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網訊(記者范逸昕)繁花似錦,綠樹成蔭,蟲鳴溪水草叢間,三三兩兩的游人閑庭漫步于木橋棧道,流水湖邊垂釣者悠然自得,構成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畫面。這是貴陽市花溪國家城市濕地公園里隨處可見的景象。隨著記者團成員來到這里,為期五天的“美麗中國長江行——共舞長江經濟帶·生態篇”之“生態發展看貴州”網絡媒體行活動落下帷幕。
來自中央新聞網站和11個省市網絡媒體的40余名記者編輯走進黔貴大地,5天時間,長途奔襲1000多公里,輾轉貴州東北西3地、4個市州、4個縣(區)、8個鄉鎮、12個村、逾15個采訪地點,探訪這顆長江經濟帶上的“綠色明珠”,記錄自然生態美景,聆聽生態發展故事。
我們一覽巍峨秀美梵凈山,看綠水青山如何變成金山銀山;走進凈河村,看冷水魚養殖基地帶領農民脫貧致富;寨沙侗寨里暖融融的燈火,講述著侗族人返鄉創業的故事;湄潭縣田家溝閑適的田園生活、七彩部落悠然的茶香茶韻,令來自繁忙都市的人為之向往;余慶白泥鎮河景灣村、哨溪村升級打造“四在農家·美麗鄉村”,不忘保護水源;貴安新區從車田村到海綿城市試點,美景背后是生態科技在支撐;青巖鎮龍井村清泉潺潺,勤勞的布依族忙著扎染釀酒……
匆匆行程,感受最深的是,作為長江流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的貴州,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闖出一條“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創新之路。
過去,老百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單純消耗資源,青山禿了綠水污了,日子卻還是苦日子。如今的貴州依托自身資源優勢,推動產業升級,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實現高質量的發展的目標。
近年來,貴州在“大旅游”理念下,全力打造“山地公園省”,推廣鄉村旅游、特色旅游。記者團到訪余慶縣,該縣采取退耕還林、生態移民等措施,保護母親河干流。全縣境內61.9公里的徑流河段已實現全部禁止打魚和網箱養殖。雖然如此,村民的收入并沒有減少。他們將閑置房屋租給公司統一改造管理,在每間農旅舍都安置污水處理系統,閑置的農田被集中規劃形成農耕體驗園,本地村民與外來游客“同耕、同住、同食”,共享生態紅利。
交通瓶頸曾制約貴州的產業發展,特別是以旅游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的發展。記者團到訪的江口縣、余慶縣、湄潭縣都不屬于大通道縣,過去基礎設施落后,極大的限制了發展。但現在,“縣縣通高速”為產業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生活工作在貴陽的貴州日報記者楊靜對北青網記者說:“以前說是要出差去銅仁,我頭都大了,早上8點從貴陽出發,不停地
朱用文現場調研景區移民搬遷相關工作
7月16日起802路公交線路延伸至尚水街
恩施州城進入用水高峰期日供水缺口3萬噸
東莞:模具化身“金箍圈” 消防官兵解“圈套”
薛明耀率分管系統干部職工參觀國際能源博覽中心
【美麗中國長江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訪黔貴大地,為大美貴州點贊!
今年起青島學生休學轉學可網上辦理
敲詐勒索運鋼材的貨車駕駛員 涉惡犯罪團伙被九龍坡警方打掉
地王再現 恒隆107億拿下杭州最貴商地百井坊
文化部第六次全國公共圖書館評估工作組蒞臨淄博市圖書館檢查評估定級工作
天津偵破知識產權侵權大案 查獲假名牌服裝萬余件
宜賓市一中召開2016級“補胎式”一輪復習培訓會
市工商局開展專項督查加強信用分類監管
提升農戶采銷議價能力 超級合作社探路集約農業
率先全國!四川22個縣市區30個鄉鎮啟動鄉村振興規劃試點,看看有你的家鄉嗎?
戰低溫雨雪保交通安全
2018年荊門市尋找“最美家庭”活動啟動
“綠皮”小火車 溫暖工作路
國家稅務總局扶溝縣稅務局正式掛牌
額定載重3噸,續航385公里 江蘇奧新燃料電池汽車獲工信部推廣