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初去非洲工作的中國人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忐忑。那片遙遠而陌生的土地充滿挑戰,也蘊藏機會。中國職工在這里有付出也有成長,中國企業在這里尋求發展并贏得尊重。
非洲有多近?
——一個個非洲人走進中國企業,從中英文、當地土語以及手勢的配合中學會交流,從操作技術和管理能力的培養中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空間。
非洲和中國的距離,因為這些到當地建設和投資的中國企業而進一步拉近。正如在贊比亞中資企業擔任班長的當地人奧斯卡所說:“我們公司是中國的,也是贊比亞的,與贊比亞是融為一體的。”
01
聽·心聲
本報記者 蔣 菡
她說,瘧疾沒什么可怕的;他說,希望遠方的父母健康;他們說,在非洲最浪漫的就是彼此相伴
她說,瘧疾沒什么可怕的,越擔心越不容易好。
他說,一家三口在非洲挺好的,只要遠方的父母能健健康康的,就放心了。
他們說,在非洲最浪漫的就是彼此相伴。
今年6月,《工人日報》記者輾轉中南部非洲的贊比亞和剛果(金),采訪中國有色集團旗下的多家企業。這里講述的,是幾個普普通通的中國有色人的故事。正是這一個個普普通通的“他”和“她”,共同繪就了該集團扎根非洲20年的斑斕畫卷。
三年之約
▲戳視頻,看李群的三年之約
6月15日,本報記者在位于贊比亞銅帶省基特韋市的中國十五冶非洲建筑貿易公司見到物資管理班的班組長李群時,快人快語的她笑著說:
“每天都很忙,一轉眼一年半過去了。”
2016年12月14日,暈機的李群一路嘔吐著來到萬里之外的贊比亞。她當時就決定,干到退休再回去——還有3年,她就到55歲的退休年齡了。
當初,獲知公司將派她來非洲工作的消息后,李群考慮了一周。對贊比亞這個遙遠而陌生的國度,她心里沒底,但最后還是決定來。“畢竟隨著項目部也去過不少地方,適應力還是比較強的。”
這種適應力,她帶到了非洲。
▲李群(前排左2)和十五冶非洲公司的同事們。本報記者蔣菡 攝
李群在這里成了班組長,帶著4個當地工人一起管理倉庫。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語言問題。當地人說英語和土語,李群在手機上下了個app,學習常用的英文單詞。平時工作中,她會把中文、英文加上手勢混合著用,時間長了,跟當地工人之間也有了默契。
李群是個利索人,干什么都希望又好又快。而贊方工人干活得監督,否則就干得慢。工作習慣和節奏不同,彼此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我們相處得很好,我不會對他們說重話,只要平時多看著點、多交流就行了。”李群說。
“暈車暈機暈船”的李群雖然決定到退休再回國,但每每看到別人回國也難免想家,尤其是在過節或生病的時候。
她得過瘧疾,好在吃藥后癥狀就緩解了。出門在外的人總是報喜不報憂,當時她也沒跟家里人說,是好了之后才說的。“瘧疾沒什么可怕的,越擔心越不容易好。重要的是平時加強鍛煉,增強體質。”她樂呵呵地說。
每天傍晚,李群會跟同事們一起在院子里散步。看著她神采奕奕的樣子,以為她身體很好。其實,她得過一場大病——36歲那年,患了胃癌,切除五分之四的胃,做過多次化療。
講述這段過去時,李群依舊臉上帶笑。原來,那份風輕云淡的豁達是經歷過大風大浪后沉淀下來的。
廚師的歌
▲戳視頻,欣賞薛志剛的暖心彈唱
36歲的薛志剛是謙比希濕法冶煉有限公司的廚師。他來到贊比亞已經7年了,妻子和兒子也在這里。6歲的兒子亞非在附近村莊的小學上一年級。
剛開始,在學校,別的孩子會好奇地摸摸亞非的頭發。因為當地人的頭發是卷卷的,貼著頭皮,這個唯一的中國孩子的直發顯得很不一樣。
贊比亞人以玉米面為主食,將其煮成很稠的玉米糊,稱為“西瑪”。除此以外,當地人吃菜的品種很少。
20年前,中國有色集團的員工剛進入非洲的時候,他們只能吃到黃瓜、卷心菜等極少的幾種菜,要想吃點肉更是困難。有人開玩笑說,
