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推進土地有序流動,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是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作為為農服務的合作經濟組織,供銷合作社是黨和政府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載體。在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隨州市供銷社系統順應“三農”工作形勢,積極開展以土地托管為切入點的規模化服務,為農民水稻生產提供鏈條式、“保姆化”全程服務,提升了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促進了我市現代農業發展。??
一、土地托管產生的社會背景
我市是農業大市、糧食生產大市,農業人口多、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多,全市常用耕地面積215.3萬畝,有近197.77萬農村人口,其中勞動力112.02萬人。隨著我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深入推進,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離村進城,轉移到二、三產業。據統計, 2017年,我市農村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5.14萬人,占農村勞動力的40.3%,許多村七成以上男性勞動力外出務工,還有兩成以上邊種地邊打零工,從事農業生產的主要是60歲以上老人和家庭婦女。農村空心化、農業兼業化、農民老齡化現象十分明顯,種糧效益低、土地撂荒等問題異常突出,社會上廣泛流傳著“70后不愿種地、80后不會種地、90后不提種地”的順口溜。“誰來種地、 怎么種地”已成為當前亟待破解的現實性問題,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提高農業比較收益,成為農業轉型發展的必然趨勢,土地托管作為一種新的生產經營模式,在農村勞動力構成變化和農民的現實需求下由供銷社探索而出。??
二、我市供銷社系統農村土地托管現狀
土地托管是在依法、自愿、有償的前提下,農戶對自身干不了、干不好的農活向供銷社購買勞務、技術、農資、農機等服務。近幾年的實際情況表明,土地托管這一形式受到不少農戶歡迎,自愿參與土地托管的農戶及托管土地的面積均呈現增長態勢,2017年,全市供銷社土地托管面積達32.9萬畝。目前,我市供銷社土地托管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
??? (一)單托管服務模式。單托管服務,是對水稻種植一個環節或某一單項生產提供服務。選種供種、育秧供秧是水稻生產的基礎環節,既費時又費工,供銷社集中育秧供秧最受農民歡迎,每年為農民群眾提供近20多萬畝的秧苗供應服務。在集中育秧供秧服務上,主要采取兩種服務形式,一種是農民自備種子,供銷社代育秧苗,代育一畝機插秧苗收取服務費60—70元;另一種是供銷社統一選種育秧,每畝收取服務費(含種子)200—240元。由于統一選種育秧,種子批量購進價格相對便宜,質量也可靠,農民更易接受,是我市供銷社單托管服務的主要形式。
??? (二)半托管服務模式。半托管服務,是根據農民意愿為其提供兩個及兩個以上生產項目的托管服務。具體服務形式為供銷社提供選種供種、育秧供秧、機耕機插、配方施肥、統防統治、機械收割、烘干儲存等10多項服務,供農民自愿選擇。每個項目的服務標準和服務價格,以合同形式約定,并明確違約責任,供銷社按合同為農民提供服務,組織生產。
??? (三)全托管服務模式。全托管服務,是農民與供銷社簽訂土地流轉協議,將土地委托給供銷社服務機構經營管理。全托管服務,又分為收益型全托管服務和服務型全托管兩種模式。收益型全托管服務,供銷社按流轉土地面積每年以實物或現金給農戶定量或定額分紅,根據地段、收成差別,供銷社服務機構與農民雙方協商約定分紅方式和標準,實物分紅每畝每年分給農民稻谷450—500斤,現金分紅每畝每年分給農民資金600—800元。服務型全托管,按合同向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一條龍”服務。即產前,農民委托供銷社服務機構統一安排生產項目或種植品種,并統一采購種子、化肥等生產資料;產中,供銷社服務機構組織農民統一進行田間管理(農民自己干不了、不愿干或顧不上的農活,供銷社也可以收費幫著干);產后,供銷社服務機構幫助農民統一銷售或儲存、加工。
三、主要做法
(一)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開展土地托管服務。供銷社長期立足農業、扎根農村、貼近農民,組織體系完整,經營網絡健全,服務功能完備,是服務“三農”的重要載體。土地托管是在農戶自主自愿的基礎上,以大田托管、代耕代種、服務合作、以銷定產等多種方式為農戶開展全方位、系列化服務,供銷社從供種育秧,到收后保管為其提供“保姆式”“菜單式”服務,并通過糧食直銷、開展訂單農業等現代化經營方式,有效解決產銷不對路的難題,實現供銷社與農戶利益的雙贏。土地產出歸農戶所有,供銷社按成本收取服務費用,在具體操作中,供銷社以鄉鎮基層社為單元,采取領辦合作社、加強與村“兩委會”和產業化龍頭企業合作等方式,培育新型農業服務主體,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模式和方式。
