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發揚廣州作為嶺南文化中心地、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近現代民主革命策源地、改革開放前沿地的城市精神和文化魅力,“羊城文脈”欄目講述南粵先賢、羊城歷史文化故事,傳承城市文脈,增強廣大市民群眾的文化自信和對廣州的文化認同。
今天,請隨小編重溫嶺南畫派鼻祖、晚清著名國畫家居巢、居廉的故事。
在現代住宅林立的江南大道中隔山村,一座古色古香的青磚庭院佇立在流淌的馬涌旁。這里是嶺南畫派鼻祖、晚清著名國畫家居巢、居廉的故居。一百多年前,這座院落里種著瑞香、素馨、鷹爪、茉莉、夜合、珠蘭、白蘭、含笑、夜來香和魚子蘭等十多種香花,因此有一個清雅的名字——十香園。十香園既是清雅民居,也是居廉設館授徒之地,這里還走出了高劍父、陳樹人兩位嶺南畫派創始人,故十香園被譽為“嶺南畫派的搖籃”。
人物小檔案
居巢(1811-1865):出生在隔山鄉一戶書香世家,自小能詩善畫,成長在瑤溪美景,尤其喜歡就地取材寫生,所以他的工筆花鳥畫形神兼備,青年時期便名聲大噪。
居廉(1828-1904):比居巢小17歲,是他的堂弟,也是天資聰穎,于是年紀輕輕便被居巢帶在身邊,既當助手也當學生。隨著畫藝長進,居廉與居巢被世人并稱“二居”。
參考文獻:朱萬章《居巢居廉研究》、張鴻《高劍父》《十香春曉——嶺南畫派祖祠十香園修繕紀實》、歐豪年《居廉先生簡介》
藏身鬧市的十香園占地640平方米,四周以青磚砌墻圍成小院。
堂兄弟修葺祖宅建十香園
廣州珠江南岸,本地人習慣稱之為“河南”。清代的河南,有著“處處桑麻間素馨”的田園風光,其中以“瑤溪二十四景”最為聞名。隔山鄉,就坐落在風景綺麗的瑤溪岸畔。
1848年,37歲的居巢帶著20歲的居廉受清代武將兼文人張敬修邀請,前往廣西任幕僚,后隨之到位于東莞的可園生活。1864年,張敬修去世。次年,54歲的居巢和37歲的居廉決定返回隔山鄉。
居巢和居廉在老宅隔山草廬的基礎上,修筑了今夕庵、嘯月琴館和紫梨花館三座建筑,圍合成為一個庭院。今夕庵是居巢的畫室、會客室和起居室;嘯月琴館因居廉珍藏的一把嘯月古琴而得名,是他的住所和畫室;紫梨花館是二人吟詩作畫、交朋結友的地方。
“就建筑角度來說,十香園只是清末民初時期典型的民居,甚至有點簡陋。”海珠區文物博物管理中心副主任、十香園紀念館負責人劉志輝告訴記者。與可園相比,只有640平方米的十香園地方不大,但居巢和居廉還是在庭院內疊石植草,栽花蒔卉,故十香園備受文人畫友的喜愛。清代書畫名家謝里甫為其書寫了“月在凝枝梢上,人行末麗花間”(另一說是“月在離枝樹上,人行茉莉花間”)的對聯,描繪了人們在十香園月下花間吟詩作畫彈琴的景致。
十香園內的畫室陳設。
設館授徒,給高劍父免學費提供食宿
1865年,居巢因病去世,居廉在十香園內的紫梨花館設館授徒。在隨后的38年間,居廉培養入室弟子五六十人,游學者有近百人之多。據嶺南著名學者冼玉清稱,清末民初,廣東學校的圖畫教員中,八成以上都來自于居廉門下。
在居廉的眾多弟子中,能得其藝術真諦又能突破窠臼的當推高劍父(1879-1951)、陳樹人(1884-1948)。高劍父家境貧寒,14歲投入居廉門下。當時,高劍父住在員崗,距離十香園有十多里路,只能每天凌晨起床,披星趕路,戴月回家,從沒落下一堂課。由于父親病重,家中無余錢交學費、伙食費,每到午飯時間高劍父總是饑腸轆轆。居廉不忍心,便讓高劍父食宿在家中,住在嘯月琴館,每月減收膳費二兩。