吃來吃去老是那幾個菜:白蘿卜,胡蘿卜,白蘿卜炒胡蘿卜。
現在,中國有色集團在贊比亞和剛果(金)的各家企業都有了自己的食堂,主廚都是中國人,還會聘用一些當地人幫廚。好幾家企業還自建了農場,不僅種菜,還養豬、養羊。遠在他鄉的人們每天可以吃到地道的中國菜,也可一解鄉愁。
▲宿舍墻上貼著的漢語拼音和簡單漢字,都是薛志剛一筆一劃工工整整抄下來的。本報記者蔣菡 攝
在薛志剛一家三口所住的宿舍墻上,貼著漢語拼音和簡單的漢字,都是薛志剛工工整整抄下來的。當地的學校采用英語教學,為了避免兒子不會中文,薛志剛從國內帶來了語文書,每天晚上自己教他,已經快把一年級的課程教完了。
去薛志剛家中拜訪那天,亞非給客人們背了首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里的古詩《池上》,又背了一首《靜夜思》。記者問他:“你的故鄉在哪里?”亞非沒有回答。對于一個6歲的孩子而言,或許還不太懂得“低頭思故鄉”的含義。爸爸媽媽在哪里,哪里就是溫暖的家。
墻角立著一把吉他,有個朋友在離開非洲的時候把它留給了薛志剛。通過自學,他已經能彈些簡單的歌曲。歌譜也是他手抄的,跟墻上的漢語拼音一樣工工整整。下班以后,他會彈唱一曲,妻兒在一邊安靜地聽著,這是一家人一天中的美好時光。
那天,他撥動琴弦,唱了一曲:“多想和從前一樣,牽你溫暖手掌,可是你不在我身旁,托清風捎去安康。時光時光慢些吧,不要再讓你變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換你歲月長留。”
歌者動情,聽者動容。
這首歌名叫《父親》。“我們一家3口在非洲挺好的,只要遠方的父母能健健康康的,就放心了。”薛志剛說。
很多時候,歌聲是心聲最貼切的表達。
愛在非洲
▲愛在非洲
無論在贊比亞還是剛果(金),中方員工都很少外出。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活動半徑多數是所在企業的院子,每天就是宿舍、食堂、辦公樓或者項目現場這三點一線。走圈是大家共同的消遣,也是最簡單的健身方式。
而對有的人來說,走圈還是件浪漫的事。
在剛果(金)利卡希市的中色華鑫濕法冶煉有限公司,每天晚飯后,總能看到兩個年輕人,手拉手在院子里走圈。他們是供應部的李俊宇和肖昆繞。
李俊宇來剛果(金)5年了,前年回國時認識了肖昆繞,經過了一年的“視頻戀愛”,去年結婚。婚后,肖昆繞也來到剛果(金)工作。在這里,沒有地方逛街,沒有機會看電影。對他們來說,最浪漫的事就是手拉手在院子里走圈,走了一圈又一圈,總也有說不完的話。
▲總愛手拉手在院子里走圈的李俊宇(左)和肖昆繞。本報記者蔣菡 攝
與心愛的人一起在異國他鄉奮斗,雖然生活艱苦,但也有一種別樣的甜蜜。
東安:龍向洋主持召開第21次政府常務會
溫州省級民宿集聚村占全省六分之一
臺州市水利局關于市政協五屆二次會議第2018301號提案答復會辦意見的函
高宏彬到撫順縣調研 釋放改革紅利 加快鄉村振興
合肥市不動產登記 開啟“平行收件”新模式
非洲有多遠?
全市文物安全工作推進會召開
曾超群調研黃興鎮工作
海珠區鳳陽街邀來穗人員進祠堂歡度端午
封開縣:教育實踐活動取得明顯成效
羅禧瑰率招商小分隊對接珠三角企業(圖)
合肥現存煙花爆竹零售點年底前將清理完畢
宿遷春雨社區服務社給留守兒童送圍巾
花山區“講忠誠、嚴紀律、立政德”專題警示教育動員會召開
市人才市場積極構建“大就業”工作格局
永定開展“關愛孤殘兒童讓愛灑滿人間”電影進特校活動
瀘州市監察委員會正式掛牌
市領導分組開展“八一”走訪慰問活動:共敘軍民魚水深情 同慶建軍91周年
中共湖州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黨組關于印發《開展 骨干人才儲備選拔工作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雙陽區】水利部專家組到雙陽區考察評價雙陽湖水利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