生計生委召開文明創建工作推進會
湖州全域旅游卡首發
常德做大做強稻蝦種養產業
以“黨建+”助力打響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攻堅戰
彭清華在廣元巴中調研時強調搶抓機遇找準定位發揮優勢真抓實干推動中央大政方針和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部署落地落實
讓區召開專題警示教育大會
辰溪首個基層殘疾人康復服務站投入使用
高區成功獲批籌建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醫療器械)
“省長杯”足球賽閉幕西苑路實驗小學男足勇奪冠
婁底市2018年度“立珊光明行動”啟動
荊州市不動產登記提速增效將實現“立等可取”
湘橋區召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推進會
市法院網絡司法拍賣開門紅
觸底反彈,豬肉價格出現回暖 止跌回升,預計可漲到下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