??? (二)培育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搭建土地托管綜合平臺。開展土地托管服務需要平臺支撐,全市供銷社系統搭建了三個方面的綜合平臺。一是大力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以基層供銷社為依托,積極與種糧大戶、農機大戶、科技示范戶合作,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社會化服務主體,形成了以優質糧、特色農產品、農機服務為載體的多個社會化服務主體。目前,全市供銷社系統已發展農產品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85家、農機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1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3家。購買旋耕機、插秧機、收割機等農業機械140余臺(套),植保無人直升機3架,飛防專用保障車2輛,網羅社會農業機械810多臺(套),組建機插、機耕、機防服務作業隊42個,初步實現了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體系與供銷社組織體系的深度融合,集聚了土地托管服務的社會能量。二是培育農業社會化服務龍頭企業。為引領和帶動大田托管服務工作做大做強,全市供銷社系統組建了11家農業社會化服務龍頭企業,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等模式,不斷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影響力。由省、市、縣三級供銷社共同出資組建的隨縣炎豐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先后投資近2000萬元建設工廠化育秧基地7個、育秧大棚和覆膜育秧基地95個,育秧面積15萬平米,三茬集中育秧供秧能力近20萬畝,建設日烘干能力600噸的糧食烘干基地3處,為基層供銷社開展土地托管和農業社會化服務提供了有力支撐。三是組建農機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聯合社聯合基層供銷社、農機專業合作社和社會農機戶,構建統一的農機社會化服務平臺。
??? (三)開辦糧食商行,創新農業增值服務新途徑。2015年8月,隨縣供銷社組織所屬的炎豐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洪山鎮供銷社與隨縣大洪山米業有限公司合作開辦隨州首家“糧食銀行”——大洪山糧食商行。糧食商行通過訂單種植、統一供種、定向收購方式,不僅解決了農戶售糧難、稻谷品種不一、存儲不易的問題,還為農民提供糧食存儲增值服務,農戶憑儲糧存折或儲糧卡,既可以隨時對糧食支取變現,又能就近在供銷社網點進行刷卡消費,有效規避了糧食價格波動風險,極大方便了農民生產生活,得到省委改革辦的充分肯定。
全市供銷社系統在大力開展土地托管服務的同時,還主動承接部分農業公益性服務,開展新肥、新藥、新種子、新技術“四新”試驗示范,推動了高效農業發展。全程式、多樣化、優質性服務,受到越來越多農民群眾歡迎和認可,土地托管服務正在成為農民信賴的“田保姆”和“土管家”。
四、主要成效
(一)土地承包經營權不變,保障了農民權益、糧食安全。土地托管在不觸動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農民仍掌握著土地的承包權、經營權、收益權,這樣可以讓農民在外安心務工,也滿足了農民“離鄉不丟地、不種有收益”的心理需求,為打工農民保留了返鄉的退路,讓農民既進得了城,又留得住根。同時,土地托管由于不涉及產權轉變、不產生租金,因此,其“非糧化”“非農化”的激勵比土地流轉要小得多,更有利于保障糧食安全。
??? (二)農業生產規模化程度提高,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前,全市供銷社系統各類服務主體中共有農民社員1.5萬余戶,水稻生產托管服務面積達25萬畝,通過土地托管形式聯結2.3萬戶農民,農業生產規模化和組織化程度明顯提高,實現了糧食生產從家庭生產到集約生產的轉變,經營規模由三五畝到數百畝過千畝的飛躍,糧食生產從小生產到產業化運營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規模效益。據調查,統一選種,由種子企業直供種子,每畝價格比市場零售價低7元左右,每畝水稻一般需用種子1.5公斤,每畝可節約種子成本21元。工廠化育秧與常規育秧相比,每畝可節省用水10—15噸,節省人工成本200元,還可大量減少秧田底占地。機械栽插每畝收費80元,而人工栽插(含扯秧)每畝260元,每畝可節省費用180元。同時,機械插秧株距均勻、密度合理,比人工插秧每畝可增產75公斤。通過集中育秧,統一供種,不僅優化了種子質量,還解決了長期以來水稻種子雜、劣、濫現象,提高了產品附加值。綜上所述,每畝水稻可節支增收近500元。實施土地托管后,通過走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經營的路子,降本節支增效,土地產出增益以及國家惠農政策仍歸農民享有,還可以把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讓他們安心進城打工,新型職業農民茁壯成長,農民務工務農各得其所,實現打工種地 “兩不誤、同增收”。 隨縣長崗鎮喻家灣村農民孫安義,家有10.02畝土地,每年因下秧、插秧、收割影響打工收入上萬元,平時還要請親戚幫忙田間管理,背下不少人情債。聽說供銷社開展土地托管,還可以提供口糧,他從深圳打回電話,將所有土地全部交給供銷社托管,并感謝供銷社為務工農民辦了一件大好事。