居廉授徒,收取的學費基本用于學生食宿等項的開支。遇到家境清貧的好學生,他甚至用自己賣畫的收入來支持學生。除高劍父,像容祖椿、陳樹人這些貧苦人家的孩子,他都是不收學費的。為不讓學生們因欠交學費而感到自卑,居廉讓他們日常在院子里做些灑掃、煮茶、澆花、剪草等雜事,以示“工讀”。居廉在時常經過的中門門楣上刻著“居廉讓之間”,樸實的五個字,正是他品格的寫照。
帶學生走出課堂 同游瑤溪寫生
居廉是怎樣授徒教畫的?史料并無詳細記載,但劉志輝推測至少有如下3種:勾線、臨摹與寫生。“留存下來的300多件居氏畫稿,部分有可能是初入門學生的勾線習作。”臨摹是更高階的習畫方式,如高劍父就勾摹了居廉許多畫稿。《哺雛》《雙雛爭蚓》已很有居廉風采,《仿羅兩峰飼鳥》《仿惲壽平水仙蟹石》相當有模有樣,他甚至細致地臨摹了一卷8米長的《百花卷》。
“寫生是居廉繪畫的一大特色,也是他特殊的教學方式。”居氏后人梁文熾介紹道,他們捐給十香園紀念館的藏品中,有一個大約50厘米寬長、35厘米厚的寫生畫箱,可放畫具顏料等。劉志輝說:十香園的“繪畫課程”并非只有室內教學,居廉每周都會有兩三天會帶著學生書童,背上寫生畫箱,到瑤溪邊上寫生。
朱萬章認為,“那時的‘十香園’應該是最早的美術院校的雛形。”可以說是現代美術學院出現之前,嶺南授徒最多、影響最廣、成就最高的一所美術教育機構。
繪畫藝術,臘腸臘鴨皆入畫
為寫生做昆蟲標本
與同時代畫家相比,“二居”的花鳥畫一大特色在于描繪嶺南風物,尤其是居廉,筆觸幾乎涉及絕大多數花鳥草蟲,比如荔枝、龍眼、木瓜、香蕉、木棉、姜花等。連前人很少繪畫的“俗物”,比月餅、瑤柱、粽子、火腿、臘腸、臘鴨等,在居廉的筆下也多了一種樸素而悠長的韻味。
葫蘆小雀圖(紙本設色)清 居巢
居巢和居廉都非常注重日常寫生。居巢的畫作“以草蟲尤勝”。有人問他的秘訣,居巢稱:“籠而觀之。”他自小喜歡把昆蟲裝在一個小籠子里盯著看,看一晝夜也不覺得厭煩。受堂兄影響,居廉也“專向大自然里尋求畫材,以造化為師”(高劍父語)。為了深入觀察各種草蟲的動態,居廉還會流連在花間草畔,石旁籬下,甚至在秋夜獨自提著油燈,沿著蟲聲尋找畫材。
《瓊花》(局部)居巢 1859年
劉志輝表示,居廉曾在嘯月琴館放了整整一面墻的昆蟲標本,供寫生使用。高劍父在《居古泉先生的畫法》中記載道,“師寫昆蟲時,每將昆蟲以針插腹部,或蓄諸玻璃箱,對之描寫。畫畢則以類似剝制方法,以針釘于另一玻璃箱內,一如今日的昆蟲標本,仍時時觀摩。復于荳棚瓜架、花間草上,細察昆蟲的狀態。當是時也,真有‘不知草蟲為我耶,抑我為草蟲耶’之哲學。”這種細致入微的寫生方式,使得居廉繪畫的昆蟲十分傳神。
《尖齒臭茉莉·蟬》居巢
“半立體感”昆蟲花卉
用“撞水”“撞粉”畫成
居巢、居廉最為人稱道的是發展和改良了“撞水法”和“撞粉法”。傳說在一個雨夜,十香園的屋頂漏雨,雨水滴到白色蚊帳上,化成不同的水漬。居巢受到啟發,便用濃墨在宣紙上化開,產生了很好的藝術效果。居廉則繼承了這一技法并發揚光大。
高劍父在未拜師之前,就觀察到居廉所畫的昆蟲畫中,昆蟲的頭頸腹腰腿爪有“半立體”的效果;在花卉畫中,花蕊總是會凹進一個小洞,就像真實的花蕊一般。高劍父入師門后,才發現這種畫法就是“撞粉法”和“撞水法”。居廉作畫時,會趁顏色未干之際注入少量粉水,使得筆下“圓而有光”。
在十香園紀念館,居氏后人梁文熾展示了一批居廉當時的繪畫用品,23個玻璃瓶中放著金、白、紅、藍、綠等礦物質顏料,旁邊有調色杯,居廉作畫時,需要把粉狀顏料倒進調色杯,用石柱研磨,并兌以桃膠,調制成適合作畫的液狀顏料。其中一種特殊的畫粉,就是居廉“撞水法”和“撞粉法”中所用粉水的材料。
