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新的一周的開始,迎接我們的依舊是晴熱高溫天氣。也就是說,本周我們依然是高溫連續劇的主角,你接到演出“通告”了嗎?市氣象部門預計,本周我市都將處于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控制下,昨天夜里到今天多云到晴,局部有陣雨或雷雨,氣溫28℃到36℃;8日晴到多云,氣溫27℃到36℃;9日晴到多云,氣溫27℃到36℃。
今夏北半球
出現持續高溫天氣
本周“氣溫君”絲毫沒有手軟,昨天一早就陽光猛射,氣溫火力全開,達到高溫線簡直不是難事。昨天我市多云,局部地區午后下了一點雷陣雨,最高氣溫“沖6”失敗,最終氣溫定格35.8℃。
最近北半球出現持續高溫的話題頻頻現身。“@中國天氣”昨天也對導致北半球出現持續高溫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微博信息中指出,從氣候背景來看,全球氣候變暖導致高溫風險加劇,是今年高溫熱浪異常的大背景。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艾婉秀表示,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并不意味著每個地區的增暖速度都一樣。所以,全球氣溫上升速度呈不對稱性,主要表現在北方升溫速率高于南方和最低溫度的上升速率高于最高溫度的上升速率。雖然今年我國的高溫日數是1961年以來的第三位,但最低溫度卻是1961年以來最高的,最低溫度高意味著夜間溫度不返涼,加重了炎熱程度。
為何北極地區發“高燒”?“@中國天氣”提到,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呂俊梅表示,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北極地區氣溫的上升速度高于其他地區,大概是其他地區的兩倍,這種現象叫做極地放大效應。今年夏天發生在北極地區的罕見極端高溫,主要是由于今年冬末春初開始北極地區就已經出現了氣溫異常偏高的現象。
不過,大家對全球氣候變暖這件事還是要重視起來的。從自身做起,減緩全球變暖趨勢,夏季空調溫度不要開得太低,環保低碳出行,守護好我們的地球,我們的家園。
立秋后仍需忍受
一段時間的高溫炙烤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立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小伙伴們是不是覺得立秋到了,天氣就要涼快了?
一般來說,立秋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立秋節氣后,也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要知道,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不過,立秋到來時,我國很多地方仍處在炎熱的夏季之中。立秋后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余威,但天氣總的趨勢還是逐漸涼爽,所以我們要懷有希望。
“立秋”到了,是不是說秋季就來到了呢?當然不是。劃分氣候季節要根據“候平均溫度”,即當地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時節。此時“三伏天”還在,我們又處在副熱帶高壓的控制下,“@中央氣象臺”表示,本應該是“暑去涼來”之際,可我國黃淮、江淮以及江南等地的小伙伴們,卻依然需要忍受高溫天氣的炙烤。所以,大家近日還是要注意防暑降溫啊!
立秋后,可以和綠豆百合湯等寒涼食物說再見了。同時入秋后燥令當時,天氣干燥,不妨吃些滋潤的食品,如銀耳百合、蜂蜜、核桃、芝麻、梨、荸薺、蘆根等,既清熱又潤燥。起居方面最好做到早睡早起,待天氣更涼爽后建議加強體育鍛煉。此外,晝夜溫差開始變大,要注意預防感冒,可適當運動,如慢跑、散步等。季節交替,世界也要變換一個顏色,你期待嗎? (王小月)攝影 辛一
火車站將建東廣場及東站房
懷化市水上餐飲船舶(平臺)全部整治到位
百草坡雨水收集系統建設項目初顯效應
?洪澤區全面啟動養老保險待遇領取資格認證工作
血液深凍儲存暫停 “熊貓血”長期緊缺 需要更多“熊貓大俠”浮出水面
立秋啦!涼爽的天氣有望了? 不不不,我們依然得在高溫中煎熬
四川發布地災黃色預警 這些市區縣需注意
東莞擬投3億建設四大現代漁港 預計2020年海洋總產值達到1110億元
王威亮主持召開中央環保督查組反饋意見整改落實工作領導小組會議
北京預計將迎6天祭掃高峰 8時至11時最易擁堵
市政府召開座談會
因感情糾紛男子欲與他人"理論" 卻被對方舉報酒駕面臨拘役
順德區政協計劃向村級工業園派駐民主監督小組
韶關書畫院粵北采風作品展開幕 為善美之城添色加彩
套牌車等紅燈 看到警察表情異樣被活逮
我局駐行政服務中心窗口率先開展媽媽式暖心一站式便民服務
“藝術四季”文藝惠民活動第二季“夏之聲”啟動
去年我市簽發1484份原產地證,同比增長36%
三年將完成2.9萬套改造任務
咸陽市防震減災工作亮點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