??? (三)農業新技術加速推廣應用,保障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由于土地托管把服務延伸到田間地頭,輻射到農業生產全過程,不僅較好解決了當前農業技術推廣的末端問題,而且有效解決了農民素質參差不齊、技術到位難等難題,有效解決了多年來科技興農“上熱中喊下盼落實難”問題,加快了農業科技推廣應用步伐,實現了土地、勞動力、農機等資源的優化配置。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做到精準用藥、靶向用藥,嚴格農藥使用標準和安全間隔期,以最少的用藥次數和用藥量把病蟲危害控制在經濟閾值內。土地托管后連片耕種收割,提高了機械化率,農業效益顯著提高。同時,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既提高了肥效,改善了土壤結構,還避免了農民因使用假、劣化肥造成的損失,使農業生態環境不斷得到改善,做到綠色植保,保障了農產品質量安全。
??? (四)供銷社與農民利益聯結進一步緊密,有利于農業供給側改革。土地托管,把農民在農業生產關鍵領域、關鍵環節組織起來,引導支持其組建或加入合作社,培育多種形式的新型農業社會化經營主體,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把農業生產與現有的流通加工龍頭企業對接或發展自己的加工流通企業,推進一產業向二三產業延伸,推進了農業供給側改革,促進了農業服務業的融合發展。同時,延伸了供銷社服務領域,拉長了服務鏈條,打通了與農民利益聯結“最后一公里”,體現了供銷社為農、務農、姓農的基本屬性,與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決定》(中發[2015]11號)提出的“到2020年,把供銷合作社打造成為與農民聯結更緊密、為農服務功能更完備、市場化運行更高效的合作經濟組織”目標高度吻合。
五、問題和建議
通過調查,發現我市土地托管服務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一是托管土地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不配套,灌溉不方便、運輸不方便。二是田塊小,不利于機械化作業。三是資金困難,缺乏項目經費支撐。四是部門配合有待加強。農業生產涉及領域較多,包括國土、農業、水利、糧食、農機、農技等眾多部門。目前,土地托管中供銷社一家“單兵作戰”,難以有效集中和整合各相關部門的扶持政策,政策資源、資金不能發揮聚集效應,不利于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壯大。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 (一)注重發揮獨特優勢。要重視和發揮供銷社在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中的獨特優勢和作用。供銷社長期以來立足農業、扎根農村、貼近農民,組織體系發達,經營網絡健全,服務功能完善,完全有條件成為黨和政府抓得住、用得上的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骨干力量。要把供銷社開展土地托管、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納入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和農業供給側改革大局統籌謀劃,協調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建立起“政府主導、供銷社承辦、多方參與、市場化運作”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運行機制。
???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整合相關涉農資源,支持供銷社開展土地托管服務,并在項目立項、用地、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要將成片托管土地優先納入土地整理項目,像支持異地扶貧搬遷那樣,支持供銷社利用財政或項目資金在糧食集中種植產區建設糧食烘干基地,既解決曬場緊缺、公路打場不安全、影響新農村建設等問題,保障農民糧食收儲安全。對供銷社興建的育秧工廠,農業部門要積極支持,納入國家及省以獎代補資金范圍,享受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資金支持。
??? (三)完善相關配套措施。對供銷社流轉用于“四新”試驗示范的土地,納入農業補貼范圍,對用于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按政策給予獎勵性資金補貼;對專業合作社發展生產資金短缺問題,建議將化肥、農藥、種子、農機具等生產資料納入農村信用消費業務信貸范圍,按基準利率付息,并制定出臺“按揭買農機”和允許用土地、機械抵押貸款等多種融資辦法。對供銷社開展土地托管服務所需的專業技術人才,納入各級政府人社部門培訓計劃。???????????????????????????
?? (作者:市供銷社)
天臺縣氣象局組織開展十九大精神宣講學習會
濱海農民進城“曬文化”
節日走訪慰問 增進魚水情深
陜西省去年突發環境事件33起 重大事件1起
請進來,讓人防知識深入民心
關于我市農村土地托管的調查與思考
我市開展流通領域油品質量專項整治
多省份公務員招錄筆試放榜 雷同卷作弊被嚴查
道縣連續三年獲評愛國衛生工作先進單位
氣象災害應急演練在滁州舉行
汕尾發展,有優勢嗎?
全省第二期果樹關鍵技術培訓班在安丘舉辦
法官遠赴千里“老賴”無所遁形
巴中市作品《帽子》獲四川省戲劇小品比賽劇目三等獎
7月9日—10月7日 下周一起尾號限行再輪換
全省法院“雷霆風暴”行動啟動 將持續4個月
市食藥監局開展專項整治
超級遠洋運輸船“至憲之星”輪順利出港
李埝鄉人大三措并舉為脫貧攻堅保駕護航
慈溪市傅家路村建優建強文化禮堂側記:以文化為鄉村振興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