十香園位于廣州市海珠區昌崗中路懷德大街3號。
人物世居六代守故宅 造訪者絡繹不絕
從“二居”開始,居氏六代后人一直住在十香園,小心翼翼地保持其原貌。經歷了上百年的歲月和戰火洗禮,今夕庵與嘯月琴館均已倒塌,獨留一座紫梨花館。居氏后人梁文熾的母親是居巢居亷的嫡系曾孫女居玉華。近期,梁文熾與太太廖筱然、兒子梁健旌、6歲的孫女梁曦月重游故園,講述十香園的故事。
梁文熾指著庭院中一口小小的水井說,這是隔山村水質最好的水井,卻正是這口井,吸引了日本炮兵軍官把十香園當做住所,把紫梨花館的對聯木板都當柴燒,戰敗撤退前還用鋼索系住嘯月琴館的梁柱用機車拖拉,使之成為滿地的殘磚斷瓦。
20世紀80年代,十香園被列入廣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造訪十香園的人絡繹不絕,既有嶺南畫派大師,也有社會名流和美術學院師生。1999年,居玉華首次提出,把十香園捐獻給國家。
十香園內的長廊(上);居氏后人(下)
后人世代仍習畫
新十香園成文化名片
2007年,由廣州市、海珠區兩級政府投資1000多萬元的“十香園一期工程”正式啟動。建筑學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二居”研究者、政府工作人員都投入其中,以期修舊如舊,讓十香園重現世間。
這時,梁文熾的父親、畫家梁礪存繪畫的《十香園原貌圖》為修繕提供了參考依據。梁文熾說,當時畫這幅畫時,父親是根據居廉孫媳王振坤口述成圖的,每畫一版都給王婆婆看看有無錯漏,一共改過3次。今天人們看到的十香園,與這幅圖高度相似。
十香園一期修繕完工后,十香園紀念館對外開放。學生們送給居廉的六十大壽賀禮太湖石、居廉手植的鐵樹、與一批后人精心保存的“二居”繪畫用品、書箱,白描手稿和園中原有的牌匾、花盆、石山等皆保留在十香園,向來訪者展示百年前的畫館風光。
劉志輝說:“十香園不僅是一張嶺南畫派的名片,更多的是我們廣州文化或者是嶺南文化的一張名片。”
衡水市供暖期延長5天
埇橋警方密織社會治安防控網
巾幗在行動
武陵源區掀起學習貫徹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熱潮
市人大十六屆一次會議聽取2017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18年財政預算草案
月下花間作詩畫,十香園里出“二居”
首期深圳海洋城市論壇舉行
樂昌市坪石區域性敬老院正式動工建設 為老人創造幸福晚年
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專題會議將在深圳舉行
電商平臺公布中秋前半個月代付款數據 廣東父母被買單次數最多
新區積極開展2018年第五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
涉案1.4億賭博案告破荊州檢方對4名被告人提起公訴
濟南發布高溫黃色預警 今起至19日高溫持續超35℃
商超后廚一把菜刀一瓶醋都有專位,廚師對火災逃生應答如流
我區開展3.5學雷鋒志愿服務廣場活動
公交保障春節期間運營安全
菏澤市黨政考察團來我市考察
不要讓“抖音”變成危險秀場
為省幾塊漫游費 竟被騙走兩萬元
剛剛,有著34年歷史的“雙馬”雕像開始“搬家”啦,預計今晚進駐工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