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陸增安
兒子兒媳雙雙借了高利貸20多萬元,為此他借錢幫兒子還了數萬元高利貸。如今,準備過年了,債主三天兩頭上門討債,他都不知道怎么過好這個年。家住西鄉塘區秀靈路的八旬老人范老伯呼吁廣大市民遠離高利貸,并希望相關部門出臺政策法規整治這些害人的高利貸。
訴苦:兒子失業在家當“啃老族”
“早知道兒子會變成現在這樣,當初還不如不生的好。”提起兒子,范老伯幾度哽咽。原來,范老伯的兒子和兒媳一年多以來,先后借了高利貸20多萬元,為此他借錢幫兒子還了數萬元高利貸。
范老伯的兒子范先生今年已有43歲,20年前大學畢業后,范先生先后在電腦公司等私企打過工,由于嫌棄工作辛苦收入不高,于10年前辭職后選擇自由職業。但平時花錢大手大腳的他,不僅沒攢下什么積蓄,反倒虧了不少范老伯的老本。最后,不得不失業“蝸居”在家,變成“啃老族”。
2009年,范先生與來自天等縣的小陳成婚,并于2012年生了一對龍鳳胎。那時,范老伯曾想,兒子成婚生子了,按理說既是丈夫又是父親的他,應該自立并撐起這個家。但現實卻相反,兒子兒媳平時不僅不工作,還以投資戓急用為由,三天兩頭向范老伯要錢。
痛心:沒想到老了還要替子還債
“這幾年來,他們兩口子把我跟老伴辛苦攢下的50多萬元積蓄全‘榨干’了。”令范老伯沒有想到的是,兒子兒媳還瞞著家人在外借了不少錢,直到今年1月底,4個彪悍的男子上門討債,范老伯才知道,兒子和兒媳從2016年底開始先后借了不少錢,基本都是高利貸,幾萬元的借款很快就漲到十幾二十萬元。
范老伯說,有些債主三天兩頭打電話討債,有的還上門撂狠話,他向西大派出所報警后事情才暫時平息,但兒媳卻被迫外出躲債不敢回家。“我本來不想管,可兒子兒媳不停地哀求,我實在不忍心。”說著說著,范老伯開始哽咽。
為了替兒子還債,老兩口只好找老鄉與對方協商,最后于2月2日當天,借了5萬元先還了部分高利貸。
“據說兒子兒媳在外面欠高利貸有20多萬元,這債不知要還到何時。”范老伯說,一想到兒子兒媳欠高利貸那么多錢,他們兩口子晚上連覺都睡不安穩,生怕接到電話說又發生什么大事。如今,準備過年了,債主三天兩頭上門討債,他都不知道怎么過好這個年。
無獨有偶,家住良慶區德政路的班女士,也遭遇同樣的煩心事,剛大學畢業參加工作的獨生子,近兩年分別借了幾萬元高利貸,最后利滾利,幾萬元的借款很快就漲到十幾萬元。直到債主上門討債,班女士才知道兒子借了高利貸。第一次,她籌了9萬多元給還上了,但第二次,實在籌不了那么多錢,被迫向大沙田派出所報警后才暫時平息此事。
提醒:實在缺錢也要遠離高利貸
那么,兒子借了高利貸,作為父親是否有義務替子還債?類似這種超高利息的民間借貸是否受法律保護,而一旦借了高利貸還不上又有哪些危害?
對此,本報法律顧問、廣西金桂北斗律師事務所主任莫遠鋒表示,范老伯的兒子屬于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范老伯沒有義務替子還債。況且,在法律上年利率超過36%的貸款可以認定為高利貸,既不合法也不受法律保護。
莫遠鋒提醒說,高利貸只會謀求利益最大化,根本不在意36%的界線,有的年化利率甚至高達500%!也就是說,如果借了1000元錢,一年之后連本帶息就要還6000元!試問,這利息有多少人能承擔得起?
同時,一般遇到逾期,放高利貸的人都會自己解決,這些人還可能會采取一些過激的手段,逼借款人還款。像非法拘禁、惡意騷擾、恐嚇,這不僅對市民的正常生活產生影響,嚴重的還可能威脅生命。
而當市民遭遇暴力催收時,一定要找機會報警,或者尋求他人的幫助,并且遇到這種情況時,一定要保持冷靜,切不可與他人產生沖突,保護自身的生命安全才是首要任務,其次就是等待法律救援了。
現實生活中,因為借高利貸引發的糾紛也比較多,因此建議廣大市民千萬不要借高利貸,免得自己的利益受到更大的危害。實在缺錢時,一定要找正規貸款。
高利貸的危害
民間借貸對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但高利貸卻給人們生活和社會安定帶來很多不利影響,主要表現在:
1.高利貸的利息約定過高,造成借款人負擔過重。
2.高利貸催收含有暴力性質,破壞經濟秩序和社會穩定。
3.高利貸行為的隨意性,存在較大的風險,因借款不能按時歸還而引發的糾紛和案件有所增加,影響了社會的穩定。
4.高利息也加重了個人或企業的負擔,導致個人或企業資金使用進入惡性循環。
【我們的新時代】永州市民見證列車“加速度”
冒充警察騙錢真假民警"較量"群眾挽損6000元
城鄉規劃批前公示——防城港市大匯房地產有限責任公司的“高鐵3號”變更后總平面規劃設計方案
應縣組團赴鄂爾多斯市“取經”
我市資中縣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順利通過技術審查
兒子失業在家借高利貸 八旬老父替子還債害怕過年
臨空經濟區:健步走來的產業新城 對外開放戰略高地
蒼溪交警大隊集體行動一夜查處9起酒駕違法行為
市商務局聯合宜川縣政府舉辦宜川縣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
湖南癌癥患者實現“臨終計劃”:“生命的最后只想帶著老婆孩子到三亞看海”
白云邊檢自助驗證10秒通關
介休市創新實施農村垃圾分類收集
棗礦集團來滕洽談合作事宜
38種涼山優質特色農產品亮相禪城
專家預測明年下半年可見5G手機
橫瀝:這種媽媽的味道已經傳承了20多年了,未來還要……
“紅色文藝輕騎兵”送“精神大餐”
濱湖“醫聯體”為社區老人帶來便利
國慶長假 瀘州道路運輸旅客約870萬人次
我們的生活被“架空”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